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9-22 11: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李晓彦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就业问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和构建文明乡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对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钻石模型理论,从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区域竞品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文化服务五个方面探索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以期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助力河南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钻石模型

特色文化产业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产业,特色是其最强劲的生命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某一特定的乡村地域环境,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从事此项文化生产的村民自发形成相对集中、规模不一的产业,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这一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这一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自发性、传承性和价值性的特点。

一、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类型呈现多样化,区域特色显著

依托自身的地理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目前已经形成的乡村特色文化形式多样,如,开封市鼓楼区余店村的“寻找记忆,留住乡愁,汴梁印象”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落”的清丰县单拐村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因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石头房屋而被称为“石头村”的南召县铁佛寺村的传统古村落文化产业,生产和销售社火、戏剧道具的许昌市霍庄村的手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光山县东岳村的花鼓戏曲艺文化产业,以生产清真食品而闻名遐迩的郏县姚庄回族乡的茶饮食文化产业,以太极拳闻名于世的温县陈家沟村的武术文化产业,杂技人才辈出的濮阳东北庄村杂技文化产业等。这些乡村以当地优势文化资源为基础,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极具魅力,文化产业集聚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注重开发特色文化衍生产品,丰富文创产品样式

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固态样式存在的有形资源,一种是通过历史和美誉沉淀下来的无形资源。这两种类型的资源由于其根深蒂固的存在,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文化标签。人们在充分运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时,也开始积极开拓思路,研发文化衍生品并积极与时代接轨。以盛产汝瓷而著称的汝州市為例,为了迎合颜值经济和收藏经济的需求积极和一些酒厂合作,同时拓展花卉种植模式,大批量生产具有高颜值和收藏价值的汝瓷酒瓶和汝瓷盆景,这些基于当地文化资源基础上所衍生的文化产品,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依托各种媒体平台,不断拓展产业营销传播渠道

通过传统媒体推广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同时在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发布视频和文章,更加直观地向自媒体用户介绍自己的产品。如,光山县东岳村入选2019年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该村将糍粑、咸麻鸭蛋、黑猪腊肉、红薯粉条、甜米酒等“光山十宝”以及光山羽绒服、信阳毛尖等特色产品,通过淘宝、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销至全国甚至出口国外。

二、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创意研发产业较少

乡村文化产业以农村文化资源为基础,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产业,决定了其必须扎根于特定的乡村环境中,对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以评选出的60个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为例,涉及的乡村文化产业主要有以下8种类型: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古村落、工艺美术、曲艺、茶食、武术和杂技。有17个乡村同时开展了几种文化产业,但也大都集中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和“古村落文化产业”两种类型。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达到了40%,有24个特色乡村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有18个乡村以古村落为特色,占比为30%。显然,这两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存在大量的交叉和重叠。如,开封市余店村、社旗县周庄村、焦作市安乐寨村等都主打古村落乡村旅游情怀。同时有4个村落主打红色旅游,如,浚县裴庄村、济源市坡头镇、济源市邵原镇、清丰县单拐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文化资源的重复建设,导致同质化。凸显文化差异性的创意和研发产业较少,有13个特色乡村在开展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且文创产品内容单一,如,孟津县平乐村的牡丹画产业、偃师市马屯村的制鼓产业、夏邑县火店镇的宫灯旗穗产业等。

(二)企业壁垒普遍存在,无法形成资源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都是在“家门口”形成,家族成为其重要的集聚形式。无论是文化内容的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是家族成员,且由于文化资源的同根性,形成了彼此竞争的局面,导致以文化产品的消费力、传播力和制作力为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以焦作市陶瓷文化为例,该市修武县的当阳峪村以制作绞胎瓷为主,该市下辖沁阳市的盆窑村以制作黑陶为主,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以制作天目瓷为主,这三种陶瓷制品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但三种陶瓷文化企业目前的市场知名度都较低,这和当地企业之间的文化壁垒有着较大关系。

(三)文化产业链尚未打通,产业聚集效应无法形成

河南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类型丰富,涉及旅游、手工艺、曲艺、绘画、杂技、武术、饮食等多项文化内容,但这些产业经济价值的实现往往以乡村旅游为途径。这也是乡村旅游产业在众多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中占据多数的原因。乡村旅游产业链分为文化挖掘、创意构思、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售后5个环节。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上述的文化产业类型尽管丰富多样,却无法找到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点,产生了大量的同质化文化产品内容。

(四)公共文化服务缺失,造成特色文化产业的无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来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目前,很多同一地区的乡村文化企业出现了恶性竞争现象,由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服务政策的缺失、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脱节、主客体的错位等,导致乡村文化内卷化的现象,这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长期科学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于1990年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从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区域竞品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指出了对企业或产业竞争力造成影响的五大因素。基于这一理论,结合上述对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提炼乡土特色文化符号,搭建跨区域的文化学习交流平台

文化要素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源性要素。目前,“乡愁”“老家”这些符号已经深入人心,但除此以外,各个乡村还应该结合自身独特的历史典故、风土习俗和文化景观,确立细化的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应该突破村域、县域等地域限制,积极搭建跨区域文化交流平台,提升其竞争力。

(二)打破传统文化消费模式,加大智能技术在文化消费中的应用

市场需求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从文化产品概念的提出到成品的产出,都是由消费水平、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决定的。近几年,休闲度假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消费理念,数字消费、沉浸式消费等成为潮流。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调个体体验,因此要促进VR/AR、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智能技术在文化消费场景中的应用,開发“智能技术+特色文化”产品,导入IP多元场景,从而开辟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空间。

(三)打造“文化+旅游+农业”产业集群,赋能全域特色文化

河南乡村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农村非遗展示表演、“老家河南”文旅创收、特色农产品产销3种类型,这3种产业分散在全省各个乡镇和村落。在一个区域中,由于文化的溯源性,存在很多的同质性文化产品,因此要立足区域,提炼特色文化,建立全域特色文化理念。如,信阳新县提出“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这一发展战略,打通多个乡镇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分散的产业资源聚合,打造出乡村特色文化完整产业链。

(四)细化乡村特色文化定位,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因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加之各地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环境特征不同,决定了其产业规划迥异于传统的产业规划,更不能盲目模仿其他地区,必须努力扩展自己的创新内涵。河南乡村特色文化植根于特定的中原大地,尽管都属于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建议各个地方的乡村文化产业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找准定位,应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山水休闲文化、功夫文化等“老家河南”文化名片为契机,从特定乡村形象和文化功能等方面进行精细化定位,在区域差异化竞争中实现产业的长期发展。

(五)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其公益性、政策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等特点,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送”文化、“创”文化、“管”文化的作用。首先,“送”文化,即建设乡村特色文化展示体系,做好文化示范效应。通过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广场、风情园、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地标体系。其次,“创”文化,即建立文化的动态传承,盘活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定期举办主题庙会等活动,让消费者在现实场景中体验传统特色文化。最后,“管”文化,即适度引领规划,讲好“老家故事”。政府要及时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做好顶层设计,将“老家故事”中的乡愁情怀和家国情怀作为故事的主题核心,引导正确的价值走向。

四、结语

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河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挖掘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而黄河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乡村文化。因此,在当前国家战略部署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河南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文化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优化特色文化的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确立差异化的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赵东.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概念[J].学术交流,2019(02):130-137.

[2]李淑华.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探讨[J].企业观察家,2018(08):90-93.

[3]姜长宝.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6(01):33-37.

[4]姜长宝.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02):66-71.

[5]朱淑珍,李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模式研究——以旅游商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1):57-61.

[6]袁铭.浅议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浦口区乡村特色文化创建为例说开去[J].群文天地,2012(23):115-116+118.

[7]孟祥林.乡村公共文化内卷化困境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40-47.

[8]曹鹤.**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研究——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1135-1139.

[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

【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商丘‘画虎村’为例”(2021-ZZJH-50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具身学习视野下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承教育研究”(2021YB0435)、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与中原区域文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信商政人[2018]11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钻石模型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9期)2017-01-07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预测(2016年3期)2016-12-29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11期)2016-12-26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商(2016年6期)2016-04-20基于钻石理论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开发培养探析中国市场(2016年8期)2016-03-07

推荐访问:河南省 探究 文化产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