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职教高地建设视域下中职人才培养“厦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0-13 13:45:07 来源:网友投稿

庄敏琦 唐 凌 庄菁玮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3)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任务,肩负着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的重要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

2021年,厦门成为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高地建设对厦门职业教育发展寄予了新期望、赋予了新动能。以此为契机,厦门职教战线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目标先行先试;
以省部“高地”文件精神和配套政策为抓手,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借鉴海峡东岸的职教办学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探索优化独特区域优势的职业教育类型,积极探索职教人才培养的“厦门模式”。

2.1 厦门中职的基本情况

厦门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悠久且光荣的历史。1920年,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在他所创办的集美学校增设水产科和商科,开启了厦门职业教育的先河,继而发展为门类众多且独立设校的职业教育[3]。

近年来,厦门市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现代职教体系初步构建、产教融合更加紧密,不仅为全市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也为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职教高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职教高考领跑全省,2020年中职学生参加“职教高考”取得优异成绩,19 个专业类共获得11 个状元,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的54.5%,98.28%的中职考生上大学[4]。技能竞赛斩金夺银,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教师参加202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所获奖牌数位居全国第一,集美工业学校和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学生参加全国技能比赛所奖牌数分别位列全国962 所参赛中职学校的第二名和第三名[5]。2020年,厦门市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共11所(不包括技工院校),均为公办学校,其中5 所学校被认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学校。这11 所学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7 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3 所市直属中职学校和4 所区属中职学校,这7 所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在校生达到4 308 人,培养效益达到福建省的最佳水平;
第二种是4 所艺体类中职学校。

2021年4月,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在部省支持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媒体见面会上指出,“厦门市是大陆面向台湾的重要门户,推进厦门职业教育区域化,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对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职教高地政策落实到位,厦门市充分利用部省市协调推进机制,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的意见》(闽政文〔2021〕97号),出台《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并要求每月一报工作进展,力求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意识、真抓实干,深挖两岸融合发展的潜能,落实落细各项任务要点,推动两岸职业教育资源、模式相互融通,搭好两岸职教融通这座“桥梁”,建好产教融合“大平台”,争取把厦门职教高地建设成为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厦门范式”。

2.2 厦门高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举措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2019年,******先后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纪念会和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福建发挥区位优势,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2021年3月,******赴福建考察时,首次提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再次鼓励福建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6]。遵循******的谆谆教诲,厦门高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为:固本强基,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通过建设一批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扩大中职学位供给,通过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园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提升高职和本科办学层次和水平,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以闽台职业教育深度合作为特色,通过借鉴台湾多元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开拓两岸校企合作特色模式,整合两岸职业教育资源,为厦台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撑。打造具有闽台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典范,概括起来就是围绕“融”、打造“特”、做到“优。

在“融”的方面,一是发挥区位特色,构建两岸元素现代职教体系。二是强化优势互补,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两岸产教融合特色模式。四是瞄准两岸专才,共培共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五是服务产业需求,提升区域特色技能培训水平。六是聚焦文化交流,打造两岸职业教育开放窗口。

在“特”的方面,:一是坚持“一个保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落实“一个理念”,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完全平等。三是高举“一面旗帜”,建设技能型社会,让人人学习技能、拥有技能。四是贯彻“一个战略”,筑巢引凤,为两岸教育共同发展谋篇布局。五是实现“一组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既培养大国工匠,更培养能工巧匠;
服务区域发展,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改革探路,凝练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经验做法,创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六是弘扬“一个精神”,传承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注重德智体三育并重、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创新发展厦门职教高地建设范式,为全国提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厦门模式”。

在“优”的方面,一是“长入”经济,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助力厦门经济发展。二是“汇入”体系,教育部将支持厦门遴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联合高职院校建设成为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职业学校,使之成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融入”文化,提升职教定位。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推动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促使职业教育成为人们的主动选择。四是“渗入”人心,积极探索高中教育的多样化,探索普高与中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无缝对接的“普职融通”,给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让职教成为香饽饽,打破教育焦虑。五是“进入”议程,让职业教育进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纳入规划、政策体系、议事规则、预算保障,发挥好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六是“跟入”人生,技能成为做人的“标配”,用好“高地政策”探索实施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衔接贯通,技能型人才长学制培养“5+0”“5+2”等;
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互通衔接,形成能够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学习型社会,畅通多种成长成才新路径。

人才培养是“创新发展高地”的核心内容,是认真落实******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脚点。为此,在厦门模式的构建中,特别强调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嘉庚精神”。在厦门中职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做到了“三个呼应”:一是呼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对”的教育,二是呼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做“好”的教育,三是呼应两岸融合的新时代要求——做“特”的教育。

3.1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概况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厦门市政府举办、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公立中专学校,缘起1898年创办的同文书院,办学历史120 多年。学校占地340 亩,建筑面积15.6 万平方米;
2014年,学校获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
2015年获福建省级文明学校;
2017年,学校获厦门市最受市民欢迎的学校;
2018年,学校在全国所有的高职、中职院校参加的“学生管理50 强”评选中,位列全国中职校第二名;
2019年,学校获中央电教馆“全国数字化校园”荣誉称号;
2020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所获得奖牌数位居全国第一,学校学生在全国学生技能竞赛中所获得奖牌数位居全国962 所参赛中职学校第三位。

过去两年,福建省实施了“职教高考”,在学校学生参加的11 个类别招考中,共拿到10 个全省第一名。学校毕业生参加高职分类招考,100%达到专科线,两年共计782 人达到本科线,占比全省本科计划的39%。学校学生不仅上线人数第一,高分段人数和本科上线率均为全省第一。因此,学校优异的成绩吸引了众多优质生源。2021年学校的招生平均分数超出普高线,并且所有中职学生均达到普高线,总平均分数超出厦门普高线83 分,如图1 所示。

图1 近三年普通中专班招生分数超普高线统计

抓住“职教高地”建设契机,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从分析厦门中等职业教育当前的基本情况入手,基于对未来中职教育发展趋势的研判,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为目标,提出弘扬“嘉庚精神”和“人人出彩”为抓手,构建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厦门中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一是深入学习党中央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学习******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发展职业教育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坚定思想认识;
二是全面准确理解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基础教育的内涵意义,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多方面功能;
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劳动者与接班人的正确办学方向;
四是加强改进政府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模式,形成正确导向。

3.2 工作亮点

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己任,以“创一流名校、建温馨家园”为目标,以“扩容、提质、升位、融合”为抓手——扩大招生规模,夯实职业教育基础(扩容);
深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质);
做好产教融合,提升中职的比较优势(升位);
凸显厦门区位优势,助力两岸融合(融合),不断探索,奋发有为,为厦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获得了国内同行的认同,被誉为“工商案例”,也为人才培养“厦门模式”做出了贡献。

(1) 扩容:丰富办学层次,提升比较优势

2008年,在厦门“跨岛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学校从市区搬迁到集美文教区,在“嘉庚精神”的发祥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围绕“创一流名校、建温馨家园”的办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现开设了五年制高职(三二分段制)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与空中乘务等11 个专业;
三年制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15 个专业,其中包括“金龙班”“特房班”“盈众班”“泰成班”“金兰湾班”等十余个校企合作班级。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27 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三双两段”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试点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目前所合作的企业中,有3 家重点国有企业和3 家知名民营企业,合作企业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力量雄厚,对学生和家长具有较强吸引力,为促进学生实现优质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人才培养中,学校注重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以“升学有出路、就业有技能、创业有信心”为目标,积极探索职普融通新模式,以特色发展吸引学生,做“大”中职教育,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作用。近年来,学生报考踊跃,学校规模一年一个台阶,在校生人数达到8 000 多人。

(2) 提质:一体两翼六大举措,成长导航彰显特色

笔者认为,人才培养体现在中职学生成长的三个阶段:他律、自律、自主。近年来,学校探索实施“成长导航”模式,简称为“126”模式,具体如图2 所示。不仅改变了学生人才培养的生态,也改变了教师成长的生态,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引导更多教师、学生实现自主成长。“126”模式可以简要概述如下:

图2 “成长导航”模式(“126”模式)

“一体”——瞄准一个目标“立德树人”;
“两翼”——聚焦教育(德育为先,职业教育要促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教学(聚焦课堂,互联网+教育,提升教师能力,促进教学工作) ;
“六大举措”——融入学校的血液,形成文化,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生态。

① 推行班主任职级制,实现“最优化”班主任队伍

制定《班主任职级细则》,给班主任评“职称”。班主任工作情况不仅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职级晋升的依据,还要作为教师自我提升、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以职级制撬动绩效分配,使班主任从“要我当”变成“我要当”,从而成为探索从管理走向治理的抓手。

② 校园酒店式管理模式,构建“最职业”育人环境

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首创“校园酒店式管理”情境育人模式。学生在校三年需参加三周实训活动,在浓烈的职业氛围中培养职业精神,“上课如上班”,实现了“做人与做事”“德育与智育”的完美结合。

③ 深入开展礼仪教育,打造“最优雅”学生素质

学校倡导“礼仪滋养,人文渗透”的育人理念,在全国首创礼仪操,形成早训制度,通过行为提升素养,通过学习反哺实践。目前,已有69 名学生服务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核心区域,每年有30余名学生服务于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现场,培养了校园足球国家队选手、全国健美操冠军、全国超级模特选拔赛冠军等优秀人才,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④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最快乐”课程学习

通过一个社团、两个平台,实现同伴引领、老师领航、活动拓展。近年来,在全国“挑战杯”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夺得2 金2 银3 铜,在全国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 金1 银,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列全国前茅。学生尽情发挥自我,成就创业梦想,在各行各业涌现了许多的杰出代表。

⑤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实现“最有效”教学覆盖

学校是全国首批27 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校之一,并与厦门公交集团、厦门夏商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探索实施“三双两段制”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在全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21 金24 银30 铜,参加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6 金12 银11 铜,在全国首次技能试点赛中获得2 银3 铜好成绩。

⑥ 以“互联网+”为先导,实现“最温馨”多元出彩

《“知行合一、多元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刘钦涛老师专业发展案例入选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2021年,教师技能大赛拿回“双黄蛋”——两个全国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金牌数及奖牌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均为福建省唯一。

(3) 升位:着眼全面发展,突破办学层次

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与产业动态对接,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民生需求,聚焦厦门互联网经济产业、新能源制造业、现代文旅业等需求,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此,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① 中外合作,打开视野

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国际视野,学校在保持和德国大盖劳职业技术学校友好合作的同时,2020年学校与尼斯蔚蓝海岸职业培训学校举行线上签约仪式,邀请法国尼斯米其林二星主厨到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② 东西协作,示范辐射

厦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互联网的存在却让两地近在咫尺。庄敏琦名师工作室通过构建网上同步课堂,搭建远程课堂教学系统和网络教研平台的方式,形成云端“定点帮扶,以一拖二”的精准对口教学帮扶圈,建立“造血”机制,实现前沿教研信息、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效促进两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助力西吉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为深化闽宁合作和高质量如期完成西吉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2020年6月5日,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宁夏西吉县调研指导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时,在西吉县职业中学听取了一堂远程同步课《菜肴命名》,并对远程同步课堂表示了肯定,而这堂课的授课人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厦门市庄敏琦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成员谢怡潆教师。

③ 产教融合,优势互补

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1 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其核心内容“三双两段制”从学校试点到推广到整个厦门市域的12 所学校,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被教育部专家誉为“厦门模式”。

基于“高地建设”的新视域,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主动作为,与“产教融合型企业”企业共同建设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学院,探索人才培养创新实体和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升级“三双两段制”现代学徒制,探索构建“六共四链一精准”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即:共商(协议、方案、计划、模式)、共建(平台、队伍、标准、文化),共育(德、智、体、美、劳),共管(教学、师资、教研、经费),共享(理念、技术、资源、成果)、共赢(质量、发展、利益、效益);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四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生态链)衔接,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突破“校企两张皮、产教相脱离”的困局,进而实现了“厦门样板”的“现代学徒制”的2.0 升级。

④ 中本携手,共创未来

学校着力探索联合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实现“中职教育、五年专教育、中本贯通”。例如:每年学校都会通过职教高考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一批优质生源,为此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向学校授赠了“优质生源基地牌匾”。在合作方面,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3+2”模式,还有基于现代二元制的“3+3”模式,目前更是对“5+0”合作办学模式充满期待,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争取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交流。

日前,学校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强强联手,实现合作办学。此举是厦门市着眼落实部省共建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政策清单、推动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具有闽台特色的“厦门职教”范式的生动实践,也是加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共同探索“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教师素质提升、深化产教融合等新路径,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推动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指导和支持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附属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加快高质量发展。

(4) 融合:内涵建设,筑巢引凤

省部“高地”文件指出,要充分考虑厦门特色的区位优势和对台优势,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探索两岸职教融合发展新路。学校积极参与两岸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优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并针对台企发展需求,共建实训基地、共设专业课程,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例如:为推动教育惠台政策落地,促进厦台教育交流融合,学校承办2021年厦门市两岸教师融合系列活动——“端午安康”传统节庆活动。来自两岸40 余位教师欢聚一堂,共同度过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动让两岸教师在融合中增进了解、彼此学习、相互促进,让台湾教师更好地融入厦门教育大家庭。

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附属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揭牌仪式活动中,台湾南部最大纸媒《民众日报》《台湾导报》等媒体纷纷报道“福建职业教育,启动厦门范式”,详细介绍了厦门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厦门有着得天独厚的职业教育优势。目前,厦门市职业教育在“着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实现纵向贯穿,横向融通的职教成才态势。“升学有通道、就业有技能、创业有信心”的职教发展立交桥已经形成。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围绕“扩容、提质、升位、融合”探索与实践,获得职教界同行的认可。

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厦门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与厦门产业发展匹配还不够紧密,引领产业发展还需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还有待增强,人才培养通道还不够畅通,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愿望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都亟需学校对标对表、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持之以恒加以解决。未来学校将省部“高地”文件转化为实际行动,全力打好攻坚战,打造具有闽台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厦门范式”,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职教厦门技能厦门正新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意林(2021年5期)2021-04-18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哈尔滨铁道科技(2020年3期)2021-01-18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江苏教育(2020年84期)2021-01-06“偶”遇厦门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劳动技能up up!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5期)2018-06-11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厦门猫街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食在厦门商业文化(2017年23期)2017-04-23

推荐访问:视域 职教 厦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