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面向高职扩招的“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实施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9-26 18:30:07 来源:网友投稿

黄恩成 霍盼影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50)

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1]。同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的目标,并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扩招百万生源,扩招数量之大,扩招对象之广,可谓前所未有,对中国职业教育既是百年一遇的发展契机,又提出了重构整合的改革挑战[3]。面对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社会经历和职场经验各异、求学目的各有不同的海量社会生源,若高职院校仍沿用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将无法应对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各高职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等积极投身高职扩招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姜大源提出应重构学校机构、重配教学资源、建立学籍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多种学制,起到了良好的引导性作用;
陆燕飞、陈嵩研究了如何通过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解决扩招后资源短缺的难题[4],针对高职扩招人才培养全方位保障进行了引领性探索;
李传伟提出,要按照“三分三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实施途径[5];
付兵等分析了针对高职扩招后的多元化生源难以有效推行“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困境,为其顺利高效实施提供有益思路[6]。为加强对扩招生源的教育和指导,本文从高职扩招的具体实际出发,倡导实行“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即按照学历背景等进行分类,按照学习需求等进行分组,按照入学前、学习中、毕业时、毕业后四个阶段进行分段培养,实施“专业导师+岗位导师+学业导师”三导师制度,为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职院校传统生源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扩招前,尽管各高职院校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不同,但由于面向单纯的高中毕业生群体,其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管理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 人才培养同质化。扩招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为高中毕业生,文化知识基础相近,能力素质水平相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未能重视个体差异,管理相对刻板固化,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管,不能确保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2. 管理、育人大班化。目前高职院校班级规模绝大多数超过50人,通常一位辅导员管理200多名学生,教学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多样化的教育成长背景和学习需求。3. 培养周期固定化。高职院校对传统生源的教育和培养自学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相对固定。至于学生本身是否愿意、是否适合读该学校某专业,学校在其入学前无从得知。这可能会增加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的时间和学校管理的资源成本,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如何,学校也未能一一跟踪并加以指导,影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4. 企业参与表面化。尽管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但大部分仍然存在校企合作力度较弱、企业合作动力不足、企业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流于表面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5. 学生参与被动化。传统的高职教育,要么只是把学生视为受教育对象,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可能性和优势;
要么学生作为朋辈示范参与教育极其受限,且受到的激励不足,导致学生参与教育态度不够积极主动[7]。

(二)高职院校社会扩招生源现状催生“分类、分组、分段”的三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扩招生源与传统生源相比差异较大,并不适应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

1. 教育背景差异化。扩招社会生源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家庭主妇、残障人士,也有本身一直在岗、但需要实现转岗和技能提升者;
有的只是初中毕业,而有的已经具备大专甚至本科学历。彼此之间学历参差不齐,因此不能像对待传统高中毕业生生源一样简单按照专业培养,而应根据其教育背景对其进行分类教育和管理,区分学习基础的强弱、学习进程的快慢、学习阶段的高低等不同类别,同时实行科学性强、实践性强、动态性强的创新型立体分类评价体系,为学生不断提升打通进阶通道,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和积极性。

2. 学习需求多样化。与传统生源学习文凭导向不同,扩招社会生源求学目的多种多样,学习目的和时间的需求不一而足。因此,应摒弃传统的统一分班制度,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习水平相近,具有相同学习目的和时间需求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10-15人,以组为单位落实教育、教学和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甚至做到一人一案。

3. 就读期限长短不一。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专项扩招社会生源的生活、工作压力各异,学习时间三到六年不等,再加上社会生源多已成家,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家庭责任、社会因素等可能导致其学业暂时中断,迫使其延长就读期限、推迟毕业。因此应摒弃传统生源的固定培养期限模式,而按照所需时间实行分段式教学,每段按照课程内容和授课进程细分为若干个模块,对每个模块分配部分学分,并尝试设立学分银行;
对于回归学业的学生,其先修学分可以保留,这样既不浪费教育资源,又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增强其完成学业的信心。另外,扩招生源在选择修读专业或其它学习项目时,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到自身条件,如受教育程度、时间成本、性格特点等,仅关注经济收益或者跟风社会热门而做出盲目选择;
毕业后又可能会在思想、生活、工作中由于对社会形势、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误判而做出各种错误决定。因此应对其人才培养期限由在校期就读期间分别向前向后拓延,分为入学前、学习中、毕业时、毕业后四个阶段,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指导,进行分段式人才培养。

4. 学习基础较薄弱。大部分社会生源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弱,因此需要双师型专任教师担任专业导师和学校优秀学长担任的学业导师帮助其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习惯、提高专业能力;
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课程内容,并鼓励其扬长避短,帮助其开拓人生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另外,由于扩招生源大多与学校脱节较久,先进的教学设备、全新的学习软件、陌生的校园环境、久违的学校氛围,都可能会令其产生局促不安和挫败无助之感。因此,学校可选择优秀的在读学生担任其学业导师,带领其学习操作教学设备、使用学习软件、熟悉校园环境、融入学校氛围,补齐其学习短板,以身作则、引领督促,起到辅导帮扶、朋辈示范的作用。

5. 求学目的性强。社会生源大多年龄较长,具有一定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责任,其接受教育的时间成本较高,因此求学目的比较现实,往往期待的不是冗长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经济效益好、实用价值高、应用前景远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高屋建瓴、现身说法式的科学职业规划指导。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中选出优秀员工,担任扩招生源的岗位导师,带领其掌握工作流程、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职业前景,培养其过硬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其制定并执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现全过程育人。[8]

图1 扩招生源现状与“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应对策略

由此形成的“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即为根据扩招社会生源的教育背景进行分类,按照学习需求进行分组,按照培养期限进行分段培养和教育,形成学校专任教师(任“专业导师”)、企业骨干员工(任“岗位导师”)以及学校优秀学长(任“学业导师”)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机制。

(一)规范选拔机制,科学选拔导师

学校和企业应在优秀师生和骨干员工中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和鼓励其积极参与扩招社会生源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从学校的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中选拔专业导师和学业导师,从企业的骨干员工中选拔岗位导师。

其中,担任专业导师的专任教师应满足如下条件:

1.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高尚,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优秀党员优先;
2.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努力探索教书育人规律,注重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超,不断开拓教改新境界,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主;
3.深入了解国家的高职扩招政策意图,对扩招生源的人才培养有高度使命感,对社会生源的特点有充分了解,对其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有充分思想准备,愿意与学生分享沟通、与企业岗位导师分工合作,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优先;
4.具备双师资格,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或近五年内曾在企业锻炼一年及以上,了解真实工作场景、工作流程及工作前景,同时在企业兼职者优先。

担任岗位导师的企业员工应满足如下条件: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作风正派,德才兼备,政治素质过硬,党员优先;
2.热衷于教育事业,有教育情怀教师情结,了解高职教育改革趋势,深刻领会高职扩招生源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任兼职教师、评价良好者优先;
3.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成功带新员工的丰富经验,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有高度责任心,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企业评优职工优先;
4.在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业务水平精湛,工作业绩突出,能起到榜样标杆作用,能够提供基于真实生产情境的现场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可帮助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还可对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辅导和咨询,企业部门领导优先。

担任学业导师的在读学长应满足如下条件:

1.思想进步,有崇高理想、伟大目标和时代使命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能以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优先;
2.有一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良好,热情开朗,擅长沟通,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三好学生及班干部优先;
3.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教师沟通良好主动,能够为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排忧解难,做老师的得力助手,有较强的办事能力,有社会兼职或实习经验的优秀学生优先;
4.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有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自强自律、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学生会干部优先。

图2 “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下导师的选拔机制

(二)明确导师职责,确保分工合作

与高职院校传统生源两年或三年全日制学制不同,专业导师、岗位导师、学业导师对扩招生源的教育分为入学前、学习中、毕业时、毕业后四个阶段,教育职责内容、育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全过程、全方位的颠覆性创新。

图3 “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下导师职责示意图

1. 入学前——宣导

与单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生源相比,扩招学生更加多元,其入学招生从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录取转为分类录取、优先录取、注册录取等多种录取方式,三位导师在录取前即应甄别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宣传本校教育资源及学生目标专业就业愿景,引导其选择最适合的学习项目,此之谓“宣导”。

在选择学习项目或专业时,部分扩招学生对自身情况、学校资源和就业前景缺乏客观认识,存在盲目报考的问题。为了节约时间成本、避免浪费教育资源,三位导师在学生报考或申请入学之时即提前介入和干预。学业导师通过调查问卷等就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学习能力、经济条件、学习意向、就业愿景等开展测评,形成学情分析报告;
专业导师根据其学情,向学生详细介绍本校各学习或培训项目在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管理方式、毕业要求、就业方向等信息;
而岗位导师则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对本学习或培训项目的就业创业前景、岗位综合现状、所需职业能力等进行分析。三位导师构建成熟的课程选择指导体系和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体系,引导学生做出最优化的报考选择,避免出现招不进、留不住、学不好、没出路的严重后果,为后续的教育培养打下良好基础[9]。

2. 学习中——教导、辅导、指导

(1)思想品德:教导

部分扩招社会生源社会地位较低、生活经历曲折、心路历程复杂,部分学生的思想需要“纠偏”,因此,需要导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认清时代形势、提升爱国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康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可谓之“教导”。

(2)专业学习:辅导

面对年龄差异明显、经历和身份多样、学习需求多元的社会生源,三位导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致力于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辅助支持和学习指导,可谓之“辅导”。

专业导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软件、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基于工作过程展开专业学习内容的辅导,帮助扩招学生培养并提升职业目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达成知识、技能、素质及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业导师一方面指导扩招学生操作学习设备、熟悉学习软件、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并以自身优秀的学业成绩成为好榜样好模范;
另一方面随时向专业导师反馈学生在教学软件、在线课程上的活动足迹、作业完成度等日常学习行为,协助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同时,岗位导师积极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设计,采用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实材料,通过讲座、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企业在岗培训和业务辅导,锻炼其专业能力、培养其岗位职业能力。

这两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人物进行评价的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些问题涉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与文本进行思想交流。

(3)实习实训:指导

与普通高职生源一样,扩招学生就读期间也会进行模拟实训、综合实训,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三位导师对其进行训练和指导,以使实训取得更大成效、比赛取得更好成绩,此之谓“指导”。

专业导师利用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过硬的学术科研能力,为参加实训和比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补齐知识短板,并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检查进度、解答疑问;
学业导师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扩招学生提出中肯建议、传授成功经验、全程跟进指导、提供榜样激励;
而岗位导师则从实践角度为学生的实训和比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咨询、辅导、演练等全程指导。

3. 毕业时:荐导

扩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面临重大选择:是接受继续教育,还是就业创业?三位导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客观评价后,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对口深造专业及学校、用人单位或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此之谓“荐导”。

学业导师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了解学生下一步的发展意向,搜集、整理与其意向相关的专业及学校、岗位及单位或创业信息等,供专业导师和岗位导师进行筛选;
专业导师和岗位导师进一步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共同对其经济条件、家庭状况、个人能力、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在继续教育、就业、创业之中做出最优选择,若选择继续教育,则学业导师利用自己的教育背景,在岗位导师提供的教育资源信息中推荐对口的专业和学校并辅导其报考;
若选择就业,则岗位导师利用自己的职场人脉及学业导师搜集的招聘信息,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岗位和单位并为其应聘提供指导;
若选择创业,则三位导师帮助其了解国家或当地有无优惠政策,并帮助其获得创业信息或资源。

学生毕业,教育不止。毕业后也不免会在思想上产生困惑或波动,在生活中遇到坎坷,在工作中遇到瓶颈,在学习中发生动摇,因此三位导师应不断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各方面动态,适当进行回访和指导,此之谓“续导”。

三位导师与扩招学生建立更加平等的“亦师亦友”关系,随时为学生的思想拨开迷雾,为学生的生活济困解危,为学生的工作指点迷津,使学生愿意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受用。另外,学生毕业后即开始检验其学习项目是否“学有所值”。三位导师可以就学习项目的实用性和满意度对其展开问卷调查,如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整理、分析、采纳其反馈意见,对扩招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革。

(三)强化导师队伍,完善保障机制

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导师队伍,确保三导师制的成功实施和可持续性运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形成运转良好、有效联动的“机制环”。

1. 实行导师激励制度。履行导师职责势必会影响专业导师、岗位导师和学业导师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为了激励导师积极参与扩招学生的培养,学校对专业导师增加课时费、评优评职称适当加分,对岗位导师支付课酬和指导费,对学业导师支付报酬、给予综合测评及评优加分;
企业聘用专业导师担任兼职讲师、培训师、顾问等,对岗位导师适当加薪、评优加分、优先提拔,对学业导师提供实习和锻炼机会、就业时优先聘用。

2. 建立导师评价体系。激励使导师队伍稳定,而评价能使导师队伍充满动力和活力。三导师制可采取“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50%)、导师互评(20%)、督导评价(20%)和导师自评(10%),根据得分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不合格者不得再次从事导师工作,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3. 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国家应制订相应政策、建立相应制度,为有扩招生源的学校划拨专款,为参与扩招生源教育的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或税费减免。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三导师制才能顺利实施,各位导师才能不断接受培训,业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生态环境才能不断优化,扩招生源教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4.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社会扩招需要高职教育进一步由学校一元主体向校企双元主体转变,实行三导师制需要更加紧密、深化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人才互聘、协同育人,使企业能放心、安心、用心地参与。

高职社会扩招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扩招生源的教育中,如何鼓励动员学校教师、企业员工、在读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实现入学前、学习中、毕业后全过程覆盖?如何就思想、生活、学习、实训、比赛、实习、毕设、就业等全方位展开?“分类、分组、分段”三导师制采取新视角,致力于打破教育改革现实瓶颈,有助于实现从入学前到毕业后全过程,在思想、生活、学习、实习、实训、比赛、毕业设计、工作等方面全方位育人。在此过程中,学业导师的加入使学生参与育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为学生的成才之路提供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生源学业导师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艰苦的学业红蜻蜓·高年级(2022年6期)2022-06-16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疯狂英语·新悦读(2019年12期)2020-01-06树起学业担当之心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导师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期)2018-01-31图表中国民政(2016年12期)2016-09-16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2期)2016-02-28

推荐访问:扩招 分段 高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