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时空演变分析
任 和,胡伟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性是衡量地区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地区发展形势应该表现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高度耦合;
反之耦合性越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不均衡性越大,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影响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区域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对揭示地区发展协调程度、提出针对性建议起重要参考作用。
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亚当·斯密等国外学者提出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关系[1-3]。早期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领域。胡焕庸[4]提出瑷珲-腾冲线,目前仍是研究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参考。王桂新[5]利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我国80年代后期经济因素与省级人口迁移的相互作用。2010年之后,国内学者对区域性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协调性研究增多,对省市和经济区内的人口变迁与影响因素[6-7],人口、经济、产业重心变迁影响因素[8-9],人口和经济时空演变对区域发展差异影响因素[10-12]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差异明显,经济演变与人口演变并不协调。不同地区两者演变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历史基础、地理位置、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等[13-16]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两者的演变方式与方向。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多关注于全国和省级区域,对盟市等小区域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演变关注不够;
多数分析局限于研究区域内部,未能将研究区域与全国和全省区发展规划相联系并提出参考建议。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呼和浩特市2000—2020年相关数据,通过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不均衡指数,借助ArcGIS10.5软件对地理集中度和不一致指数进行可视化表示,直观揭示呼和浩特市2000—2020年人口变迁与经济发展演变特征,最后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通过人口经济承载力指数分析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自治区是否起到人口与经济集聚作用,以期为呼和浩特市制定人口与经济发展政策,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1.1 研究区域概况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是我国北方沿边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全市共辖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玉泉区四个区,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清水河县五个旗县,总面积1.7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万人,户别人口为302.4万人,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 800.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1 656元。根据2018年发布的“呼包鄂榆” 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2021—2035年)发展规划,要将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1.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选自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1 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分析
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指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用来衡量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Ei表示i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弹性;
ΔPi表示i区域某时期内人口变化量,Pi表示i地区人口总量,两者的比值就是i区域某时期内人口变化率;
ΔGi表示i地区某时期内GDP变化量,它与经济总量Gi的比值显示了i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率。
2.2 不均衡指数
不均衡指数表示人口与经济要素在区域内整体的均衡程度,即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在空间内总体的集散程度与演变趋势。计算公式为
式中:UP为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UG为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
n为研究区域的数量;
xi是i地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yi是i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zi是区域i的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
2.3 人口地理集中度与经济地理集中度
地理集中度反映某一地区在同级区域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人口、经济总量、区域面积,反映经济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计算公式为
其中:RPOPi和RGDPi分别表示i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
Pi、Gi、Si分别表示i地区的常住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
2.4 不一致指数
不一致指数也称耦合指数,反映区域内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和协调程度。计算公式
式中:I表示经济与人口的耦合程度,I>1表示区域内经济集聚超前于人口集聚,I=1表示区域内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处于协调状态,I<1表示区域内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
2.5 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
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用来界定区域内实际人口与应有人口的比值,从经济角度衡量区域内部人口承载力的饱和程度。其中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区域经济总量/全国人均GDP。方程为
式中:RPOP表示区域实际人口,REPC表示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当e<1时,表明区域内部还存在富裕的人口承载力;
e=1表明区域内经济人口承载力与全国水平持平;
e>1时,表明区域内部人口过多,超过了经济的承载能力。
3.1 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分析
呼和浩特市人口规模呈现总量上升,增长率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经济整体呈现“总量升,增速降”的趋势,2020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2%,人口增长率首次超过经济增长率。利用呼和浩特市各区县旗2000和2020年人口和GDP数据带入公式(1),计算得出呼和浩特市及各下辖行政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图1,表1)。
呼和浩特市200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处于较低水平,2012—2019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显著上升,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上升;
2020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大幅上升,原因在于呼和浩特市2020年经济增速下降明显,常住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出现大幅升高。总体来看,呼和浩特市2000—2020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仅为0.13,即经济每增长1%,人口相应增长率只有0.13%,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属于经济增速高,人口-经济弹性低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分区域看,2000—2020年各区域与呼和浩特市整体情况基本一致,但也有偏差。市辖四区(回民区、新城区、玉泉区和赛罕区)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分别为0.16、0.19、0.21、0.20,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带动率高于全市整体水平。主要由于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除本身的人口自然增长外,对其余地区人口同样具有吸引性,人口流入较多。从旗县来看,2000—2020年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清水河县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为-0.04、-0.02、-0.11、-0.24、-0.20。和林格尔县人口流失较少,经济增长速度在旗县区域位居首位,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相对较高。武川县经济增长速度较低,2000—2020年人口年均减少2.40%,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为区域最低。旗县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下降明显,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不存在带动作用同时,人口外流更加严重。
3.2 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指数分析。
根据公式(2)和(3)计算呼和浩特市不均衡指数(表2),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值,表明各县区之间空间正相关性显著;
2000—2020年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人口与经济分布趋于集中,两者的不均衡分布越来越明显;
经济不均衡指数始终大于人口不均衡指数,经济极化发展趋势更强。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仍处于人口与经济趋于极向发展阶段,表现为人口与经济向局部区域集中,不均衡状态仍将持续更长时间。
3.3 人口地理集中度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分析
利用公式(4)和(5)计算呼和浩特市2000、2010、2020年的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通过ArcGIS10.5自然断裂法断裂分为5类,绘制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区域分布与演变图(图2和图3)。
呼和浩特市人口地理集中度由2000年的7.80上升为2020年的9.84,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分区域来看,人口地理集中度空间格局变化显著,新城区、玉泉区和赛罕区人口地理集中度一直保持上升态势,2020年玉泉区人口地理集中度达到13.17,已经取代回民区成为呼和浩特市人口最集中地区;
虽然回民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小幅下降(2000年11.74降为2020年的11.69),但人口地理集中度依然保持在第一等级区域。市辖区整体人口地理集中度均值由2000年的7.04升至2020年的8.71。从旗县来看,各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均下降。清水河县由第四等级区域降为第五等级区域,等级降幅明显;
人口地理集中度最低的武川县与最高区域差距由50倍升至124倍。旗县区域整体人口地理集中度由2000年的0.57降为2020年的0.32。
图1 呼和浩特市2000—2020年人口、经济增长率与人口-经济增长弹性Fig.1 Population,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population economic growth elasticity of Hohhot from 2000 to 2020
表1 2000—2020年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域年均人口-经济增长率及增长弹性Tab.1 Average annual population,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growth elasticity of Hohhot administrative region from 2000 to 2020
全市经济地理集中度变化显著,由2000年的8.92上升为2020年的11.08。分市辖区与旗县来看,旗县区域经济地理集中度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0.35降为2020年的0.26,市辖区经济地理集中度不断上升,由2000年的5.84上升为2020年的6.34,差距进一步扩大。玉泉区由第二等级区域转变为第一等级区域,已经取代回民区成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地理集中度最高的区域;
回民区经济地理集中度由2000年的13.74降为9.81,但仍为第一等级区域;
新城区与土默特左旗区域等级先降后升,继续保持在原等级区域;
赛罕区由第三等级区域转变为第二等级区域;
托克托县由第四等级区域转变为第三等级区域;
武川县经济地理集中度始终为区域最低值,由2000年的0.16降至2020年的0.07。
表2 呼和浩特市不同年份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Tab.2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imbalance index of different years in Hohhot
图2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呼和浩特市人口地理集中度Fig.2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in Hohhot in 2000, 2010 and 2020
图3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地理集中度Fig.3 Economic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of Hohhot in 2000, 2010 and 2020
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已经形成以玉泉-回民为中心向四周降低的“核心-外围”分布格局。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呈三种变化趋势。第一,区域整体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明显快于人口地理集中(2000—2020年经济地理集中度上升2.16,人口地理集中度上升2.03)。第二,市辖区与旗县区域人口与经济分化明显。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进一步向市辖区集中。人口集中分布范围未发生变化,经济分布高度集中区域范围由回民区与玉泉区扩大到整个市辖区;
旗县区域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整体呈下降态势,呈“地广人稀”“地广经疏”现象。第三,呼和浩特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域包含土默特左旗与托克托县,但两区域经济地理集中度处于低水平,人口地理集中区与经济地理集中区分布存在一定的分离性,阻碍了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但近十年土默特左旗与托克托县经济地理集中度等级均上升,空间协调性出现向好趋势。
3.4 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性分析
利用公式(6)计算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并将区域划分为经济集聚远低于人口集聚、经济集聚略低与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基本协调、经济集聚略高于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超前于人口集聚(图4)。
2000—2010年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变化显著,托克托县与和林格尔县不一致指数等级上升,托克托县转变为经济集聚超前于人口集聚区域,和林格尔县转变为经济集聚略高于人口集聚地区;
市辖三区等级出现下降,赛罕区由经济与人口协调型转变为经济集聚略低于人口聚集区域,回民区转变为经济与人口协调型地区,新城区转变为经济集聚略高于人口集聚区域。经济与人口分布协调地区减少,两者耦合性降低;
人口与经济分布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区域为主。
图4 2000、2010、2020年呼和浩特市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Fig.4 Population economy inconsistency index of Hohhot in 2000, 2010 and 2020
2011—2020年,经济集聚远低于人口集聚区域为武川县和玉泉区,玉泉区由经济集聚略低于人口集聚转为经济集聚远低于人口集聚区域,回民区转变为经济集聚略低于人口集聚区域,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和土默特左旗转变为人口与经济集聚协调型区域,和林格尔县经济集聚再次上升,成为呼和浩特市唯一经济集聚远高于人口集聚区域,赛罕区成为经济集聚略高于人口集聚地区。人口聚集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与经济集聚协调型和人口集聚低于经济集聚区域均为三个,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型区域增加。
从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区域由2000年的3个区域转变为2020年的5个区域,已经转变为以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区域为主。各区域不一致指数逐渐靠近“1”,人口与经济分布耦合性逐渐升高。但耦合性较高的区域主要为人口分布稀疏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旗县,市辖区人口与经济分布耦合性较差,伴随旗县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口流失依然存在,协调区域不一致指数会进一步上升,导致协调具有暂时性。
3.5 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引入
由公式(7)计算人口承载力指数的结果见表3。呼和浩特市在经历2000—2010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区域整体人口经济承载力指数由1.06下降为2010年的0.47,各旗县区均存在下降现象,人口集聚不足,存在富裕的人口承载能力。2010—2020年区域内经济增速放缓,首府地区吸引人口不断流入,经济人口承载力不断上升,对2020年呼和浩特市各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划分两类。回民区、玉泉区、武川县人口数已经超出区域人口承载能力;
新城区等六个区域存在富裕人口承载力。2020年呼和浩特市整体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为0.88,存在人口吸引集聚不足问题。
4.1 结论
首先,从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协调性来看,呼和浩特市属于高经济增长,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低的区域,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市辖区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旗县区域处于拉动停滞甚至负增长状态,说明呼和浩特市人口区域内流动与人口外流并存。人口流向相比于经济增速快地区,更偏向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旗县地区如何留住人才,实现人才引进面临挑战。
第二,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指数均呈上升态势,经济不均衡指数明显高于人口不均衡指数,说明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分布仍然处于局部极化状态,经济极化尤为突出,人口与经济集中化仍是未来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的主要发展趋势。
表3 2000、2010、2020年呼和浩特市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Tab.3 Index of regional economic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Hohhot in 2000, 2010 and 2020
第三,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以玉泉区和回民区为核心向四周逐渐扩散降低的“核心-外围”分布格局。人口的空间集聚较大程度受影响于经济集聚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而人口的集聚会进一步加大经济的聚集差距水平。呼和浩特市辖区与旗县人口与经济分布分化严重,人口与经济在空间上协调差异进一步扩大。
第四,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分布耦合性上升,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仍处低水平;
呼和浩特市已经转为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的特征;
由于人口与经济协调型区域是处在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流失状态下的协调,协调状态具有暂时性,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仍需要进一步调整。
第五,经过2000—2020年的人口变迁与经济发展演变,当前呼和浩特市存在富裕人口承载力,表明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产品生产区与生态区人口吸引不足,未能有效减轻其它地区人口压力,人口汇聚作用需要加强。
4.2 建议
(1) 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应采取稳定人口,推进适度人口分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回民区、玉泉区、武川县属于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区域,应向周边旗县区适度疏导人口,减轻人口压力;
回民区与玉泉区依靠人才与完善基础设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人口优势转变为经济快速发展优势。新城区、赛罕区、和林格尔县依靠市辖区与经济园区优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吸引其它区域富裕人口。人口与经济基本协调地区协调,在加快发展经济同时,留住人、吸引人才,继续推进人口与经济分布协调发展。
(2) 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立足内蒙古自治区,推动人口城市化。呼和浩特市是“呼包鄂城市群”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应建设全区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集中度、高城市化发展的人口与经济双向集聚区。从内蒙古自治区总体功能区建设出发,呼和浩特市应继续发展经济,发挥经济集聚对人口吸引作用,制定人口吸引战略,放宽人口迁入政策,以高质量集聚经济与人口;
武川县和清水河县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应限制城市化与工业化,保证农业发展同时,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链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保持合理区间;
其余区域通过鼓励区域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具有高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高经济吸引人口的高度城市化区域,以城市建设推动呼和浩特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呼和浩特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3篇2023-01-04
- 科技金融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2023-09-21
- 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2023-10-12
- 傩礼到傩戏的演变分析论文6篇(完整文档)2024-10-30
- 面源污染时空格局动态演变预测与防治分区研究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