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及路径分析
裴璨璨*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32)
1.1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个体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品质与能力,相较于小、初、高阶段的学科素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更明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活性。具体而言,大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一是人文底蕴,大学生应当通过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积累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相应的人文情怀,实现人文底蕴方面的发展。二是科学精神,主要指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形成的理性思维以及敢于质疑、勇于批评、善于探究的精神品质。三是学会学习,学生应当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突出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乐学善学、善于反思。四是健康生活,大学生应当能够准确认识自我,保障自身身心健康,对于自己的人生具有明确的规划,做到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是责任担当,应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包括对自身、亲友、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展现责任担当。六是实践创新,主要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动手实践而形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1.2 核心素养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其目的是推动立德树人有序落实,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提升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在保障德育目标主体性的前提下,助力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人文底蕴、生活能力、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协同发展。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全面,既要全面调动教育资源,实现全面育人,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为下一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高校能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关键还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思政教育的新变化、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做好顶层设计并调动校内资源,实现多方主体、各类资源协同育人。
一是综合性,大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更为突出的综合性特点,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具备综合性特点,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思政知识,是否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人文情怀、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层面的发展,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帮助学生保持更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是实践性,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既要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政知识,更要通过案例分析、研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品质,使学生意识到“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时,思政教育应当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帮助学生运用理论指导思政实践,通过实践检验思政理论,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三是生活性,思政教师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使思政理论走入生活,也要使生活案例走入思政课堂,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接受思政教育的浸染,使学生可以利用思政理论指导现实生活,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1]。
四是全面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应当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能够做到健康生活,通过娱乐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实现三者的平衡,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是全程性,思政教育应全程开展,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都应当开展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持续性开展,而且不同阶段的思政教育应当具备衔接性,如大一、大二的思政教育应当存在差异,但相互之间存在关联。
3.1 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当主动丰富思政教育的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不断厚植学生的人文底蕴。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知识时,教师既可以列举古代卫青、霍去病、岳飞等民族英雄抵御外敌入侵的例子,也可以列举近代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蔡锷等人的事迹,还可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等人的生平故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历史名人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上述人物表达爱国主义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均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使思政课堂更加有趣,也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时代的人文历史,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对于厚植学生人文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讲解爱国主义知识以外,辩证法、矛盾观、发展观等思政教育内容都可与人文历史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人文底蕴发展。而要丰富思政教育资源,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因此,教师也需保持自我精进的状态,推动人文底蕴融入思政教育,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3.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课程思政是推进思政教育有序落实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推动思政教育全面渗透的重要手段。基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理性批判,敢于质疑、勇于批评、善于探究。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专业教师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提出专业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冲突性的观点,而后让学生分别在不同的观点指导下进行学习探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能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在专业教学期间,教师采取翻转课堂、提问式教学等模式,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或采取合作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合作、积极探究,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育人[2]。
专业教师应主动学习思政理论,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做到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敢于质疑、善于探究。
3.3 做好学业指导规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指出大学生应当学会学习,基于此,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应当协同发力,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及时解决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继而推动学业指导规划和思政教育耦合开展。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状态不佳的情况,辅导员应当及时联系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并联系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帮助学生排除困难、高效学习。同时,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融入学业指导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意识到努力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之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应当树立学习信心,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方法,持续努力,才能提升自身学习成绩,积累知识,实现知识层面的发展。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在合作学习期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3.4 实现思政融入生活,助力学生健康生活
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属于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而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当做到健康生活,对此,辅导员应推进思政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当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身心状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生活,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学生在校内生活期间遇到困难,给学生带来一定困扰,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可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传授给学生一些生活方面的技巧,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以后能够自主解决,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上述案例体现了辩证法思想,辅导员将辩证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融入生活,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价值观念塑造具有重要意义[3]。此外,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应当做好教育联动,既要实现课堂思政育人,也要推进生活思政育人,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接受思政教育,也能突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持续性和全面性特点。
3.5 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强化学生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指出大学生应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既包括对个人、家庭的责任,也包括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高校需要推进责任教育的持续开展,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重任,进而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主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在责任教育期间,以个人责任教育为基础,使学生意识到应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珍惜大好时光,成为有志青年,例如,在五四青年节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千百年前的有志青年,如古代霍去病立志报国,最终封狼居胥,再如近代邓恩铭、蔡和森等青年革命者立志救亡图存,献身革命。在此基础上,学校需要开展家庭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国家责任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促进家庭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感恩父母并向父母敞开心扉。通过社会责任教育使学生主动回馈社会,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形式奉献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青年人才。同时,学校需要做好国情教育、世情教育,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变化,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树立人类共同体意识。在开展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思政理论解释教学案例,提升责任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具备责任意识,强化自身责任担当[4]。
3.6 推进思政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实践创新
思政教育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属性,但是过去的思政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并推动思政实践教学有序开展。思政教师可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参与实践,与同伴进行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思政实践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将思政元素、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受到思政元素的浸染,形成突出的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应当准确把握新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思政教育的育人目的,推进核心素养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视域辅导员人文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好辅导员这样炼成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人文绍兴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谁来教“医学人文”课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产教融合视域下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2023-09-21
- 认知转向视域下国际传播“五力”建设与发展2023-09-22
-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人才核心素养的构建*2023-09-22
- 生态批评视域下《瓦尔登湖》超验主义新解2023-09-23
-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文化素养调研报告(全文)2022-10-23
- 在青年干部能力素养提升培训班上讲话2022-11-06
- 2023年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3篇(2023年)2023-01-20
- 大学生职业素养学习心得体会(合集)(完整文档)2023-02-10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2023-03-30
- 基层治理路径调研究报告2022-10-03
- X机关微信公众号调研分析及创新路径探索2022-11-02
- 最新学校发展路径(五篇)【精选推荐】2023-04-05
- 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2023-09-23
- 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基于AGIL模型的分析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