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三轮复习9篇
高考三轮复习第1篇在讲哲学主观题的时候,提出了“二次转化”理论,那么全国卷的哲学选择题在考什么呢?这个问题看似模糊,但是也有着实际意义。往往每年政治学科选择题的难题中,必有一个哲学题难度高,而这种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三轮复习9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三轮复习 第1篇
在讲哲学主观题的时候,提出了“二次转化”理论,那么全国卷的哲学选择题在考什么呢?
这个问题看似模糊,但是也有着实际意义。往往每年政治学科选择题的难题中,必有一个哲学题难度高,而这种难题“大隐隐于市”,其话题材料稀松平常,平时模拟题也十分常见,但是往往在四个选项中就有两个让你犹豫不定。相信肯定很多同学感同身受。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思维方式,叫做形式逻辑分析。我之前在知乎专栏·高考政治写过很多关于形式逻辑解题法的文章,但是多数是在分析材料的形式逻辑,比如实验证明,得出结论,体现的是认识论观点,从内容上看都是唯物主义。但是真题里面有一种更为高级的命题方式,就是对哲学原理本身做形式逻辑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这个观点往往被同学们忽略了,这就是说,我们遇到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而唯物辩证法,则是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了辩证法观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联系的条件,矛盾解决的条件,辩证否定的条件,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本质,创造条件,促成事物价值的转化。而这种学习的方法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体会,体会到唯物主义不是钻牛角尖,五组关系不仅相互区别,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体会到辩证法是在正确处理唯物主义五组基本关系基础上的方法论,二者不可分割。
高考三轮复习 第2篇
第一轮复习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复习知识最细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老师会把高中三年的课本重新复习一遍,所以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这是拉近你和学霸之间距离的最好一个阶段。我们要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足够重视,紧跟老师的进度,最好是提前预习,把每个学科的知识点都重新学习一遍。
这个阶段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要足够重视这次考试,他可以检验你这一学期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检测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漏洞。
高考三轮复习 第3篇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多考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总是觉得找不到复习的头绪,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考生在复习阶段,能够在复习中突出重点,在模拟训练中强化正确的审题意识,并注重发挥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完全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的。
考生应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目前最多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开学到二月底,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明年的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高考三轮复习 第4篇
第三轮复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是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认为:
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对于题型示例及样卷也要细加品味,如:假设题型示例中的5个化学解答题有3个是混合物的计算,那么大家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基本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等都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完成实验或解答实验题目,有助于加深大家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认识,有利于大家创新能力的培养.
回归教材.教材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蓝本,考试前几天大家一定要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和联系,重视课本中对重要定理的叙述及证明,不要放过那些平时做题时就很难碰到的概念.
及时纠错.对于常犯错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现.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纠错: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做高考题.考生在冲刺阶段没有必要再做新的模拟题,但要认真研究一下近3年的高考题,分析命题思路,答题要求,力求把握命题走向.其间如果碰到掌握的还不是太熟练的基础知识,要赶紧复习巩固一下.特别要指出的是:做答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采用教材中知识点的语句,关键词来答题.
高考三轮复习 第5篇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高考三轮复习 第6篇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
准备作文。
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
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做真题。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高考三轮复习 第7篇
第一轮复习要善待课本,全面阅读教材,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如何更好地进行第一轮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下面介绍其中部分方法.
(一)例如:元素化合物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从组成,结构入手,抓住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关键,按类别复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制备等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最后形成知识网.对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自己编制相互转化和联系的网络图,并清楚实现转换的化学方程式,便于加强记忆.例如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如下:
如:实现由NH3生成N2的转化,利用NH3的还原性,有如下化学反应可被选择.
点燃(1)4NH3+3O2(纯)=2N2+6H2O
(2)2NH3+3Cl2=N2+6HCl
(3)2NH3+3CuON2+3H2O
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归纳,对比等方法,找出物质性质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便记忆准确.例如:钠的氧化物性质比较
(二)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可以对各种量小结如下: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电性关系:Z=e(中性)Z>e(阳离子)Z核外电子数简单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其他部分的复习,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网络,落实知识要点.
高考三轮复习 第8篇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化学科主干,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主要如下:阿伏伽德罗常数与阿伏伽德罗定律的相关知识,溶解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计算,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基本知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基础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勒沙特列原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电离平衡与强弱电解质,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原电池的基本原理,氯,氧,硫,氮,磷,碳,硅,氢,钠,镁,铝,铁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及其与分子组成间的关系,有机反应原理,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及有机合成,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及化学史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保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提纯,综合实验,有关化学式,混合物组成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综合计算等.
对于上述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掌握其要点和规律.
如: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复习应归纳并掌握如下规律: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下列情况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
彼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有难溶物生成,有气体生成,有弱电解质生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SO42-,CO32-与H+,S2-与H+,CH3COO-与H+,OH-与H+.
彼此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NO3-与I-在酸性溶液中,S2-与SO32-在酸性溶液中,MnO4-与Cl-在酸性溶液中.
彼此能发生水解互相促进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Al3+与S2-,Fe3+与CO32-,HCO3-,Al3+与HS-,HCO3-,SiO32-,SO32-等,NH4+与AlO2-,SiO32-等.
彼此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Ag+与
微溶物质的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二)应注意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如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某溶液与铝反应有氢气生成,说明此溶液可能是强碱性,也可能是强酸性.对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都可以采用上述强化方法进行复习.
高考三轮复习 第9篇
第一部分 唯物论(一)重要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求是。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的区别。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来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真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但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这是坚持这一问题中的唯物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体现了这一问题的辩证法;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认识论。
第二部分 辩证法(一) 重要考点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的目标。
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因而,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耍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规律与规划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性质不同。联系:正确的规划根据规律制定并反映规律。
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客观性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两分法(两点论)的基本含义:与一点论相对。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做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它是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基本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是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之下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但它们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外因的关系:①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 ,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 ,即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二者的关系: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 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一一质变一一新的量变一一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量变引起质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飞片面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第一,联系观与孤立观的对立;第二,发展 观与静止观的对立;第三,全面观与片面观的对立。而它们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三部分 认识论和人生观
(一)重要考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透过现象看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人生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的第一飞跃。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获得物质成果。
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的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所不同的是,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反映 ,假象是对本质的歪曲反映。由于都是客观的,因此真象与假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认识的深化是指认识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或由一个层次进到另一个层次。认识的扩展是指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以更抽象的形式反映更广阔领域中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向前推移是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不断向前推移,或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肤浅向深入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无限反复。每次反复都使认识进入比较高一级的领域。
要注意真理、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作用。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也是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②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要用集体主义来调节。
意识的反作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坚持集体主义是相通的。
个人的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含义不同、方向目的不同,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和把个人利益摆放的地位不同,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也不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基础是生产关系)来看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能理解为某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是唯一属性。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社会人生价值中的地位来看的。要重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唯物论,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坚持实践问题上的辩证法。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认识发展观是辩证法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结合政治常识一起把握。
推荐访问:高考 复习 高考三轮复习9篇 高考三轮复习(合集9篇) 高考三轮能提多少分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必会139个多音字8篇2022-08-18
- 高考多音字组词10篇2022-08-18
- 在全区高考中考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2022-08-23
- 高考多音字组词7篇2022-08-26
- 2022年高考祝福语霸气简短青春寄语最新(完整)2022-08-28
- 2023年度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全文)2022-11-29
-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3篇(全文完整)2023-01-03
- 2023年商业托福英语中级考试阅读复习题3篇(范文推荐)2023-01-16
- 2023年考研数学复习除了做题还要复习什么,菁选2篇2023-02-01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参考,菁选2篇(完整)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