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浙江景点导游词(4篇)

发布时间:2023-05-26 16:0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景点导游词(4篇),供大家参考。

浙江景点导游词(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浙江景点导游词篇一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0**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0**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0,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3年(1370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殿内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的样本;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观内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田中淡考察平遥古城时欣然题词“平遥古城甲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浙江景点导游词篇二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与白堤把全湖隔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

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环山,秦时西湖还是一个海湾,北面宝石山,南面吴山,隔水相对是伸出海湾的岬角。海潮带来大量泥沙,日积月累,直至隋朝时将西湖与海水隔开,这种由古代浅海演变而成的湖泊在地质学上称作“泻湖”。

西湖风景优美,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极多。宋柳永有词《望海潮》形容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见宋时西湖盛况。

南宋画院中的画家马远、陈清波等,画了许多西湖风景画,这些山水风景画的题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清康熙帝南巡时题十景,勒石镌碑成了名胜,一直沿用至今。十景为: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曲院风荷、断桥残雪。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景点的整修,1985年评选了西湖新十景: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云栖竹径、满陇桂雨、九溪烟树、吴山天风、玉皇飞云、宝石流露、阮墩环碧、黄龙吐翠。这新老十景的题名,使西湖充满了诗情画意。

西湖四时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闻世界,被誉为东方的瑞士。

浙江景点导游词篇三

石林位于云南省会昆明东南郊80余公里处,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地上众多的山川名胜景区中,云南石林以其雄、奇、险、幽的地貌风光独树一帜。在世界溶岩地貌风光中。中国云南石林又以其面积广,岩柱高,小尺度造型见长,一定范围内景点集中而独占鳌头。

面对气势磅礴、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对此,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走进石林大揭秘的行弄,试图作出完美的回答。科学家说:两三亿年前这里是一片0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和物质进化,才使昔日的茫茫沧海变成了今日的莽莽石林。当地的老百姓说:石林是一位大力神用神鞭像赶着羊群一样从遥远的地方赶来的,本来要赶它们去阻挡肆虐的洪水,不知是神鞭失灵,或还是这群有灵性的石头恋上了这方水土、这方人?行色匆匆的石群,戛然止步,无悔无怨地在这里安了“家”。

石林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超然艺术杰作。在350平方公里的石林自然风景区内,天公又把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长湖、月湖、飞龙瀑等景点巧妙地分布在东西南北中。这些说不尽、道不完的景点,分作山光和水色两类来分别叙述可能会道得更明白一些。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奇风洞等景点为山光景色,这类景色以天下第一奇观——石林为代表。石林,包括大小石林,占地40公顷。一座座石头拔地而起,一派波浪翻滚的景象。仿佛神宫般的石林,峰回路转。昂首望空,时而疏朗,时而压抑,一座座石峰像一根根石柱似的在争奇,又像比美。有的石峰巍然高耸,刺破青天;有的嵯峨嶙峋;有的摇摇欲坠,令人目荡神摇。拔地擎天的石柱下,碧水绕着一座座奇石丁冬作响,滋润着一片绿色、一片鲜花。在迷宫般的石林中,举目四顾,移步换景,“阿诗玛”呼之欲出;“母子偕游”栩栩如生;“凤凰梳翅”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亦幻亦真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长湖、月湖和飞龙瀑为石林风景名胜区中的水色风光。长湖静静地躺在青山怀抱之中,湖水洁净透明,涟漪粼粼,湖面小岛郁郁葱葱,湖畔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飞龙瀑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的江水以倾云翻雨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从88米高的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其势如九天银河跌落,轰鸣的声音气壮山河,蔚为壮观。

地灵人杰,世界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就出自石林彝区,所以这里又被誉为“阿诗玛故乡”。居住在这里的彝族撒尼人以勤劳坚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至今仍然保持着别致的民族服饰、独特的语言文字、原始的宗教信仰、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纯朴的民风民俗,古老的文化在这进而积淀得特别深厚。“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拥向石林,欢度自己的节日。白天,石林也穿上了节日的盛装,群山在这里起舞,涧水在这进而歌唱,男女老少沉浸在节日的热烈气氛中,整个石林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夜晚,人们举着熊熊的火把,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火的光芒、火的热情烧红了天空,映红了石林。

石林的气候也像石林风光一样奇妙。盛夏,当我国长江沿岸的人们在滚滚热浪中寻觅一丝凉意的时候,石林的老人们还穿着一层薄薄的外衣在歌唱着厨古老的歌谣。严冬,当我国松花江岸的人们在冰天雪地中期待一缕阳光的时候,石林的姑娘们还穿着亮丽的裙子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有人曾把石林四季的气候简单地概括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

浙江景点导游词篇四

大禹陵是会稽山景内的重要名胜古迹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景区,两边碧水绿树,映衬着会稽山,处处散发出古朴典雅的韵味。经过九龙坛,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镌“大禹陵”三字,系-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视察大禹陵后所写。通向禹陵的是一条长350多米的步行神道,尽头是祭禹广场。广场上设有图腾柱与九鼎台等建筑,象征着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场地。禹庙前有一个水池,唐时贺知章定为放生池,名禹池。跨过禹池必须经过一座古石桥,名告成桥,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终于大功告成。

进入禹庙西辕门南侧的棂星门,沿石板铺就顺山势逐级升高的百米甬道直达大禹陵碑亭。亭内有石碑,刻着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三个大字。1939年,-曾来祭祀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

大禹陵碑南侧为禹祠,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碑文为考证大禹葬地的文章。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的场所。

从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

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为我国江南少有的大型古建筑群。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

出禹王殿东门向上,可探“窆石亭”。亭内置有一石,名为“窆石”,“窆”为下葬之意,相传此石是大禹下葬所用的工具。形若秤砣,顶有穿孔,是禹庙的镇庙之宝,已被妥善保护。

推荐访问:景点 浙江 导游词 浙江景点导游词(4篇) 浙江景点导游词(4篇) 浙江著名景点导游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