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绿树成荫》

发布时间:2023-09-25 14:00:35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姓名:翁翠莲,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2000年1月3日,籍贯: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章旨在研究学堂乐歌对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作用,并通过其产生背景及发展、内容与形式、影响及作用几方面进行阐述。

摘 要:咏叹调《绿树成荫》来自亨德尔的歌剧《塞尔斯》。这是一部音乐线条优美、情感表达变化大、歌唱程度高的经典之作。本文对亨德尔声乐作品《绿树成荫》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分析与演唱技巧进行浅析,使得我们能够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并且在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与声乐演唱上也具有良好的价值。

Abstract:
the Aria "shade of trees" comes from Handel"s opera "sels". This is a classic work with beautiful music lines, great changes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high singing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Handel"s vocal work shade of trees, so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musical literacy, and also have good value in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ong and vocal singing.

关键词:《绿树成荫》;亨德尔;艺术鉴赏;作品分析;演唱技巧

Key words:
《Ombra mai fu》; Handel; Art appreciation; Work analysis

1作者与作品时代背景

1.1 作者简介

亨德尔,全名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德国作曲家,是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到顶峰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内容别具一格,深入浅出。他拉开了主调音乐的序幕。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还担任过音乐指挥和艺术总监,其作品种类繁多,包括管弦乐、清唱剧、歌剧等。他的很多声乐作品也作为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基础教材。本篇文章所介绍的艺术歌曲《绿树成荫》是他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1.2 作品时代背景—巴洛克时期

从大约1600年(也有人认为从1580年前后)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一词最早来自于葡萄牙语的“barroco”,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18世纪,用来嘲笑一些奇怪的建筑。在19世纪,开始用它来表示不带贬义的形容:17—18世纪的美术与建筑中的华丽风格。在20世纪开始,音乐家们才开始用“巴洛克”来形容音乐历史中的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意大利歌剧的诞生是主要标志,优秀的意大利歌剧剧目成为世界古典音乐艺术的瑰宝。这些歌剧在世界声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历史悠久,但从这些戏曲作品中仍然可以分析出自己独特的主题特征,即人文主义、优美流畅的旋律、简单清晰的钢琴伴奏质感、甜美的歌曲。意大利歌剧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巴洛克时期,有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如亨德爾、卡奇尼和蒙特尔。这些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不仅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的锐意进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声乐创作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声乐听觉享受,为艺术歌曲的古典优雅奠定了美学基础。在巴洛克时期,音乐曲目呈现出奢华的装饰和精致的风格特征。

1.3 作品简介

歌剧《塞尔斯》是亨德尔在1738年所创作的,当时他已经53岁,快到了花甲之年。而且,亨德尔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出了这部经典之作,这也是亨德尔为伦敦皇家剧院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亨德尔不仅以1694年创作的斯坦彼利亚所编写、包侬奇尼为之作曲的歌剧脚本为基础,并且在谱写其音乐旋律上一定程度上也以包侬奇尼的乐谱为基础。早在1734年,汉德尔就借用了包侬奇尼作品中的音乐素材创作了《塞尔斯》这部之后享誉世界的名作,亨德尔更偏向于引用包依奇尼的调式调性和音乐风格,而不是直接引用包依奇尼的音乐主题。

乐谱中有如此之多的重新编写,这证明了亨德尔有充分的决心,要在包侬奇尼模式的基础上写出一部完全属于自己风格和特点的歌剧。

这部歌剧剧本的故事大部分是由作者通过想象编纂的,但它确实也有可以考证的真实历史背景,这就是历史学家对希腊和波斯之间战争的记录和描述。在歌剧中,歌剧主角塞尔斯就是当时的古波斯国王塞尔斯一世,他的统治从公元前485年持续到公元前465年。至于国王塞尔斯率领远征军抵抗和征服希腊,应该是在公元前470年的这一时间。剧本中提到,国王塞尔斯曾设计将一艘船以作桥梁,以到达希腊领土黑勒斯朋特海峡。剧本中还描写了塞尔斯漫步于夏日宫廷中时,尊崇和赞美了一颗花园中的梧桐树,这就是塞尔斯国王在歌剧开始时唱的世界闻名的歌剧选段—《绿树成荫》。这部歌剧围绕着关于宫廷中的一系列阴谋的中心展开,主要讲述了两组因为爱情而引发矛盾的跌宕情节。古波斯国王塞尔斯和弟弟阿尔萨梅涅同时爱着阿里奥达特的女儿罗米尔达,但塞尔斯贪恋其美色,并用各种阴险狡猾的手段试图占有弟弟的妻子罗米尔达;同时,罗米尔达和她邪恶的妹妹阿塔兰塔都深爱着国王塞尔斯的弟弟阿尔萨梅涅,但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而塞尔斯这些肮脏的目标最终都失败了,整部歌剧通过揭露国王的恶行和描述他终极阴谋的败露,规劝世人去宣扬善良和抛弃邪恶。

2艺术特征

2.1 人文主义的体现

巴洛克时期,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反对君主专制、神权制度,主张充分尊重人们的主权。但在那个时候,人们仍然对神充满信阳。神明常常保佑诚实、善良和有爱心的人,而那些虚伪和狡猾的人将受到神的惩罚。

《绿树成荫》这首咏叹调,出现于《塞尔斯》中第一幕第一场,塞尔斯在他的王宫后花园里,看着暴风雨洗礼后枝叶清亮、高大葱郁的树木,不由得心醉神迷,对着这大自然馈赠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美。塞尔斯对美好自然风景的喜爱赞叹之情,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正好是巴洛克时期人文主义的体现。

在《绿树成荫》中的宣叙调部分,作曲家紧密结合意大利语的语言特征进行歌曲创作,紧扣语言特点进行谱曲,使得歌曲能够朗朗上口。咏叹部分的F自然大调,旋律虽然简单优美,节奏也十分平稳,看似中规中矩,但其本身却是气势恢弘庞大。作曲家在作曲过程中考虑到人的生理限制,多采用音阶上下级进,这与之前只考虑歌曲的炫技性甚至需要采用阉人歌手来演唱的作曲习惯相比,更加注重了“以人为本”,这也正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人文主义关怀。

2.2 解放人的个性

在文艺复兴以前,人们受教会思想的制约,压抑了个人的思想情感,难以自由表达个人想法,唯有神灵才能够被人们所歌颂。而到了巴洛克时期,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真情实感,而不再一味赞美神明。

在这个时期,恰巧音乐则是人类表现情感思想的一種突出方式,人们利用音乐,通过各种旋律来表达高度凝练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发展了大小调体系,并且逐渐替代了之前的教会调式体系。

在《绿树成荫》宣叙调的部分中,音乐以切分节奏进入。休止符停顿的运用可以充分表达剧中人物激动的情绪。在咏叹调部分,音乐旋律更加庄重舒缓,但音乐节奏充分体现了西班牙舞曲的力量的强弱对比。此外,绿树荫下有许多强弱的迹象,使音乐旋律更加柔和优美,也能营造出空灵优美的音乐意境。

2.3 音乐语言的理性表达

过去的音乐,对于抒发情感和强调理性二者的处理,通常体现在理性控制情感的“克制”意义上。然而,在巴洛克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审美形式的完整性,使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都得到了平衡发展。而《绿树成荫》这部亨德尔的歌剧正好创作于巴洛克时期,其伴奏结构相对简单清晰,强调音乐旋律的自然流畅,乐句采用主调音乐伴奏模式。这与所有早期巴洛克风格的原始咏叹调都不同。亨德尔的《绿树成荫》同维也纳时期的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音乐作品相比,其并没有表现出心灵上的震撼和特别强烈的情感。

法国文学大家对于亨德尔的《绿树成荫》表现出极高的赞叹钦佩之情。他认为,在瓦格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匠师的音乐作品中可以找到强烈震撼和锐意创新,但在亨德尔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空灵和诗意的宁静。这不仅反映了《绿树成荫》在音乐方面诗情画意的音乐美,更是凸显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

旋律作为音乐曲目的基本元素,是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之一,而旋律是获得表现力的最关键载体。由于富有表现力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和情感体验,所有追求音乐表达情感的作曲家都把旋律作为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在巴洛克时期,所有的音乐曲目都以简短、完整和独立的艺术表现为特点。为了充分反映作曲家的思想,展现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他们通常不得不在音乐旋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旋律的表现力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和流畅。人类有尽可能多的情感体验和表演目的,旋律有尽可能多的组合,它们或优美、或高亢、或粗野、或怪异,各有各的表现力和魅力。旋律是音乐魅力的直接体现,没有优美的旋律,就体现不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音域范围不广,音程主要是渐进式的。音乐旋律更加流畅、优美、自然,情感表达更加真诚。亨德尔的《绿树成荫》强调旋律的自然美,充分利用巴洛克音乐的织体质感,即以旋律组合和声伴奏为主,形成曲目。这种织体始终是注重两端的声音部分,即高低音两声部的旋律线条。

2.4 将市民阶级作为创作对象

巴洛克时期艺术创作的对象较为市民化。所谓市民化,是指创造对象作为第三社会阶层,如城市居民和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权力作为社会的第一阶级,教士和神父享有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皇室和贵族则作为社会的第二阶级。而社会的第三层级包括了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和贫民等。其中,资产阶级的知识储备是社会第三层级的主力军。他们在掌握先进知识文化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主导,因此他们可以在运用文化的过程中获利更多。巴赫、拉莫、等音乐家更为注重民族性传统音乐的强调。然而,作为一名国际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创作与欧洲国家的民族特色相契合,他的作品大多融合了法国的美丽与壮丽,意大利的美丽与旋律,德国的庄严等。

亨德尔第一次到访英国时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英国人民喜爱的歌剧,但由于“乞丐歌剧”的影响,使他的音乐创作受到了冲击,为了从根本上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亨德尔从法国芭蕾舞歌剧中吸取了教训,采用了华丽而生动的音乐技巧,使歌剧中的紧张严肃的氛围得到减少。此外,亨德尔的音乐作品不仅反映巴洛克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平民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所不具备的丰富戏剧特点和史诗性特征,得到了更多音乐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其中以歌剧《塞尔斯》最为著名,它呈现出简约、甜美、清新、自然流畅的艺术特色,与后来的意大利歌曲相比,它在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处理方面采用了模糊主题之间界限的方式来减弱戏剧冲突,并且音乐背景也并不宏伟壮丽。这也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表现相对简单,伴奏与和声的创作手法更为大众化、流行化,使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真诚与朴素,也凸显了这一时期艺术作品典雅、质朴、沉着的风格魅力。

3作品及演唱技巧分析

歌曲包含宣叙调和咏叹调两个部分。宣叙调部分为一部曲式的结构,节奏 4/4 拍,调性布局为降B-F-A-d-a。调性的多重变化体现出作者创作音乐的多变性。第一句以切分节奏进入,强调重音,节奏较为规整,旋律跳跃进行,看似为国王内心的独白,又包含了抑扬顿挫之感,恰似一个王者在发号施令,应均匀诉说般突出重音地去演唱。在第二句中,进行了调性转变,调性变化了三次,显示出其复杂性。且与第一句相比,气势更强,所以演唱时稍加力度和气势。第三句与第四句在之前的力度上再做一个渐强而后渐弱,标志该乐段结束,并为咏叹调的部分做准备。在演唱的过程中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气息扎实、音准无误、突出重音,节奏平稳, 还要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流畅而不呆板,从而一气呵成,把握人物的气质。

亨德尔在咏叹调中安排了较长的前奏,速度设置为Adagio(慢板),3/4拍,F大调。旋律缓慢而庄重,呈现出宁静的乡村风光。咏叹调是以一部曲式的结构写成的,其中仅有的四句歌词循环往复了三遍,可以见得,作者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是通过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旋律线条得以实现的,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旋律感和歌唱感。

当歌者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虽然是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但在旋律中仍应保持庄重庄重的风格。咏叹调第一句“Ombra mai fu”在演唱时,要对气息进行控制,运用充实饱满的共鸣腔体来表现,最后结尾采用弱收的方式。第二句延续了第一句末尾的弱声处理,继续对优美的风景进行赞叹。第三句“cara edamabile”,声音区域移到高音区域,强度适中,旋律平稳渐进。歌唱时要掌握好头腔关闭的特点,高音应该是圆润的、连贯的和轻柔的。在表达宁静的同时,音乐应该有一种画面感,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森林和草地。在演唱最后一句时,要把握切分音节奏的变化。亨德尔的切分节奏巧妙地应用于整个咏叹调中,使整个咏叹调充满活力,促进了乐句的不断推进发展。

这首咏叹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在声乐训练中发挥了很好的价值。咏叹调中长短乐句的组合以及高低音调的错位充分发挥了歌手的嗓音潜力。持续的长音演唱考验着演唱者的呼吸控制和关闭唱法的演唱技巧,这对歌唱技巧的训练也很有帮助。因此,《绿树成荫》已成为刚开始接触学习声乐的学生的必修课。无论处于哪一个声部,亨德尔的作品都有助于改进发声方法,这也是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始终保持活力的原因。

4结语

亨德尔对各种人类角色的感受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在亨德尔《绿树成荫》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可以加深我们对其艺术审美魅力的理解。同时,该作品在培养音乐素养,在声乐训练中起到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曹悦荪.亨德尔歌剧《塞尔斯》及其中名曲“绿树成荫”论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01):74-78.DOI:10.16274/j.cnki.cn12-1280/j.2000.01.014.

[2] 赵木希.巴洛克时期声乐演唱特点一一以亨德尔歌剧告里纳.尔多占中告让我痛苦吧占为例[D].黄河之声.201+.11(07):322-32+.

[3] 杨延宁.对巴洛克时期亨德尔音乐作品风格的分析[D].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11(06):180-183.

[4] 刘庆华.基于亨德尔《绿树成荫》巴洛克美学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15,v.35;No.281(17):35+37.

[5] 刘庆华.基于亨德尔《绿树成荫》巴洛克美学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15,35(17):35+37.

[6] 邹丽霞.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分析一-以亨德爾的 清唱剧“弥赛亚;为例[D].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 1(03):301-302.

猜你喜欢作品分析演唱技巧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6年8期)2017-01-19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3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3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2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6期)2016-08-01

推荐访问:声乐 绿树 浅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