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发布时间:2023-09-27 14:25:02 来源:网友投稿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三中学 潘新荣

以往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忽略了其核心素养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含诸多内容,如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凸显信息技术教学内涵与本质,教师需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要,打造新时期下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以进一步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为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发展需要,新课标强调应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实践性、探究性和操作性教学原则,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为促进学生信息思维的形成、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结合新课标要求来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初中教师需践行的准则。但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虽然许多教师已经传授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方法,也帮助学生打好了信息基础操作基础,但却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之受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大多学生只能在信息技术课上完成基本知识的获取,无法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就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价值和作用方面的了解。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获得了更多可以自主实践的机会和自由安排的时间。为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唤醒学生学习欲望,教师有必要结合当前教学现状,融合核心素养元素,基于学生实际需要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并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根本任务,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落于实处。

意识主要指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水平,信息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处理信息的方式。为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亦为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教师有必要结合生活元素,列举一些带有信息技术的生活案例,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距离,明确生活因信息技术出现而发生的改变,以此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强化学生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探查生活中带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科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开展“电子表格数据的统计”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并播放两则招聘信息,内容如下: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招聘两名员工,分别是前台客服和办公室人员,要求两名员工需要熟练掌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会电子表格的应用。结合现实生活来看,两名员工处于不同岗位为何均需要掌握电子表格数据的统计?以此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课程教学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信息时代下,无论是开展课题研究抑或是进行产品销售均涉及计算机内容,掌握电子表格的应用已经成为职场员工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这种结合案例开展课程讲解的方式,可以深化学生课上学习体验,触动学生内心,使学生逐步明确当下社会发展无法脱离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备的品质。此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束缚,更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真正迎合了新课标理念,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为达到启发学生信息思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觉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创新信息技术小组,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身学习经验,以此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达到核心素养的提高。

信息思维,主要指学习者于学习过程中,能够基于计算机学科知识的方法、定义展开判断并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学生是否具备信息思维,直接影响其在学习中的表现。由教学角度展开分析,信息思维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且必需实现的目的,而这便需要教师于教学中实现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由教学活动的参与、学习而逐渐具备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敏捷度,最终有效学习知识,培养信息思维。由新课标角度而言,信息思维属教学目标,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基于教师引导使学生形成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够有意识、有逻辑性地合理组织数据、运用信息,进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学习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出发,结合学情分析,一些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完善的思维模式,但信息思维的培养与学科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思考与创新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还需教师从实际对学生展开引导,基于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信息思维的形成与水平提升。

为完成此类目的,教师首先需结合学生特点设置引导问题,问题的探索过程便是学生思考、提升的过程。为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基于以往所学、所见,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根据问题制定对策。这一过程中对策未必一次成功,而反复筛选、分析的过程便与信息思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结合实际教学活动而言,初中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相对简单,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须根据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创设活动。就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而言,初中阶段所学知识与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更是后续一系列操作方法、技术知识的核心内容。为保证学生重视这一过程,教师可基于通俗语言描述,称此类知识为“大楼的地基”。世间无空中楼阁,任何知识的学习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还应结合知识内容创设活动,以问题引导学生。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走进程序世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基于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由探索,发现不同方法后归纳总结,根据自主探索完成最终目标。该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与制作,包括设计基础、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等程序设计与制作中的基础知识。当课程讲授完毕后,教师可基于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自由探索,根据综合活动中模拟出的情境——“设计小游戏”,允许学生基于“猜价游戏”的内容,自由编写可使用的、具备任务中所描述功能的程序。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然会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展开探索,通过尝试确认自身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满足游戏功能需求,而这种探索、发现的知识获取结构,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亦可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人机互动,基于界面信息的变化与操作反馈,意识到操作为程序带来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能够牢记其所展开的操作,并发现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逐渐形成信息思维,有效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更强调一种综合素养,尤其在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欲望,并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创造过程,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拥有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浏览或点击网页、玩游戏方面,在信息基础创新应用上依然存在些许欠缺。为结合新课标教育原则,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教师应以兴趣作为引导,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基于初中生成长特点分析,学生对新颖的事物好奇心较重,相较于统一化的教学模式,趣味性教学方法更能推动学生开展深层次探究,达成高效学习的目的。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类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和纸质材料,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资源上的对比,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新型尝试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培养更多创新型综合人才奠定基础。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处理平面设计素材”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Photoshop软件的用法,帮助学生了解常用的选取工具,以实现对平面设计素材的处理。在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平面设计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分析此类作品的形成特点,并研究图像效果处理的技巧,分析是否能够更快、更好地处理图像素材。此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基于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小组分配,并由学生推选小组长,由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开展自主实践。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因此,初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小组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迸发出更多学习灵感,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信息技术课程研究中。为确保主题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发布绘图范围。如,可以校园为主题进行“校园剪影”绘图设计,引导学生应用本次课程的所学知识,即通过剪影处理方式,对校园一角、校园中的人物、校园建筑等内容进行处理,以剪影的方式表现,每小组完成2—3张作品,汇总至教师端展示,引导所有学生观看并分析该剪影作品处理前后的对比,分析这一处理方式所展现的效果。这既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方式,更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小组合作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无须做出过多干预,只需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学生遭遇困境时适当引导即可。

结合上述,就教学方法来看,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空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更是落实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其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达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信息技术内涵,利用趣味性元素,打造多元化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信息技术资源,明确课程学习方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使其于全社会中普及,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各个行业稳定发展,但亦有利用信息技术于网络虚拟环境中企图蒙混视听的行为出现。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一些不良信息更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讲授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还需准确把握观念引导,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结合其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增强信息素质,培养其责任意识。网络及支撑其运行的信息技术并无过错,但别有用心者的故意操作很容易使网络成为不法分子敛财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讲授相关知识时还需注意技术与素质并重,引导学生于学习过程中客观分析相关内容,基于实际角度使学生明确“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观念,由实际学习技术,以责任、素质正确应用技术。

为此,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学生以往所接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展开引导,基于实际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升信息素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在具备责任、道德素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身学习、娱乐等一系列活动。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网络信息的交互与安全”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主题内容,即网络设备、IP地址的相关概念后,可基于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知,进一步加强其对网络安全的认识。目前,一些网页链接中常包含诱导信息,若点击则很容易影响信息安全,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但这些信息对初中生存在一定诱惑,他们很容易上当受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并从理性角度引导学生如何分辨虚假信息、如何于网络浏览的过程中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以保证自身信息安全。教师可通过教学动画、自制本地网页等方式,以模拟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于自制本地网页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弹窗诱导,如“点击免费获取**游戏”等,当学生打开本地网页时,便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这个弹出的窗口可以点击吗?”“当你浏览网页时如果出现这些内容,你会怎样做?”从学生回答角度,基于师生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看法,进而正确引导学生,如屏蔽不良信息,由正版渠道获取软件及应用,对存在诱惑、欺骗的内容直接点击举报等,引导学生在浏览过程中秉持正确观念,保障自身信息安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整合,根据当前热***,基于跨学科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由思考实现探究,为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还需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遵纪守法。若具备条件,可结合讲授阶段的热***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责任等,为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空间。如可提出案例“某视频博主在视频中食用国家级保护动物”,引导学生思考该博主传播视频后造成的后果、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另外,还可围绕一类主题,以小组学习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交流。如以“网络暴力”为主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曾看到过的、感兴趣的案例,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信息,并围绕所收集的信息展开阐述,明确该事件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律的行为,是否因为此类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并导致当事人需负法律责任。通过此类内容,学生能够由实际认识到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基于自身所学知识对信息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亦对自身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于未来发展中掌握技术、合理使用技术。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新课标教育要求来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心,在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元素强化学生信息意识,合理开展问题设计,锻炼学生信息思维能力。同时,应做好兴趣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平台,普及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将终身学习理念落于实处,为确保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新课标素养信息技术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6期)2021-11-13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趣味(作文与阅读)(2021年10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3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5期)2021-03-08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素养 标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