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在高校种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26 20:20:06 来源:网友投稿

翟精武 邱 甜

( 安顺学院农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在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关键征程中,***总书记向全国涉农高校发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伟大号召[1],这给涉农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作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将“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对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第二课堂形成正确导向作用,在培养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恰如其分地适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三全育人”的贯彻落实[2-4],将“人才理念”融入高校教育当中,才能在人才建设方面实现更大突破[5-6]。2021年7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7]。意味着种子学必须培养符合国情且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种子学作为高校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等涉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见习等重要教学环节组成[8]。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改革种子学的教学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在教学过程中,可为种子学的教学改革创新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从高校种子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作用,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能够按照高校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安排,使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2-3,9],但按照较高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从人才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特别是要积极探索种子学课程思政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推动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实现更大突破。

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8,10],在课堂教学中楔入思政教育,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系统论、全局化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深刻领会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髓。在高校大力推动“大思政”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只有将种子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推动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教育向纵深开展,才能使种子学教学实现更大突破。因而,种子学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首先应当深刻理解和认识其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最大限度提升种子学课程思政有效性。

1.1 有利于完善种子学课程教学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种子学课程教学体系,对促进种子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人才建设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种子学教学当中,大力推动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向纵深开展,对于推动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能够使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拓展性、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更强,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种子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等综合素质,对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高校“人才建设”向纵深开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11]。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显著提升

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12]。学生是否具备人文素养,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会对学生未来就业、创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动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向纵深开展,还能够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在种子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生态环境、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种子学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而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种子学涉及的人文知识相对较多,教师通过进行综合设计,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种子学的理解和认识,更能够引导学生扎根于“粮食安全”,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有利于提高种子学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人文素质、育人智慧等,才能使种子学教学实现更大突破。大力推动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向纵深开展,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在实施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种子学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而且也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实现种子学思政教育的目的,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当前,有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高校实施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倾力打造多元化教学载体,强化思政教育的融合性、互动性和渗透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子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2.1 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种子学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有所提升,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高校的统一安排,积极研究和探索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形式,高校也对种子学课程思政给予了重视,积极引导种子学课程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种子学课程思政的开展[13]。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种子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同时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互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对于促进种子学课程思政向纵深开展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2.2 教学机制不断完善

健全和完善的种子学课程思政教学机制,对于促进种子学课程思政有效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加强相关制度建设[14]。例如:高校为了使课程思政更加规范有序,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教师在落实指导意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促进了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教师则更加重视种子学课程思政的互动性,种子学课程教师除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之外,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为了培养学生对种子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思政案例教学的方式组织实施。

2.3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众所周知,课程思政并不只是简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而是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实现两者深度融合,进而使种子学课程思政实现更大突破。种子学课程涉及各个领域,特别是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具有紧密联系,而且还与食品安全、绿色生态、法律法规等相关。教师在实施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设计,强化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融合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也可以将种子学教学与“乡村振兴”进行结合,强化“种子振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为“种子振兴”发挥作用[15]。

2.4 教学领域持续拓展

种子学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而且也要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狠下功夫,只有不断拓展种子学教学领域,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当前,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持续拓展教学领域,不仅将种子学与思政教育进行了结合,而且还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进行融合与渗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种子学教学当中,把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和文化”“天人合一”等进行了一定的讲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13];
有的教师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学习研究和积累经验,同时还将“工匠精神”融入种子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意识[15]。

3.1 种子学课程思政意识比较薄弱

从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来看,比较突出的就是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尽管能够按照高校的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同时也能够将一些思政元素融入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但在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深度、广度仍然不够,甚至存在一定的“走过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还没有把立德树人纳入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薄弱,直接导致种子学课程思政简单化处理,不注重优化和完善种子学课程思政方法,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现象相对较多,必定会制约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深入分析种子学课程思想意识薄弱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自身的责任意识不强,思政元素和深入度不足。

3.2 种子学课程思政体系不够完善

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系统的种子学课程思政体系,直接导致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水平不高。有的教师尽管能够挖掘和整理种子学的思政元素,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宏观讲述多、微观探讨少”的现象,思政元素的挖掘、开发、利用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趣味性。种子学课程思政体系不够完善,也包括有的教师不注重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如不注重收集与种子学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案例教育、实践教育等形式相对较少,在引导学生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种子领域报效祖国方面也比较薄弱[16]。

3.3 种子学课程思政载体相对较少

有一些教师不注重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有效结合,在打造种子学课程思政载体方面缺乏高度重视,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强化思想政治水平。例如:不注重为学生打造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团结结合、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载体,学生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任务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团队化教学还没有成为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仍然不够到位。高校种子学课程思政载体相对较少,也表现为有的高校不注重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种子学课程思政,在引导学生深化对“种子”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立志投入“种子”相关工作相对较少,挖掘、整理、利用种子学思政元素方面也缺乏有效性等等。

3.4 种子学课程思政模式缺乏创新

大力推动种子学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有利于促进种子学课程思政取得更好成效。目前对种子学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的研究还较少,导致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不强。例如:有的教师在开展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注重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线下”方面不注重引导学生到田间地头、种子实验基地、种子相关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方面不够到位;
在“线上”方面不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相关学习资料以及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交流互动和合作探索等等。此外,有的教师在开展种子学课程思政方面不注重将传统论融入其中,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方面缺乏有效的举措。

4.1 提高种子学课程思政意识

种子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等涉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种种子的形成、发育、物理形成特性、生活力与活力、萌发与休眠、生产、加工、贮藏、检验、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等[8,10],涉及方方面面,思政元素相对较多。对此,无论是高校还是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师,都应当进一步提高种子学课程意识,积极探索种子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形式。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既要将种子学课程思政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思政”格局当中,也要将其纳入“人才建设”当中,进一步强化种子学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为种子学课程思政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如将种子学课程思政纳入校企协同育人当中,产学研结合,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推动种子学课程思政向纵深开展[17]。从种子学教师的角度来看,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本身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加强与思政专业教师的交流学习,共同研究和推动种子学课程思政。

4.2 完善种子学课程思政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种子学课程思政体系,对于促进种子学课程思政取得更好成效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种子学教师应当从更高层面和更宽领域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种子学保障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等诸多体系建设,推动种子学课程思政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提升种子学课程思政质量和水平。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了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农业特别是种子的重要地位,教师可以将我国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融入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政策,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立志为种植业创新发展以及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作用。种子学专业课程涉及方方面面,教师需要大力加强种子学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建设,深入挖掘种子生物学基础、加工、贮藏、检验、研发等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种子学整体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在“种子包衣剂”教学中,包衣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农药和除草剂残效、抗流失、肥料和微肥、蓄水抗旱等包衣)的使用,改进种子的播种性能、有效防控作物苗期病虫害、克服逆境危害,促进幼苗生长、防止环境污染、节省种子和药肥,降低成本等,进而提高种苗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投入量,较好地融入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通过“质量检验”教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意识、法治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等等,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更多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种子学实验教学是以团队合作、操作和总结的形式出现,在种子学实验教学中楔入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走入社会和参加工作后与人为善,共克时艰。种子学见习、实习是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种子学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且还是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农业科研院所的实习环节,实现了对理论教学环节课程思政建设的补充,更有助于种子学整体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同时用心锤炼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案例,将在今后教学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思政元素的连续性。

4.3 打造种子学课程思政载体

要想使种子学课程思政取得更好成效,需要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进行有效结合,倾力打造多元化种子学课程思政载体,为学生学习、实践、锻炼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在种子学各环节教学中楔入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工作习惯,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可以较好地把课堂知识同常见的农作物种子分类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当地的种质资源分布联系起来,培养实干精神。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许多生态学问题又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见习教学中楔入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种子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教育,为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种子学各环节课程教学中楔入思政教育,对种子学课程进行多角度、多渠道探索和实践,可以为农学学专业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综合利用各类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将项目化教学、任务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纳入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当中,通过给学生压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的作用共同完成任务,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更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打造种子学课程思政载体,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如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强化课前、课上、课后有机融合,既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要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倾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4.4 创新种子学课程思政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为了能够使种子学课程思政实现更大突破,还要持续创新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融合性与互动性,将种子学课程思政纳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当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强化品牌专业群建设与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对接,积极引导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将讲台搬到企业、科研院所,紧密对接与种子学相关的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在种子相关企业生产基地、研发平台、工作流程、具体岗位开展教学,努力使种子学实践基地建设、大型实验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现更大突破,种子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企业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创新创业。同时利用“互联网+”项目化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文献查阅分析和思政内容的挖掘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构建“大思政”体系的新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开展种子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机制建设,努力使种子学课程思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对此,种子学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种子学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种子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和探索,深入研究种子学课程思政的实现形式,重点要在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打造课程思政载体、创新课程思政模式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推动种子学课程思政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为高校人才建设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专业课程种子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桃种子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19年9期)2019-10-2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可怜的种子莫愁·家教与成才(2017年7期)2017-07-11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

推荐访问:课程 种子 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