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徽州文书档案保护利用经验对苏州丝绸档案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9-22 13:40:06 来源:网友投稿

马璀莹 吴飞 谈隽 卜鉴民

(1.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 苏州 215004;
2.苏州市档案馆 苏州 215004)

7月6日,***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档案史料利用的中心,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1]档案馆在保管利用档案文献遗产,发挥档案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责无旁贷。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简称“中心”)保管的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为做好丝绸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利用,中心积极探索档案征集保管、展览展示、宣传教育、立法保护等举措,力求深入挖掘丝绸档案价值,传播丝绸历史文化。

徽州文书档案留存数量大、研究成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学术、史料、经济等价值,为调研徽州文书档案保护利用工作,中心组织走访了黄山市档案馆、黄山学院、安徽中国徽州文书博物馆、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歙县档案馆等,实地考察徽州文书档案在征集、学术研究、开发利用、立法保护等方面的举措。中心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苏州丝绸档案的保护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1 传承丝绸历史文化

丝绸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丝绸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我国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丝绸之府”的称号,丝绸文化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苏州拥有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等丝绸文化保存传播机构,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苏绣、宋锦,有“上久楷”“太湖雪”等知名丝绸品牌,还有苏锦街道、锦帆路、织里桥等诸多与丝绸相关的地理名称,苏州丝绸制品更是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不仅是苏州丝绸发展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丝绸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研究丝绸产业发展、传播丝绸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1.2 促进丝绸产业转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一直以来都是物产丰饶、富庶繁华、人文荟萃之地,为世人所向往。苏州繁华长盛不衰,与丝绸产业的发达息息相关。纵观苏州2500多年历史,其发展壮大的动力就是由运河交通与丝绸生产贸易提供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苏州城的版图是由河流与丝绸织造出来的。[2]丝绸产业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传统产业亟待转型的当下,苏州丝绸产业也在遭受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心积极探索利用丝绸档案服务产业发展,利用档案中的设计图、意匠图、工艺单及实物,与有关企业合作,恢复传统丝绸品种,或生产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丝绸纹样,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发挥档案的市场经济价值,展现档案服务社会民生的强大动能。

1.3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丝绸曾是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桥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次把中国与沿线各国联系起来,赋予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李明华表示,“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不仅让中国文献遗产中的精粹在世界文明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也是档案部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繁荣兴盛的优秀范例。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丝绸文献遗产的力量,中心专门设立了文献遗产保护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职能,进一步对苏州丝绸档案进行监督管理,着力做好丝绸档案保护,深入挖掘丝绸档案价值。

1.4 促进文献遗产立法保护工作

文献遗产保护利用的含义是广泛的,科学的馆藏保管条件,合理的档案数字化、征集、研究、开发都是对档案的保护利用。但是,丝绸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29592卷档案的保护利用,还包括存在于博物馆、图书馆、高校、社会组织等机构和个人手中的丝绸档案的保护。然而,目前大量非官方保管的珍贵丝绸档案存在破坏、损毁等风险,官方机构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与合作,无法形成丝绸档案有效保护机制。有鉴于此,亟需建立丝绸档案保护相关规范,明确保管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及有关奖惩方式,在法规的约束和支持下,抢救、保护、利用好这份悠久历史留存下的文化艺术瑰宝。在开展苏州丝绸档案立法保护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其他文献遗产立法保护提供借鉴,通过有效的立法保护,增强社会公众对文献遗产的关注、了解,促进社会整体文献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2.1 档案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徽州及其以外地区发现的反映徽州历史发展的原始社会文书和官府档案,学术界统称为徽州文书档案。[3]徽州文书档案时间跨度800多年,估计总存量在50万件以上,主要分布在全国各文博系统、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人手中。国内收藏徽州文书档案的单位有数十家,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收藏机构也有收藏。[4]作为徽州地区主体的黄山市,主要收藏单位有:黄山市档案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学院及各县区档案馆。徽州文书是徽学研究的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有学者将徽州文书的发现称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竹简、孰煌文书和明清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5]其中,“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明代徽州江氏家族分家阄书”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2 抢救性征集工作具备特色

徽州文书档案数量多、范围广、种类全、完整性好,在我国地方历史档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徽州在明清时期经济尤为繁荣发达,崇文重教,助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蓬勃发展,且重视文书的使用和保管,稳定的历史进程、优越的地理环境、较高的保存意识,使得档案得以大量留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丰厚的档案资源。[6]据统计,目前较大规模收藏的徽州文书档案约50万件,另外仍有大量徽州文书档案存在于民间,需要有关机构积极挖掘收藏,将其纳入规范的保管渠道。黄山市档案馆于2016年出台《黄山市档案局(馆)徽州历史档案征集办法》,征集抢救徽州文书档案,每年组织专家对征集档案进行评估和鉴定,2018年征集了5638件徽州文书、163册族谱、35册古籍,创历史新高。

2.3 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大

依托徽州文书档案,形成了国内地域文化三大显学之一的“徽学”,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黄山市档案馆、黄山学院,笔者看到,档案部门、文博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出版了《中国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文书类目》等书籍,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等,内容浩繁,体量较大。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均设有徽学研究中心,对徽州文书档案的学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外多次召开徽学学术研究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以理论研究促进徽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

2.4 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多样

随着徽州文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一些宣传展示徽州文书档案的陈列馆、博物馆也应运而生,如黄山市地方税务局的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安徽中国徽州文书博物馆等,为宣传徽州文书档案和徽州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税务史和中国博物馆史上第一座税文化博物馆,藏有数量较多、品种较全、价值较高的古代赋役文书,通过展览介绍了古徽州税文化。安徽中国徽州文书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徽州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及徽商的历史,并开发了丰富的文创产品,是集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综合馆。歙县档案馆内设有“徽州文书珍品馆”,展示了从南宋到建国后各种门类且有代表性的徽州文书档案300余件。黄山学院也专门设置展厅展示徽州文书档案。

2.5 档案立法保护有序推进

徽州文书档案立法保护工作在全国地方档案立法中走在前列。安徽省、黄山市政府高度重视徽州文书档案作为传承弘扬徽文化的基础性、支撑性和战略性地位,适时开展了徽州文书法治化建设进程,通过依法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地有序有效开展收集、保护、开发、传承、弘扬徽州文书档案文献遗产。安徽省于2018年发布了《徽州文书档案保护办法》,是安徽省首个地方特色档案文书保护办法。2020年发布了《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文书的保护范围、主体、保护职责等,明确了违反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021年初,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展立法调研,召集徽学专家、立法专家开展座谈讨论,面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修改形成《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7]目前,《条例(草案修改稿)》已经安徽省黄山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条例》的出台被列入《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3.1 档案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共29592卷,是19世纪到20世纪末期,苏州丝绸产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图和丝绸样本实物组成的原始记录。中心集中保管苏州市国有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共计25个行业250余万卷档案。本世纪初,中心花费十余年时间对这批档案进行了清点、分类、编目、装盒、上架等规范性整理。在这一过程中,30余万件丝绸档案脱颖而出,它们来自于苏州东吴丝织厂、苏州丝绸印花厂、苏州光明丝织厂等。这批丝绸档案包括纸质的设计图、意匠图、工艺单、销售清单,丝绸实物,以及丝绸与纸张相结合的丝绸样本,囊括绫、罗、绸、缎等14大类丝绸产品,内容丰富精彩、形式多样纷呈、体系完整充实,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经济价值。

3.2 获得文献遗产世界级荣誉

中心从丝绸档案中精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逐步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至2016年,“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分别列入《苏州市珍贵档案文献名录》《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在此基础上,2016年,中心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10月,“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级文献遗产。世界记忆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高度评价了该组档案在记录中国丝绸工业演变和对东西方商贸交流方面的巨大价值。

3.3 与企业、高校等合作促进开发利用

做好丝绸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不能仅凭档案部门一己之力,要与丝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中心推进馆企合作,与19家丝绸企业合作建立了“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对宋锦、漳缎、纱罗等传统丝绸品种及其工艺进行恢复、传承和发展,开发了一系列丝绸新产品。与苏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合作,进行丝绸档案理论研究,在专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组织完成了2个国家级、5个省级、10余个市级项目。其中,“丝绸样本档案纳米技术保护研究及应用”获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宋锦样本档案工艺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研究”获江苏省档案局科技成果一等奖。编研出版《档案中的丝绸文化》《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画册)等书籍。

3.4 建设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加强档案保管

丝绸档案的保管利用需要专业的档案机构,近年来,中心在丝绸档案保护监管方面所做的努力,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的肯定。2015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是国内地级市城市中第一家“中字头”的专业丝绸档案馆。其主要职责为:收集、接收、整理、保管全国丝绸档案资源;
向社会展示丝绸艺术,宣传丝绸历史文化知识;
开展国内和国际交流合作;
传承、弘扬中国丝绸文明等。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于2021年底正式开馆。中国丝绸档案馆已组建了高水平的专家库,赴全国各地征集近2万余件丝绸档案、史料,举办富有特色的展览展示、宣传教育活动。

3.5 成立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发挥监管职能

2018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教育和研究分委会、国家档案局批准,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揭牌成立。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开展苏州丝绸档案保护、开发、利用、学术研究;
开展文献遗产国内和国际交流合作;
对苏州丝绸档案进行监督管理;
开展文献遗产工作业务培训教育与宣传推广。苏州学术中心积极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开展书籍编研、展览展示、人才交流等活动;
在海内外举办30余场丝绸档案展览;
积极融入国际档案界,连续5年召开国际档案学术研讨会,出版3册国际会议论文集;
举办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第一次工作会议,形成苏州共识,推动全球学术中心建立合作机制;
与国外相关文博、档案机构沟通联络,为文献遗产保护推广领域的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通过对徽州文书档案保护利用工作的考察学习,结合苏州档案工作实际,中心认真研究了苏州丝绸档案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4.1 结合城市文化定位,挖掘档案文化内涵

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做好文化保护传承,有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2020年,苏州市提出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丝绸是“苏州制造”“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丝绸文化保护传承要与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助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中心积极申请将丝绸档案保护利用纳入苏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体系,力争成为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一员,将通过精致的苏州园林式建筑、精美的丝绸展览、趣味性丝绸手工艺品制作、新颖的高科技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广泛传播丝绸文化,发挥其历史人文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4.2 加强档案学术研究,强化理论支撑

徽学的形成离不开徽州文书档案研究,徽学的繁荣又提升了徽州文书档案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丝绸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深刻历史、文化、艺术、经济价值,还需要大力的挖掘和宣传。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丝绸档案文献遗产学术研究不仅能够为丝绸保护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更加能够为丝绸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扬传承、为新丝路经济带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3 推进档案立法保护,规范档案保护利用

国内外对丝绸档案的保护尚缺乏规范性的文件,许多非官方保管机构及个人手中的丝绸档案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存在损坏、遗失等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记忆——保护文献遗产总方针》提到,如入选的文献遗产已严重退化或完整性受损,并得到证实,将会收到除名、进行改正或保留的建议。因此,有必要出台法规制度,规范保管标准,明确问责条款,全方位保护珍贵丝绸文献遗产,推动丝绸文化传承发展。同时,为我国制定文献遗产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地方实践经验,促进我国文献遗产在法律层面的保护与利用,让档案的记忆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4.4 立足世界记忆视角,协调多方主体合作

苏州丝绸档案的保护利用不应是档案部门“唱独角戏”,需要更多的相关部门、机构加入进来,共同保护利用好世界文献遗产。在丝绸档案资源收集、编研、展览展示方面,档案部门要联合博物馆、图书馆、档案学会、丝绸协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形成高水平、高规格、高质量的档案产品,满足社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在立法方面,档案部门要借助司法部门的力量,了解立法相关流程及规定,拟定详细的立法计划。在丝绸文创设计、“苏工苏作”手工艺体验项目设置方面,档案部门要邀请非遗传承人、手工匠人联合开发,切实打造能够让参与者了解丝绸文化价值、感受传统丝绸文明魅力的产品与项目。档案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在创新工艺、打造品牌、开发产品等方面发挥档案作用,为丝绸产业转型发展做出档案贡献。作为世界文献遗产,丝绸档案要继续加强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观光项目、遗产展示项目等,促进三者融合发展。

4.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文化传播

中心要借鉴徽学学术研究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向全世界展示丝绸历史文化。近年来,中心每年参加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理事会年会,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世界记忆项目学术中心工作会议,提升了苏州在世界遗产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接下来,中心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档案机构的交流联络,积极参与国际档案事务,把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建成文化遗产培训教育交流平台;
谋划举办海外丝绸展览,展示中国丝绸的魅力;
与国外文博机构、高校等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国内外丝绸与档案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成为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

4.6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做好苏州丝绸档案保护工作的骨干力量,所需人才不仅局限于档案专业。丝绸档案保护工作包括档案修复、征集、开发、立法、信息化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因此,中心要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推进丝绸档案修复保护、开发利用、理论研究、立法建设等工作科学健康地向前发展,以更好地服务文献遗产保护事业,让丝绸这一珍宝散发更加璀璨的光华,为传承弘扬丝绸历史文化、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徽州丝绸文书无梦到徽州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21期)2022-07-04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期)2022-04-19徽州人摄影世界(2021年6期)2021-06-18遥望“丝绸路”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我的小天地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6期)2018-06-22除了合理、最强、高效“3+1文书写作法”的代名词还有什么?留学(2018年18期)2018-05-14新版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将投入使用中国质量万里行(2016年9期)2016-11-11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溪边桥下,春里徽州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丝绸情调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徽州 档案 苏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