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专家学者座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3-09-27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11月5日下午,中国残联研究室、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秘书处和《残疾人研究》编辑部在中国残联机关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研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部署。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领导机构全体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在研重大项目主持人,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关信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残联研究室郭春宁主任介绍了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内容,传达了中国残联《关于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知》。

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关信平教授发言的题目是《积极响应二十大报告要求,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研究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十大报告中高度强调未来高质量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8000多万残疾人中蕴藏着大量的人才和潜在的人才,全面加强残疾人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不仅对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至关重要,而且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未来残疾人事业要更多地强调残疾人的能力提升和残疾人人才的培养。在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从五方面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一,补短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需要不断提升,短板也要不断地补齐。第二,保权利。残疾人权利保障不仅在法律法规条文上,也要落实到行动上,是全面综合的保护。如教育不仅要让残疾儿童有权利上学,而且困难家庭残疾儿童也有权利上学,有无障碍设施或者有相应的辅具辅助上学。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一般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都是教育权利保护中很重要的方面。第三,提平等。残疾人应跟其他人一样享有平等权利,并朝着平等的结果方向努力。第四,强质量。残疾人事业发展各方面要以提升质量为重要目标。第五,促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服务保障均衡发展很重要。基于以上要求,他号召研究会要继续认真开展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一是要加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将残疾人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体行动体系中,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让残疾人事业发展更好地惠及广大残疾人。三是要具体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具体政策问题,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质量。四是积极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学科建设,培养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研究和工作人才。

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广文教授做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新使命》的发言。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建设主题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文化自强是和文化强国的目标相匹配的概念。第二个关键词是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思想。文化强国中心目标概括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句话。举旗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聚民心是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加强价值引领,解决文化共识的问题。育新人是指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兴文化重点强调个体和社会的结合关系,既要着眼于社会整体,也要着眼于个体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展形象是要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最后他提出文化建设的举措,一是坚持“双百”方针,强调坚持文化的多样性。二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四是坚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是要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五种精神。六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文化事业按文化事业的规律发展,文化产业也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来运行。

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提出,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持续地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把提高残疾人教育和就业帮扶的针对性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切实加强残疾人教育和就业帮扶的个性化的有效服务。二是健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来说,生活资料主要来自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除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还应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照护服务补贴的自然增长机制,以确保补贴制度的购买能力不下降,适度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三是要有效发挥国有和集体经济对于残疾人的帮扶作用。比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参与国有和集体经济利益共享的机制。四是充分重视人口高龄化带来的残疾人数量和比重增加,需要统筹协调残疾人福利政策和老年人福利政策,以及在基层养老服务资源和残疾人服务资源方面的整合与共享。

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言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新征程:宏大蓝图和路径依循。中国式现代化指导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凸显党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同时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可推进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第二部分是新站位:历史成就和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第三部分是新答卷:重点工作与创新方向。重点应推动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要把残疾人事业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战略密切融合。二是数据赋能,精准服务。利用好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知识普及化、科技现代化进行数据赋能,尽快开展第三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支撑残疾人事业的新格局。三是提能力,扬优势。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发展促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展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情况。四是补短板、强弱项。五是构建中国特色残疾人研究理论和知识体系,为国际残疾人事业和人权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同时也要服务于中国事业现代化目标,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立雄教授作了《残疾人家庭共同富裕的内涵》发言。他认为,残疾人共同富裕应从“一个核心”“两个关键”指标加以理解。“一个核心”即共同富裕的经济指标。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提升残疾人的收入水平,同时逐步缩小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两个关键”即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融入。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意指将政府的扶贫脱困措施同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本开发,促进残疾人平等发展机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残疾人社会融入指残疾人逐步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即通过就业、教育、就医、文体活动参与、无障碍改造等,让残疾人在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融入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军教授提出,在二十大报告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有四个方面与残疾人事业息息相关。一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二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残疾人作为最弱势的群体之一,是健康中国建设中四大重点人群之一,有很多短板需要研究和优化。三是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残疾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四是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从残疾问题研究的视角出发,围绕两大方向开展深入的研究,一是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视角。二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引领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引领区建设为抓手,优化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形成浦东样板,为其他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样板。三是围绕残疾人及其家庭心理健康及健康行为的促进研究。四是通过浦东新区的党建引领模式,建立残疾人终生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实现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葛忠明教授谈了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研究要思考以下问题,一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什么才算得上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二是要考虑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或者指标体系。三是残疾人事业领域福利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测量,即测量用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公共开支占GDP和政府一般性开支的比重。从福利和服务供给主体来看,供给主体除政府外,社会力量也要广泛参与。残疾人及其组织全面参与的途径和机制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福利供给的内容来看,中国残疾人事业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哪些保障和服务的内容要优先发展,从而形成层层递进的发展布局?最后,全面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实现,需要残联、专门协会、残疾人组织,彼此之间形成什么样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可以发挥出1+1大于3的整体优势和良性效能的合作机制?

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张万洪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充分发挥残疾人的能动作用 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认为,首先,教育、就业、康养、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仅涵盖了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权利,更直接揭示了为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指向的现实资源、机会和条件、人居、人权、人文等,同时,追求美好生活的残疾人并非是一个抽象的人,而是有多种多样生命体验的现实的人和社会人。其次,要认真调研哪些是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最后,残疾人事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残疾人的能动作用,构建全主体、全方位、全时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支持体系,最广泛团结和动员社会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力量源泉。

吉林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董才生教授着重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残疾人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我国始终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将现代化与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概括和凝练,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第二,残疾人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从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角度去理解,残疾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标志。第三,残疾人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促进。首先,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其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与人文社会学学院李牧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的法制保障》。首先,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提出实现中国特色残疾人现代化的道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如何保护残疾人共同富裕及要构建与现代化服务水平相对应的社会阶层等观点。其次,指出当前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三个新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残疾人口规模化与残疾多样化并存。当前法律法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残疾人保护法律体系。二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解决区域、城乡、个人之间的差异性,亟需新法在推进分配机制的建立和促进全体残疾人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发展仍然以倡导型、鼓励型为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尚未完成,社会精神文明现代化发展缺乏法制性保障。最后,他提出了以法制建设保障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三个新举措。一是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实践,促进不同残疾人的现代化发展。二是拓展新法,特别以第三次分配法律制度建设来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不断完善第三次分配的法律目标、法律原则、法律内容,推进第三次分配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体系的法律健全。三是要强化法制宣传,促进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现代化水平。

四川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蒲晓红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以高质量社会保障扎实推动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她提出,社会保障作为实现公平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制度,在构建更公平的残疾人社会分配格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现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与残疾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要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共同富裕的交互,必须要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权利基础、功能结构、功能实现等多层次不同程度的短板,以充分回应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残疾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遵循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系统逻辑,以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需求为目标,构建充足、可及、可持续性、强健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完善:一是需要厘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权的基本表达和实现框架。二是需要探讨残疾人多层次社会保障的结构要素和层次边界,论证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劳动风险保障、独立服务保障等项目的保障原则及保障水平的测度,弄清各种保障的边界,不越界、不有缝隙。三是需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可持续筹资机制的多元化再分配模式。要完善残疾人再分配以实现共同富裕,资金方面除了财政、社保,还要加大慈善、社会支持的力度。四是需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服务机制,助力残疾人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把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兰州大学中国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焦若水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第一,落实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纳入其中推进或者创新,体现了党的人民立场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第二,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残疾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也是面临的挑战最严峻的人群,农村残疾人更是最为困难的群体,要继续按照二十大的要求,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扎实认真的研究。第三,农村残疾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问题。要对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的教育、照护、医疗、康复、就业等进行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从残疾人角度讲,家庭照护为主体,集中托养、互助照顾、残疾人社会工作等多元力量,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共同构建切实服务城乡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服务体系。切实把农村残疾人的收入、就业和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教育融入结合起来,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残疾人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值得探索和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执行主任周林刚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框架》。他认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应该从十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理念现代化。基本消除基于残疾的社会歧视,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应该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二是法治化。不断提升残疾人事业的法治化,不断加强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供给力度和倾斜性配置力度。三是规范化。基于残疾人服务多元供给的现状,必须要健全评估监管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水平。四是标准化。基于残疾人服务的专业性,应该分门别类健全残疾人服务的标准体系,推动残疾人服务各个层面的标准化建设。五是精准化。精准化要基于残疾人及家庭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保障和服务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六是专业化。基于残疾人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应该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七是社会化。残疾人事业发展应该充分激活社会各方面的助残资源,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加快残疾人服务的事业和产业并行,加大政府的购买、奖励、资助力度。八是市场化。应该完善市场化机制,形成公办、民办、市场化、非市场化良性竞争的态势。九是智慧化。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管理服务的水平。十是体制机制的现代化。政府负责的残联工作体制机制,基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指标体系构建应以社会环境、保障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四个支柱为主要核心框架编制测评指标。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钟经华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从物质脱贫到文化小康》。他认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不落一位弱势者的脱贫在世界减贫史上是伟大的成就。从物质脱贫到文化小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此,残疾人文化科学素养、身心健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盲文手语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推广国家通用盲文、通用手语项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牵头是一个创举,是规范化的新起点,是盲人文化小康的重要促进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贺荟中教授做了《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的发言。她认为,从毕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视角,特殊教育应为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不仅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地要看到学前和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学前教育阶段把教育和康复有机整合,对打开两者之间的断层壁垒意义重大。提升特殊儿童的入园率,首先要满足特殊儿童。随着义务教育的结束,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是教育普惠应该做的。明晰影响、制约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特殊儿童青少年无法接受不同阶段教育的因素,并采取精准实施、分类推进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村地区儿童的去污名化和精准康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做很多事情,乡村振兴建设中增加无障碍设施等残疾人社会公共设施,有利于残疾儿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应全民推进融合教育,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高科技在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中的作用。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如加强高质量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课程教材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落实教育评估教育模式多样性、特殊教育质量评估等。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李楠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李楠谈及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体会,一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要加强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跟三年残疾人就业专项行动方案密切相关。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服务体系是今后工作中可以继续探索的内容。二是希望专家们能够发挥高校科研的优势,与社会组织、残疾人组织形成共建和帮扶关系,在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方面提升能力,总结提炼一线残疾人组织的做法、经验,形成可以推广复制的模板。

北京市润达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媛媛理事长分享了什刹海温馨家园运营服务中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的经验。首先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方式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建立残疾人需求资源库。第二,整合专家、各行各业人才、属地资源单位的资源,建立助残资源单位资源库、助残志愿者人才库。第三,通过融文化、融创业、融公益系列的全年服务,打造什刹海街道一米阳光等残疾人服务品牌项目,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残疾人与志愿者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开展工作,开展助学计划、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及特教服务等项目。

中国残联副**、副理事长程凯同志最后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学好用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要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更加自觉地以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和全面发展需要有十点共识。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二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程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科技助残的能力。三要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中深化残联组织的改革和加强。四要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依法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五要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程中提高扶残助残的文明实践和残疾人的文化体育生活水平。六要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过程中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七要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降低残疾发生和发展风险,促进绿色生活。八要在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九要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国际交流和互鉴。十要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对残疾人事业的全面领导。最后他强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和各高校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要按照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决定要求,扛起责任,发挥优势,在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中国式共同富裕残疾人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我骄傲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推荐访问:二十 残疾人 专家学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