2023年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3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第1篇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1篇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
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二节上课的时间9:3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2篇
本周听了几节老教师的课,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
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
1、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2、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
基训练扎实一点;
教学容量厚实一点;
学生思维活跃一点;
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3篇
一、为什么选择这一课?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可能更驾轻就熟一些,而对于综合实践这个板块,一是以前没有单列这个内容,二是一直以来,这个内容的教学也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自己觉得对这个板块教学的理解非常的肤浅,所以利用这个机会,选择这个板块,大伙在一起研究,既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想利用这次研究提高自己对这个板块的认识及教学技巧。
二、几个细节的研究和几个研究的细节。
1、开课。
对开课,可以说一直在改动之中。最开始我是用1、4、9、16这组数直接来开课,先让学生找规律,在找不出的情况下,再引出形,再通过形来研究数,结果正如其他老师所说: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这样开课,使整节课显得层次不清,如何使开课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我想到了单刀直入,实践后发现也不行,这样的开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想引起兴趣还差很远。怎么办?后来想到从毕达格拉斯当初研究点阵的情形入手,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入。故事太长,后来截取了中间的精华部分,并用小磁石摆成可改变形状的点阵,这样的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同。
2、新课探究环节。
最初的设计里,老师的不放手,显示出了对孩子们的“不信任”,一步一步教下来,孩子们是可以学到知识,但却有悖于教材的设计初衷,后来,下决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就想到,我在这节课中到底是个什么角色,通过思考,把自己定位于那个穿针引线的人,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巧妙的串起来,这是在后一段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在最后一次的设计中,大胆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思维展现出来,利用画出来的图,直观的表述出自己的思想,既让学生体会了一把数形结合的妙处,又让重难点得以突破,所以敢说,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
3、练习的设计。
最初就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试一试的两题,说实在的,有了前面的经验,书上又有提示性的算式,学生要写出一个答案来还真不难,但明显的,学生的思维囿于书中的提示,于是小组商量后,决定用题卡的方式给学生,并去掉提示性算式,还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结果发现,学生真的是有太多的奇思妙想。后来把三角形点阵放到了长方形点阵的前面,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方法的再总结和数学思想的再感受。
4、结束。
点阵,其实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只是他们还不知道那些都是点阵而已,在课的结束,设计了欣赏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并把点阵的研究延伸到课外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会,鼓励学生参与队列的设计,让学生感觉这个课并没完,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激起学生继续研究下去的欲望。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4篇
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读取信息,理解题意方面都有难度。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独立获取信息。
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一定要让孩子独立读题。一般我们要让孩子从“图”和“文”两方面获取信息。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分清数学信息和无关信息。有用的数学信息一般情况下是指数字及数字所在的位置、大括号、物品个数等。
2.分析条件和问题。
在所获得的图文两方面的信息中,找出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问题就在“?”所标的位置。初步确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解决。
3.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明确,根据已经知道的数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答案也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数字优先于图像
当所给信息中,既有图又有文字,要以文字为主,学生一般习惯去数,但数出来却不一定是正确的信息,如篮子上方标有数据“8”,表示篮子里有8个苹果,图上只画出6个,其中有两个被挡住了。这样的情况,学生用数的方法往往得出错误的信息。
2、明确问题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知道了这题的答案,可是不会列式,往往把题目的答案作为条件列式。这时就要辅导这部分学生明确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要求的数据是什么。答案是根据题目中已经知道的数据通过加法或减法计算后得到的。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规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一般用加法解决。而一共是多少是已知的,求部分数,一般用减法解决。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5篇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
(1)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感受1分钟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知识的呈现顺序使学生明白看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多种具体的活动,看一看,数一数,拔一拔,认一认等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钟面,亲身感受时、分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进率,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再让学生先说几时多再读出几时几分来突破认读几时几分这一教学难点。
(4)练习设计层次性强。
但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及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更多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情境。
(2)在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还应该更加的大胆放手,让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6篇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教学重点是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是初步感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说一下本节课还存在哪些不足,第一点导入部分有点重复。在导入时已经用谜语引出线段,然后又拿出毛线让学生回忆线段,有点重复。可以在学生猜出线段后直接复习线段的特点。第二点是教学时的生成没有抓住,当我手中拿了一根毛线,橫着拉直后问学生“手中拉直的毛线可以看成是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时,有一个学生答“线段的特点是左右两端有两个端点”,当时我没有能及时跟进,抓住解决“左右”这个词。后来想一想,可以再把这根毛线竖直拉直,再问“现在再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改成“上下两个端点”。
还可以斜着拉直,这样学生会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在任何方向。第三点是学生在做习题时,没有刨根问底问个究竟。学生在判断“射线比直线短。”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都知识会,但是我应该追问“为什么不能比”。还可以设计一道判断题。把一条线段画得最短,把射线画得比线段稍长,最后把直线画得最长。然后让学生比较哪条线长,先给学生视觉上产生错觉,然后让学生发现因为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不能比较。更好地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7篇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是这样设计的。
是时间单位的换算。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秒。通过复习1时=60,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
例2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和掌握例2的知识点,是这堂课的关键。我用学生自己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所以,在反馈时,还要做到反馈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错例。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8篇
今天,教育局的蔡书记听了我的这堂课后,肯定了成绩,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她的点拨使我对本课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和认识,也为我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对本堂课肤浅的认识和反思:
一、一年级学生还小,方位感还不强。上这课前应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记住左和右的方向,再让学生按方位数就不难了。
二、应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
在教学中,我只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件,再说一说排队的人数和他们的排序,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如果再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就会深切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学生在说有几个或第几个时,应让其他学生也来数一数验算对错,这样所有学生都感知了几和第几。
四、学生初步感知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后,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强化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对小动物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若是让学生给小动物排排队,按要求涂色,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感知体验了“几” 的不变性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
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多样的拼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应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几”和“第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我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就会取得不断地进步。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9篇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
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
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
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
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10篇
在教授这节课以前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要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已经很勉强了,更何况要求他们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那么怎么使抽象变形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就是我这节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了!
要把这节课上得形象,上得有声有色,上完以后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深深印入学生们的脑海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使用形象的学具并配以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我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站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上,让他们想学、要学、主动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11篇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3、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
1、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比**大24岁。
3、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稚气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2、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
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这两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如果每节课都能不断的反思,在总结中提高,那么我们今后的每堂课将变得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12篇
《分类》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组织让学生四人一组,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1、创设情境,精心营造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逛超市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分类的环境中感受分类。这样把学生带入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快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中。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我又让学生来扮演超市售货员,进行商品的分类,使学生充分融入了角色提高了兴趣,走进了生活。
2、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在教学中怎样进行更有效值得探讨。我认为:首先,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而良好情绪的感受又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现规律。例如:在操作活动开始前老师说:“你们想当一回售货员吗?”接着对学生即将开展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评价目标。先看一看,再想一想,最后摆一摆,老师要把摆得又快又好又的小组货柜进行展示。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参与意识越强,合作意识越浓,越能发挥他们的潜能,越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13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学生都在玩和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反思 课教学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13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推荐13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反思与总结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4篇2022-08-17
-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案例反思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4篇2022-08-17
-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3篇2022-08-21
-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大全3篇2022-08-28
- 小学数学整数加减法练习题4篇2022-08-30
- 2022政治教学教师工作反思,高中政治教师教学反思范本合集(全文)2022-08-31
- 护士实习反思报告2022-11-19
- 2022年道路交通安全反思活动总结经典范文4篇2022-11-30
- 2023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精选文档)2022-12-03
- 幼儿园日常活动总结与反思7篇【优秀范文】2022-12-05
- 教师网课教学心得体会-教师网课教学个人感悟2022-09-04
- 2023年学校写字课教学计划3篇2023-01-19
- 音乐课教学方案,菁选3篇【精选推荐】2023-01-24
- 2023年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完整文档)2023-02-09
- 2023心理课教学设计,心理课教学设计珍爱生命(14篇)(完整文档)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