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背景下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以深圳某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杨 建,尧国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20年7月,住建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筑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加大智能建造应用,打造“中国建造”品牌。丁烈云院士指出,智能建造是工业化、信息化技术与工程建造创新融合形成的建筑业新模式,将影响工程领域建造方式、建造理念、建造技术、建造组织与管理、建造人才技能等方面[1]。面对新时代数字技术引发的建筑行业深刻变革,培养拥有信息化技术、掌握核心建造技术、适应智能建造发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智能建造工程科技人才,支撑我国由“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智能建造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智能建造模式推广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2]。智能建造模式需要建筑行业人才积极运用现代建筑信息技术及新型工程建造技术来推动管理理念转变及技术体系更新,对专业型人才的信息化技能、工程建造能力、工程组织与管理素养的应用与提升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相关技术领域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应当适应发达地区建筑行业由传统建造模式向智能建造模式的转变,进行专业的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的改革。由于高职教育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其职业适应性决定了高职教育须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以深圳某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2018—2021 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为高职院校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复合型建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适应建设工程管理一线工作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基础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项目资料管理、BIM技术应用于设计辅助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以广东省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中深圳某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2018—2021 届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数据为分析研究对象(毕业生组成如图1所示),从就业率、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就业岗位类型、就业薪酬待遇等方面展开分析,分析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剖析学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图1 2018—2021届毕业生组成
1.1 就业率
图2为2018—2021届毕业生去向统计,由统计结果可知,2018—2021届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就业和升学,少部分毕业生未及时就业(仍在实习或求职)。
图2 2018—2021届毕业生去向
由图3中2018—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统计结果可知:2018—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2%以上,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20届和2021届就业率达到了100%;
2018—2021届毕业生的升学率由2018届的5.1%逐年递增至2021届的20.2%,递增趋势明显。
图3 2018—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
1.2 就业单位所属行业
图4为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由该统计结果可知,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主要包含建筑业、软件信息与互联网服务业、教育(升学)、其他。其中,在建筑业就业的比例远多于其他行业,每届毕业生在建筑业的就业比例均在66%以上,此外,从事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中仍有部分在建筑相关的行业,例如在水利、生态环保等行业从事工程技术、招投标、造价咨询等,说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匹配度较高。
图4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
图5为2019—2021届毕业生从事建筑业、软件信息和互联网服务业、教育(升学)、其他行业的趋势变化图。由图5可知,从事建筑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从事软件信息和互联网服务业及教育(升学)的比例逐年提升,而从事其他行业的比例逐年明显下降。
图5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变化趋势
1.3 就业岗位类型
2020—2021届毕业生数据(2018-2019届无该项原始数据)统计了详细的就业岗位类型,如图6所示。由统计结果可知,岗位类型最多的前四种分别为资料员、技术员、造价员和施工员,占比均在10%以上。
图6 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分布
图7为2020—2021届毕业生从事外业为主和内业为主就业岗位类型分布统计结果,由此可知:从事一线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和监理员的岗位占比在38%—38.8%之间,相对较少;
从事内业为主的造价员、资料员、投招标员和设计员等的岗位占比在56.3%—56.8%之间,高于外业为主的一线岗位。内、外业为主的工作岗位占比差距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毕业生从事一线较苦较脏较累岗位的意愿比较低。
图7 毕业生外业和内业为主就业岗位类型分布
1.4 就业薪酬待遇
对就业毕业生签约时的每月平均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8所示。统计结果表明,2018—2021届毕业生月收入在 4000元—6000元的比例最大,均达到了60%以上;
月收入在 4000 元以下的比例2018届相对较高,为37.9%,2019—2021届均在20%以下,说明低收入的毕业生人数得到了明显改善。月收入6000元及以上的人数2018—2021届分别占比2.3%、10.2%、20.9%、8.5%,这部分毕业生已属于高收入人群,占比相对较少。与国内其他大部分高职院校应届生相比[3],深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收入偏高,这主要与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岗位以及就业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
图8 毕业生薪酬待遇分布 (单位:元/月)
根据深圳某高职院校2018—2021届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升学率逐年递增,就业岗位类型主要为传统建筑工程行业岗位
2018—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处在92%—100%之间,就业率高,就业岗位类型主要为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和造价员等传统建筑工程行业的岗位。毕业生从事一线岗位的占比处在38%—38.8%之间,相对较少;
从事内业为主的岗位占比在56.3%—56.8%之间,比例较高,毕业生从事一线较苦较累岗位的意愿较低。升学率处在5.1%—20.2%之间,呈逐年递增趋势;
与毕业后直接就业相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升学,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该就业及升学特征表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仍为传统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尽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一线较苦较累的工作,但他们更多的就业去向是从事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资料员等内业工作,或者选择升学。
智能建造应运而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4],要求从业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建筑工程相关知识,还要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学科知识,实现传统建筑工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目前,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这些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明显不足甚至缺失,囊括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导致学生并不完全具备从事智能建造相关行业的能力。
2.2 智能建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但具备从事该行业能力的毕业生人数仍然较少
毕业生从事建筑业的比例均在66%以上,专业匹配度较高。从事软件、信息与互联网服务业的毕业生比例处在4.5%—7.9%之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事软件信息和互联网服务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BIM建模员、BIM设计助理、BIM工程师等,这与学校培养目标中的BIM技术应用于设计辅助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匹配,属于智能建造相关行业的一部分。尽管从事智能建造相关行业的毕业生占比逐年增加,但该比例仍小于10%,表明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但具备从事该行业能力的毕业生人数仍然较少。
2.3 毕业生高收入人数较少
2018—2021届毕业生月收入在4000元—6000元的比例最大,均达到了60%以上;
除2018届外,4000元以下月收入的比例均较小。月收入6000元及以上的人数2018—2021届分别占比2.3%、10.2%、20.9%、8.5%,这部分毕业生已属于高收入人群,占比相对较少。毕业生的薪酬情况与其从事的行业及岗位息息相关,智能建造相关行业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实现创新变革和持续发展,自己也能得到更高的回报。高收入学生数量较少,也进一步说明学生从事智能建造相关的高技术技能型岗位的人数较少。
近年来深圳某高职院校依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5]的要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当前,随着我国产业革命的不断升级,建筑业已经从传统的建造模式向智能建造模式转换,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去从事BIM技术、数字信息等软件、信息与互联网服务相关的行业,粤港澳大湾区对智能建造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就业方向,逐步引入BIM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课程及实训,专业建设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以深圳某高职院校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特征,在未来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向智能建造人才需求转变
智能建造推动建筑行业技术体系更新、管理理念及管理水平转变提升,驱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并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建造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与传统建造模式相比已经发生变化,人才素质与技术技能既要满足传统行业岗位的需求,更要适应智能建造的生产模式。因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智能建造理念下的行业变革特征、岗位需求变化、工作技能属性等要素,融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向智能建造人才需求转变。例如,课程体系考虑知识交叉融合,师资力量重视“双师”型培养,以及搭建虚拟仿真的智慧工地实训基地,并邀请智能建造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等。
3.2 专业课程内容向多学科整合方向转型升级
工程建造模式由传统模式向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建造模式转变,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练掌握传统的建筑工程专业相关知识,也要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学科相关知识,具备多学科复合知识体系。专业课程设计需根据专业特征、行业需求,围绕培养目标,以“系统性、全局性、集成性、交叉性”为原则向多学科整合方向转型升级。
3.3 教学技术和手段向传统技术与AR、VR等现代虚拟技术相结合转型升级
由于过去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够发达,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为面对面教学,教师主要采用直接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模式[6]。对于成长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时代的“〇〇后”大学生而言,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应用新一代虚拟仿真信息技术,例如BIM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将学生完全被动接收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学技术和手段由单纯的传统授课模式向传统技术与AR、VR等现代虚拟技术相结合转型升级。
3.4 实训室建设向生产性实训室转型升级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情分析,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需打破“理论指导实践”的束缚,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和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应的实训室建设需提升产教融合力度,重点向生产性实训室转型升级。如此一来,学习情境与实际工程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课程考核评价与行业要求相对应。能够塑造学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适应建设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和工业化建造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多元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3.5 师资队伍建设向结构化“双师”型转型升级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以独立完成教学工作为主,在社会服务、技术技能创新、专业发展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国家“双高计划”将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列为十大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对于建筑业这种偏重技术技能实操经验的行业来说,“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优先考虑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对现有的无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逐步送到企业培训,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进行指导,保证教师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不仅懂得专业的生产操作和制作工艺,而且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向结构化“双师”型转型升级。
智能建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环境下传统工程建造与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产业变革,可促使工程建造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加快我国向“建造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某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征为基础,提出了在智能建造背景下未来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为高职院校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复合型建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技能型建设工程毕业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科学家(2022年3期)2022-04-11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3期)2021-07-28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6-09伤心的毕业生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3期)2016-02-13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最“叛逆”的毕业生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县级媒体电视对农节目生产与传播分析——以《十里八乡》为例2023-09-21
-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全球重点区域三维建模方法——以迪拜市为例2023-09-22
- 具身视角下游客三境体验的探索性研究——以“又见”系列为例2023-09-23
- 新媒体环境下茶饮品牌营销策略分析——以“黑泷堂”为例2023-09-23
- 承办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足球项目为例2023-09-23
-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2022-10-29
- 最新公司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公司人才培养计划(七篇)(全文完整)2023-07-30
- 基于校企合作机制的“三创”人才培养研究2023-09-21
- 高职导游服务大赛竞赛辅导与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2023-09-25
- 构建“德育为先,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2023-09-25
- 2022年度在深圳年会上讲话2022-09-24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2022-10-09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奇迹感悟心得体会(全文完整)2022-10-12
- 深圳电商直播基地暨电商直播项目计划书报告(全文完整)2022-11-03
- 深圳物业领域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整治(精选文档)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