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6 16:20:10 来源:网友投稿

马悠怡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建筑设备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空调以及电气工程等方面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一般的设计原则,从而具备一定的综合处理建筑主体与建筑设备之间关系和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发现工程实际与课程内容的联系,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从而使工程达到经济、实用、环境安全的要求。

建筑设备课程工程实践性强、涵盖内容多,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学时偏少,专业教师难以深入讲解知识点;
加之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投入学习该门课程的精力不足,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工作经验,发现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要求。建筑设备教材版本较多,但内容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技术发展要求;
传统教学中只介绍室内工程,对于室外工程几乎没有涉及,形成内容上的脱节等。

二是教学手段方法创新不足。绝大多数教师已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部分专业教师采用“传统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输入,见不到实物,很少接触到实际工程,没有把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建筑设备考核方式一般只包括有限的作业和期末考试,而且期末考试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过程化学习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造成应试教学。

(一)强调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对建筑工程领域的总体认识,片面地认为建筑设备这门课与本专业不相关,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在学习上产生懈怠,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第一堂课就向学生说明本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今后在工作中的应用。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员,如果不懂建筑设备相关知识,就看不懂相关图纸,无法与给排水、暖通空调以及建筑电气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二)以“必要”和“够用”为原则,减少理论知识深度

建筑设备虽然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但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如果只讲应用,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但由于本课程涵盖内容多,知识跨度大,工程实践性强,分配课时又偏少;
如果面面俱到,深入地讲解繁琐的计算和推导过程,很显然课时不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没有必要;
而且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适当减少一些过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推导计算。整个讲授过程以“必要”和“够用”为原则,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上,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施工和运行管理[1]。同时,教学工作中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结合专业特点,在内容选择上,可做适当调整。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上。

(三)教学内容要反映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随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和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明显,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介绍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发展动态、研究方向及新材料设备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授给水排水部分内容时,很有必要介绍新的管道材料和设备构件以及中水回用工程的应用。另外,教材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往往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在课程讲授时,应及时引入国家新规范和新标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增加室外和高层建筑设备工程内容

传统的建筑设备课程一般只讲授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工程内容,而对于室外和高层建筑设备工程很少涉及。室内和室外的建筑设备工程是紧密相连的,其设计和施工也应放在一起考虑,例如建筑给水排水和城市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上也应有所体现。随着高层建筑的日趋普及,高层建筑中的各类建筑设备系统与传统的多层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相关内容是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的,也是必要的[2]。

建筑设备课程课时少,内容多,涉及面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建筑设备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做足课前、课中、课后“功课”。

课前,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软件上传课程的预习资料和任务,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对课程内容有必要的了解,还要采集学生熟悉的图片或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作为课程资料,便于学生下课或者逛街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对应的实物(工程实际),以引起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更好地理解课程。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应尽量结合当地能够被学生看到和关注到的实际工程,譬如,拍摄校园内熟悉建筑物或当地大型超市的给水排水管路构件、空调风口、电气管路设备等图片作为课程资料。

课中,教师介绍基础的、重点的内容。针对学生对教材上的设计原理、计算公式、各种设备的主要构造和特点等内容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教师可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如多媒体与实物的融合,即课上利用多媒体呈现实物构件,来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3]在讲解管道阀门时,教师可将闸阀、截止阀等几种主要阀门的实物带到课堂,拆开展示,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使其构造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立体呈现水泵构造,分部件拆开展示给学生观看,便于学生清楚地了解水泵的构造,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动态的效果表达建筑设备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施工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4]。当然,为帮助学生快速学会看懂施工图纸,将图纸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可在课中融入典型案例介绍进行教学,如在讲完建筑给排水理论内容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某一较熟悉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5]结合该建筑物实例,讲明图纸的基本内容、图例以及具体识读方法;
对照该建筑的实际工程,讲解图纸上的各管线和设备的实际布置及依据。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可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线上课堂测试,由软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钻研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性地提出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在下次课上与同学深入探讨交流,再总结
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利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带学生参观校园内熟悉的停车场、教学楼、宿舍楼的建筑设备系统,进行现场视察与讲解。[6]

课后,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将课程的拓展知识以线上的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供学生线上学习,也可以进行线上答疑学生的有关问题,还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布置线上习题,学生做完提交后可以马上得到评分和详细的答案解析。针对建筑设备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且多学科综合课程,可以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出发,将相关实践性较强的部分整理成专题,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讲授的内容可以是设计、施工中某些具体细节的处理,也可以是系统调试过程;
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发生事故的教训与解决方法[7];
以利于学生学到最新的工程实践应用信息。

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很多学生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进行集中复习,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充分理解,也很难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因此,很有必要对现行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考场内与考场外相结合的多种形式。

除了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外,可增加线上课堂测试,课前线上预习任务,课后线上习题,使考核方式也能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可进行课程报告或者论文的撰写。内容可以是建筑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也可以是建筑设备系统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或者是课程学习的收获感受以及对现有建筑设备系统和行业的思考等等。鼓励学生把课程思政的感悟融入报告和论文中。经过实际的运行,效果显著。在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不仅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也了解到很多课堂之外的行业发展新技术和前沿信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当然,各个考核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合适的考核比例,进行综合评分。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避免应试教学[8]。

综上所述,建筑设备课程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只有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合理设置考核方式,做好课程改革,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高层次和一专多能的建筑人才。

猜你喜欢建筑设备考核内容内容回顾温故知新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建筑设备安装施工阶段中工程造价的控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7期)2021-07-16内部考核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主要内容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2014年全球建筑设备销量增幅可达5%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年5期)2014-03-01沃尔沃建筑设备布拉奥斯工厂实现碳中和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年3期)2014-03-012013年的5款改变游戏规则的建筑设备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年2期)2014-03-01家庭年终考核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推荐访问:建筑设备 课程教学 改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