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8篇
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8篇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市【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对比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r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06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市 【浙江省杭州市 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
对比阅读 甲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 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 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 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 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征聘不就.(_____)
(2)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
(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小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答案】
16.
瑟瑟惨凄 17.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
18.
(1)B(2)D(3)A 19.A 20.(1)示例 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
示例 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
(2)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
【分析】
16.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从“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可知,诗中用“瑟瑟”一词来形容寒风,用“惨凄”一词来形容冰霜。表现风之猛烈、天气之冷,侧面烘托松树的能耐寒冷的品性。
故第一空:瑟瑟;第二空:惨凄。
17.本题考查关键句赏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中,“一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两个“一何”连用,在句式上形成连贯的气势;语意上,强调了“风声”的强盛、风吹的猛烈及“松枝”的刚劲有韧性,两相对比,突出松树的刚劲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松树由衷的赞美喜爱之情。根据分析归纳概括即可。
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句意:朝庭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就:就职,赴任。
(2)句意: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就:前往。
(3)句意: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就:从事。
故依次选:B、D、A。
19.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意思是: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世林...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他还是非常尊敬。故 B 不正确,而 A表达正确。
故选 A。
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1)从“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可知,曹操刚成年时,礼遇结交宗承,却不被宗承接受,心里不悦,有不满的情绪;而“后为司空辅汉朝”时,曹操身份地位已有极大的变化,故再见在自己手下做事的宗承,一种高高在上的自得语气不由而出,表达对宗一种不满和嘲笑。所以,读起来应用嘲笑、讥讽的语气; 如果从“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里透露的曹操对宗承的敬重之情,和“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里曹操对宗承的重视和厚待可知,曹操是从内心敬重宗承的,所以这一句没有嘲笑,有的只是曹操感到自己身份变化后,与宗承结交更有底气,所在语气应该是自信的。
选择一个方面,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
(2)宗世林对曹操的诘问“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以“松柏之志犹存”作答,并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含蓄婉转,给人留下面子,留有余地。“松柏之志犹存”的言外之意,“我”先前不与你结交,是一种不结交权贵的清高自傲、高洁傲岸、松柏精神的表现,现在“我”的松柏精神犹在,还是不愿结交你这样的权贵。所以这样的回答,妙在不卑不亢,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参考翻译】:
甲: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乙: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具备了高雅正直的品德,能坚守志操,不同流俗,朝庭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魏武帝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一次)正遇上宾客满门,没能和他说上话,于是趁着宗承起身时,上前邀请他,并捉住他的手请求和他交往。宗承拒绝没有接受。后来(魏武)做了司空辅佐汉朝,(魏武帝)于是对宗承说:“你当年没有理睬我,现在可以和我交往吗?”宗承说:“松柏的志向还在。”魏武很不高兴,(但)因为他是有名气的贤士,仍然敬重礼遇他。命令曹丕对(宗承)行弟子之礼,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魏武还把旧情放在心上,给他的官位不高但礼遇很是优厚,到他家拜访询问他朝政,(宗承的)地位高于其他宾客。
【浙江省湖州市 1 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
课外阅读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 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②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 ③ ,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④ ,始识公之仲子 ⑤ 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⑥ 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⑦ 见属 ⑧ 为叙。又十三年,乃克 ⑨ 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
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⑩ 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伸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属:同“嘱”。⑨克:能够。⑩畴昔:过去,从前。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2)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 (3)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吾 得 其 为 人 盖 十 有 五 年 而 不 一 见 其 面 岂 非 命 欤!
15.为深人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填字母)(
)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 16.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简述理由。
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备选项:
A.他们
B.我 17.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答案】
13.(1)以……为奇(2)已经(3)遗憾 14.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15.D 16.选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
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正面和侧面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 B 的话,就不符合逻辑。
17.示例: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
【分析】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字词的意思。
(1)句意: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奇:认为……奇特,感到惊奇。
(2)句意: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既:已经(……以后)。
(3)句意: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恨:遗憾。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题干要求断两处,故断句应为: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15.本题考查作者对范仲淹的情感分析。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访问对象是“韩琦、富弼、欧阳修”,不符题干要求;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访问乡先生不回答苏轼问题的原因,不符题干要求;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这个问题是访问苏轼“以旁窃观”的行为,不符题干要求;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一次分开写?”这个问题写苏轼通过与范仲淹的三个儿子而逐步深入了解范仲淹,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和终身不得一见的遗憾、悲痛之情; 故选 D。
16.本题考查填词补空。“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意思是: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选“他们”,这句话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从作者正面和侧面与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您”的意思,选“我”的话,前后语境矛盾,不符合逻辑。
17.本题考查拓展能力。
示例一: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得知,范仲淹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
示例二:赞颂范仲淹的功业。根据范仲淹的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曾担起保卫边疆的重任,写下表达了“燕然勒功”的愿望,对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来说,会将赞颂范仲淹的功业写进下半部分。
示例三:共情乐观的人生态度。根据范仲淹的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轼一生中,被贬多次,但他都能调整心态、豁达乐观,这与范仲淹的人生态度相似。所以,这也可能写进下半部分。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浙江省金华市 1 2021 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一)
自叹①
[宋]文天祥 长安② 不可诣,何故会高亭 ③ ?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 ④ 。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回首西湖晓,雨馀⑤ 山更青。
(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 (注释)①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②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③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④神龟弗自灵:指自已自投罗网,为敌所俘。⑤雨馀:雨后。
(二)访辛弃疾 [宋]赵溍 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稼轩帅淮① 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
篇二: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amp;lt; 论语> 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基本信息及生平经历等,了解《论语》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够借助注释、关键词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阅读。
3.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注释、关键词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阅读。
2.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注释、关键词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阶段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吗,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谦逊的孔子,他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智慧结晶被收录在《论语》中,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走近孔子,感受他的智慧吧!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
1. 孔子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来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长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前后达十三年。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返鲁。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
的历史著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孔子的基本信息,拉近学生与孔子之间的距离;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2.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在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语》,为课上讲解做准备。
3 3. . 夯实基础
(1)听读情境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给课文划分节奏。
《论(lún)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yōng)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lè)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xíng),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shì)者/如斯夫,不舍/昼(zhòu)夜。”《子罕(hǎn)》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qiè)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情境跟读,读出节奏感,感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初步感知语句中蕴含
的智慧。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提升学生对朗读节奏的把握,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不同。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 1. . 探究任务
圈画每一章中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
2 2. . 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 5 大组,按顺序每一组负责 2 章内容的解读。
(2)组内全员通读课文,读对节奏,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及难以理解的字词。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针对圈画出的关键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明确其意思。
(4)交流讨论,逐词逐句地翻译,遇到解释不一致的地方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讨论决定最终的翻译结果。
(5)选出一位代表,把要翻译的句子朗读出来,再选一位代表,用自己的话把语句意思说给大家听。
3 3. . 探究示范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明确:“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指“孔子”。“时”,按时。“说”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教师点拨: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人不知而不愠”,已经进入了消
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明确: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人办事,“信”是诚信,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教师点拨: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大约是源于孔子。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4. 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5. 活动小结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明确:“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正是发愤求学的年纪;“立”就是立身,孔子的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就;“不惑”意为不迷惑,内心不再感到迷惘;“知天命”强调“知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矩,是越过法度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教师点拨: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明确:“温”温习、复习。“故”以前的,旧的。“知新”新体会、新发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教师点拨: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明确:“学”学习。“思”思考。“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教师点拨: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明确:“贤”品德高尚。“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教师点拨:在众多的弟子中,孔子最赞赏颜回。这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明确:“知”懂得。“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教师点拨: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
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明确:“饭疏食”是吃粗粮的意思。“饮水”是喝冷水的意思。“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教师点拨: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论语》中多处讲在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可能是因为在培植仁德的进程中经常会遇到富贵的诱惑,而富贵不仅意味着优裕的物质生活,更和声名、地位相关,让人难以舍弃,为此,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战国时候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提高到新的高度。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明确:“三”不是确指,是虚指,指多个。“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教师点拨: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孔子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只要抱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明确:“逝”往、离去。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教师点拨: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的感喟,自然也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万物变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然而如何对待这变迁,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明确:“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志”志向。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教师点拨: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明确:“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教师点拨:本章讲的是求仁的途径。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提升修养的重要方法。
人们知道,要进步就要博学、笃志,而对切问、近思很多人却忽视了。切问就是恳切地提出问题,如此解疑释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近思就是联系现实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渐进有所获得。
很多人以为这一章讲的是如何探求知识,在今天看来,“学、志、问、思”这四个字确实是求学的关键。但孔子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他强调要关注现实社会。广泛学习并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联系现实思考当前的情况,他主张的“仁”就在其中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文意,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总结出文章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孔子,了解了一些和《论语》有关的文学常识,学习了疏通文意的方法——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借...
篇三: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1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桓公观于厩( )②傅马栈最难( )③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召吏欲杀之(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3、东野稷败马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2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①使之钩百而反( )②稷之马将败( )③公密而不应( )(2)翻译下面句子。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2)解释下面加点词。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③舟薄于石又覆( )
④盍救诸?( )(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B、我济阴之巨室也。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3我是济阴的富豪。C、渔者载而升诸陆。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D、立而观之,遂没。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富人:渔者:旁人: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或( )
②诸( )
③弗( )④以( )
⑤丧( )
⑥不若(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注:讴,唱歌。(1)翻译下面句子。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薛谭乃谢求反。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4(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夜书,火不明(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作断纹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②工之侨以归( )抱以适市( )赐之以百金( )不以物喜( )(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5(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唐自捐弃( )
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③公将焉之( )
④乃往,身自罢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岂可不一会期哉?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6(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惟其所以不得( )
②则狗恶也③则家贫无以( )
④于是还疾耕⑤田猎之获( )
⑥常过人矣(2)翻译下面句子。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因佯失而毁( )
②负其百金( )③而理其毁瑕( ) ④而理其毁瑕(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7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请求之( )
②君遣之三月( )③反以报君(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⑤于是不能期年( )
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2)翻译下面句子。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刘向《新序·杂事四》(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见寝石以为伏虎( )
②关弓射之( )③却复射之( )
④矢摧无迹( )(2)翻译下面句子。关弓射之,灭矢饮羽。(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附录》)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8注:檘(pì),同"敝",困,疲劳。(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2)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1)
解释下面加点词。①反命曰( )
②始舍之( )③少则洋洋焉( )
④悠然而逝( )⑤孰谓子产智( )
⑥得其所哉( )(2)翻译下面句子。①少则洋洋焉。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9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晏子逐之( )
②高缭之事夫子( )③三年曾无以爵位( )
④其义可乎( )(2)翻译下面句子。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19、弓与矢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胡非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非弓何以往矢( )
②非弓何以往矢( )③非矢何以中的( )
④令合弓矢(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20、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战国策·秦策二》)(1)解释下面加点词。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10①管与止之曰( )
②虎者戾虫( )③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下面句子。①有两虎争人而斗者②人者,甘饵也(3)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4)
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成语。文言 40 则寓言故事之三作者:徐进 阅读: 189 时间: 2010-4-3 21:04:1921、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伏食如故( )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22、富者乞羊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1)
解释下面加点词。①牧羊九十九( )
②而愿百( )③尝访邑里故人( )
④今君之一成我百( )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11(2)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3)穷人有没有把仅有的一头羊给富人呢?请给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300字23、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外篇·至乐》)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
②奏《九韶》以为乐( )(2)翻译下面句子。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24、食凫雁以秕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①无得以粟( )
②暴背而耘( )③勤而不惰者( )
④岂为鸟兽哉( )⑤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 )
⑥而独不闻欤( )(2)翻译下面句子。
中学【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12① 夫百姓饱牛而耕。② 囊漏贮中。3)对"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邹穆公认为当选取"粟在仓"有益。B、邹穆公认为当选取"粟在民"有益。C、邹穆公认为"粟在仓"和"粟在民"都有益。D、邹穆公认为"粟在仓"和"粟在民"都无益。25、入蛟川城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1)作者写"西日沉山,晚烟萦树"一句的用意是( )A、描写蛟川城郊景色的优美动人。B、说明时间紧迫。C、强调时间尚早,为渡者主张"徐行"做辅垫。D、强调天色已晚,为下文渡者"熟视小奚"埋下伏笔。(2)"渡者孰视小奚"是因为( )A、渡者觉得小奚有趣 B、渡者感到问得奇怪C、渡者善于观察思考 D、渡者一时难以回答(3)文中横线原有4句话,选出...
篇四: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子产论为政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简介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临终前告诫他的继承人子太叔只有有德的人才能用宽缓的政策是老百姓服从一般人治民应该以严厉为主。孔子赞赏资产的观点认为治民应该刚柔相济宽严结合。
为政执政治理政事。
译文 郑子产生病了对子太叔说“我死了之后你一定会治理政事的。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宽大、松缓来使百姓臣服其他的人都不如用严厉的方法来治民。火猛烈百姓看了就害怕所以很少死在火里的水柔弱百姓轻视它玩弄它很多人都死在水里所以用宽大松缓治民是很难的。”子产病了几个月就去世了。
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采用宽缓的政策治民。郑国的强盗很多在萑苻泽劫取他人财物。
子太叔很后悔 说 “如果我早听子产的话 就不会这样。
”于是他发动步兵去攻打萑苻的强盗把他们全部杀了强盗才渐渐少了。
孔子说“好啊政策宽缓了百姓就会懈怠百姓懈怠了就要用严厉去纠正。施政严厉百姓会受到损害百姓受到损害了就要用宽缓的政策。用宽缓弥补严厉用严厉弥补宽缓政事因此而和谐适中。《诗经》中说‘老百姓真是辛劳啊希望能得少许安宁京城之中施仁政来安抚四方诸侯。’这是施政宽和。
‘不要放纵欺诈者来警戒不善之人制止抢夺残暴者他们从不惧法度。
’这是用严厉的方法来纠正。
‘怀柔安抚远人和近邻 用此安定我王室。
’这是用宽和来安定国家。又说‘不急躁不舒缓不刚猛不柔弱施政宽和百种福禄全都聚集。’这是宽和达到了极点。” 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爱的人。”
楚人献鼋 原文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従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简介
选自《左传·宣公四年》。郑灵公因为食鼋小事与大夫公子宋斗气最后阴谋弑君。公子家不能及时制止仁而不武最终背上弑君恶名。
译文
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癞头鼋。公子宋和子家将要朝见晋灵公。去进见的途中公子宋的食指自己动了起来他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可以尝到美味。”等到进去以后厨师正准备切开鼋两人互相看着而笑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郑灵公。等到郑灵公把癞头鼋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把公子宋召来但却不给他吃。公子宋发怒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出去。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商议先下手。子家说“牲口老了尚且不忍心杀它何况是国君呢”公子宋就反过来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就跟着他干夏季杀死了郑灵公。
《春秋》记载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这是由于子家的权力不足的缘故。君子说“仁爱而不勇武武断是不能实现仁爱的。”凡是杀死国君如果只记载国君的名字这是由于国君无道如果记载臣下的名字这就是臣下有罪过。
楚归晋知英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
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 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 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 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 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简介
选自《左传
成公三年》。鲁宣公十二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晋国战败晋大夫知罃被俘。成公三年双方交换战俘楚王释放知罃故意询问他对自己的态度知罃不卑不亢据理应对赢得了楚王的尊重。知罃是荀首的儿子。
译文
晋国人将楚国公子谷臣连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要求交换知罃。这时知罃的父亲荀首担任中军佐了所以楚国人就答应了他们。楚共王为知罃送行说“你大概怨恨我吧” 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无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因此作了俘虏。君王的侍从不以我的血涂鼓使我回国受死这是君王的恩惠。下臣实在无能又敢怨恨谁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你感激我吗” 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设法谋求缓解自己百姓的痛苦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双方释放战俘用来达成友好关系。两国友好下臣不曾参与其间又敢感激谁呢” 楚王说“你回去用什么来报答我” 知罃回答说“下臣不承受怨恨之名君王也不承受恩惠之名下臣无恨君王无恩不知道报答的事。”楚王说“虽然如此也一定要告诉我。”
知罃回答道“凭借您的威信拘囚之臣得以将骸骨带回到晋国。敝国国君如果将下臣加以诛杀死了也是忠于晋国的。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得到赦免将下臣赐还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将会请示敝国国君而将下臣在宗庙加以诛杀死后也是忠于晋国的。如果得不到敝国国君的批准仍让下臣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轮到下臣参与国事率领一部分军队去守卫疆界那时即使遇到您也不敢回将竭尽全力去拼死没有二心以尽到臣下的本分这就是下臣所要报答您的。”楚王说“晋国不可与它相争。”隆重地为他举行了礼仪把他送回晋国。
祁奚荐贤 原文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一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简介
选自《左传
襄公三年》。晋国中军尉祁奚告老退职晋悼公向他询问继任者。祁奚不避亲仇唯贤是举受到世人称赞。祁奚就是祁黄羊晋国大夫。
译文
祁奚请求告老还乡。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解狐解狐是他的仇人。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去征求意见祁奚说“我的儿子祁午也可以。”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晋悼公问道“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晋悼公便让祁午做中军慰羊舌赤佐助他。
有德行的人称赞祁奚说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偏袒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大概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做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为善所以能举荐与自己一样的贤人。《诗经》上说“只有自己有美德因此才举荐和自己才能相似的人。”祁奚有这样的美德。
晏子论和 原文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简介
选自《左传
昭公二十年》。晏婴认为“同”与“和”是不同的。执政更需要“和”。“同”是同一没有差别“和”是和羹像和乐是经过调剂以后形成的适中和平和。
译文
齐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音“团”台随侍梁丘据驾着车赶来了。齐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只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谐就像是菜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里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经》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完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当时上下和睦不争斗。’
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经》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宋人献玉 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
”于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简介
选自《左传
襄公十五年》。宋人得到一块宝玉想献给子罕宋国司城掌管国家的工程。子罕不要认为对方以玉为宝而他自己是以不贪为宝。可是宋人怕身藏宝玉被人抢劫子罕就请人把他的宝玉加工成玉器让他把玉器卖掉后返回乡里。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给雕玉的人看了他认为是宝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珍宝你把玉当作珍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 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珍宝不如咱们都拥有着自己的珍宝。”献玉人叩头说“小人带着宝玉不能带着它穿越乡里献出它是为了请求免于一死。”子罕把宝玉留在了乡里让玉人给他雕刻加工卖玉富有后再让他回老家去。
景公所爱马暴死 原文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 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 从何躯始”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 “以属狱。”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 臣为君数之 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 “可。”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公使...
篇五: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素养培养:课外小古文练习 第三阶段练习 篇章一 曹冲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①。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③。”冲于是以刀穿④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⑥,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⑦啮,是以忧戚⑧。”太祖曰:“此妄⑨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⑩柱乎?”一无所问。——《三国志》 【注释】
①啮:咬。
②首罪:自首请罪。
③自归:自首。
④穿:刺穿。
⑤谬:假装。
⑥失意:不快活,不高兴。
⑦见:被。
⑧是以忧戚:因此悲伤。
⑨妄:胡乱。
⑩县:通“悬”,悬挂。
知识卡片 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古汉语常用“为、为……所、于、被、见”等词语表示被动。例如,“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意思就是“太祖的马鞍放在库里,却被老鼠咬了”,这句中的“为”表示被动,可译作“被”;再如,“今单衣见啮”意思就是“现在我的单衣被咬了”,这句中的“见”表示被动,也译作“被”。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库吏 惧必死(
)
(2)其主不 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谬为失意,貌有愁色。________________ (2)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________________ 3.“库吏惧必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曹冲是一个____、____的人。
古文今译 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难过。”曹操说:“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的呢?”曹操就没有追究这件事。
篇章二:
陆绩①怀②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③。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④术,而橘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乎?”绩跪对曰:“是⑤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三国志》 【注释】
①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的学者。
②怀:怀揣着。
③袁术:当时的大豪强。
④辞:告别。
⑤是:这个。
知识卡片 “遗”在古汉语中的义项“遗”在古汉语中有两个读音:一读 yí,意思是遗失、遗忘、遗漏;二读 wèi。上文中“欲怀而遗母”中的“遗”,读作 wèi,指送、赠与,句意为“想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又如:“故人遗我鱼”,意思就是“老朋友送给我鱼”。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术令人 出橘食之(
)
(2)而橘 坠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橘甘,欲怀而遗母。________________ (2)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________________ 3.“陆绩怀橘”的原因是“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陆绩是一个________的人。
古文今译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让人拿出橘子招待他。陆绩怀里揣了三只橘子,临走时,陆绩弯腰告辞时,橘子掉落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为什么怀里藏了主人的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个橘子很甜,我想揣在怀里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年幼就知道孝顺母亲,长大后必定成为有才能的人。”
篇章三: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②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帷帐③,令枕席清凉,蚊蚋④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⑤,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
①江夏:古代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②事亲:孝顺父母。亲,指父母。
③帷帐:床帐。
④蚊蚋(ruì):蚊虫。
⑤衾(qīn):被褥。
知识卡片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等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可以翻译为“……是(不是)……”。
判断句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1.借助“……者,……也”“……者,……”“……,……者也”“……,……也”表示判断。如“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就是判断句,意思是:“从前汉朝时候的黄香,是江夏人。” 2.用“为、是、即、乃、则”等词表示肯定判断。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意思是:“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 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意思是:“城墙不是不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
年方九岁(
)
(2)于是名 播京师(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 3.概括黄香为父母做的两件事情:(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古文今译 汉朝时候的黄香是江夏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每当夏日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扇父母的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让蚊虫远远地避开,让父母可以好好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得暖和。后来,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篇章四 匡衡勤学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②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⑤。主人怪⑥问衡,衡曰:“愿⑦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⑧之以书,遂成大学⑨。
——《西京杂记》 【注释】
①逮:达到,这里指照到。
②穿:凿穿。
③邑人:同乡人。
④佣作:雇佣劳作。
⑤偿:报酬。
⑥怪:感到奇怪。
⑦愿:希望。
⑧资:资助。
⑨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卡片 倒装句通常情况下,句子的正常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要放在中心语之前,补语要放在中心语之后。但是,在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句式——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与正常语序不一致。我们在翻译时要调整成正常语序。比如,“资之以书”就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书资之”,意思是“把书资助给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匡衡勤学而 无烛(
)
(2)衡 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是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________。
古文今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灯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穿引来邻家的光亮,用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篇章五: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①。过小溪,逢老媪②方磨铁杵③,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④其意,还⑤卒⑥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方舆胜览》
【注释】
①去:离开。
②媪(ǎo):妇女的统称。
③铁杵(chǔ):铁棍,铁棒。
④感:被……感动。
⑤还:回去。
⑥卒:完成。
知识卡片 省略句:文言文中,在不影响句子意思的情况下,为了让表达更简练,某些句子成分可以省略,这些省略了成分的句子就称为省略句。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补上时要加上括号。示例:“问之,曰:‘欲作针。’”补上省略的成分,就是:(李白)问之,(老媪)曰:“(我)欲作针。”意思是:(李白)问她,(她)说:“(我)想要做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粗的字。
(1)未成, 弃去(
)
(2)逢老媪 方磨铁杵(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是____(朝代)著名的大诗人。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古文今译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经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篇章六: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③,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④,饯⑤行于郊衢⑥,抚节悲⑦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⑧。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释】
①讴(ōu):歌唱。
②穷:用尽,用完。这里指学完。
③技:本领。
④止:阻止。
⑤饯(jiàn):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⑥衢(qú):大路。
⑦悲:大声地。
⑧响遏(è)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
知识卡片 “谢”在古汉语中的常见义项 1.对别人表示感激。如“其人来谢”,意思是“那个人来表示感谢”。
2.认错,道歉。如“至而自谢”,意思是“到了之后就自己道歉”。
3.推辞,拒绝。如“闭门谢客”,意思是“关上门拒绝来客”。
4.凋落,衰退。如“蔷薇花谢即归来”,意思是“蔷薇花凋谢的时候我就回来”。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未 穷青之技(
)
(2)遂 辞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_______________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________________ 3.薛谭“乃谢求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的启示可用下面的成语来表达(
)
A. 学无止境
B.专心致志
C.不耻下问
D.勤学苦练
古文今译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篇章七:
文侯与虞人①期②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③,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④之⑤?”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⑥之。
——《战国策》 【注释】
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②期:约定。
③是日:这一天。
④焉:哪里。
⑤之:到……去。⑥罢:停止,取消。
知识卡片 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 1.指人的。有“谁、孰”。如“吾与徐公孰美”,意思是:“我和徐公谁美?” 2.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如“此为何物”,意思是:“这是什么东西?” 3.指处所的。有“焉、安”等。如“公将焉之”,意思是:“您将要到哪里去?”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天 雨(
)
(2)岂可不一会 期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古文今译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自己的宴会。
篇章八:
子罕①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③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 【注释】
①子罕:宋国国相。
②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把玉献给子罕”。诸,“之于”的合音。
③示:给……看。
④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知识卡片 “以为”与“以……为”“以为”在古汉语中经常出现,可解释为:(1)认为,认为是。如本文“玉人以为宝也”,意思是“雕琢玉器的匠人认为这是宝玉。”(2)把……当作(作为)。作这一意思解释的时候,“以为”即“以(之)为”,“以……为”,如本文“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意思是“我把不贪心当作宝贝,你把玉当作宝贝”。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宋人或得玉(
)
(2)故敢献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
古文今译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雕琢玉器的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篇章九:
曾子杀彘① 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③为汝杀彘。”妻适④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⑥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⑦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
篇六: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课外文言文复习2013 年 1 月 16 日星期三
赵
军 一. 迂公修屋 :
有迂氏者, 世称迂公, 性吝啬。
篱败不修, 瓦裂不葺。
一日, 夜半暴雨, 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 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 诘曰:“吾适②尔, 因汝家富, 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 ” 迂公无奈。
旦日, 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 天晴月朗, 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
“适葺治, 即不雨, 岂不徒耗资财? ”【注】
①诟, 责骂。
②适, 指女子出嫁。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⑴篱败不修
修:
整治 修理
⑵妻且号且诟
号
大声叫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旦日, 延人治屋:
第二天, 迂公请人整修屋子 14. 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 的言行有:
(4 分)
⑴_篱败不修, 瓦裂不葺
⑵_适葺治, 即不雨, 岂不徒耗资财 15. “迂公修屋” 故事的寓意是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 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2 分)
附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 世人称他迂公, 性格吝啬, 篱笆破了也不修理, 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一天, 半夜下起了暴雨, 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 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 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 质问他说:“我嫁给你, 是因为你家中富贵, 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 你如何为文人, 如何为人夫? ” 迂公无可奈何, 第二天, 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
然而, 在后来的两个月中, 天气晴朗无比, 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
迂公叹息道:
“刚刚将屋子修好, 却又不见下雨, 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
二、 周敦颐, 字茂叔, 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 敦颐至, 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 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 王逵欲深治之。
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 乃委③手版④归, 将弃官去, 曰:
“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 吾不为也。” 逵悟, 囚得免。【注释】
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
官名。
③委:
抛弃, 扔弃。
④手版:
即笏(hù)
板, 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 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
(2)
囚得免
得(
得到、 获得、 得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有囚法不当死, 王逵欲深治之。
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 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关键字:
法、 深)
14.敦颐“将弃官去” 的原因是
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 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 分)
15.联系全文, 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 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3 分)
A. 周敦颐善于断案, 才智在自己之上。
B. 周敦颐为人正直, 刚正不阿, 自己拗不过他。
C. 做事不能一意孤行, 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D. 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 要善意待人。
附译文:
周敦颐, 字茂叔, 道州营道县人。
原名敦实, 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 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 周敦颐到任后, 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
“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 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 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 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王逵不听, 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 打算辞官而去, 说: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 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 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 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三、(2010•武汉市, 9-11, 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第 9-11 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 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 不肖, 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 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 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 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 何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 孝基怪之。
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 答曰:
“得灌园, 已出望外, 况管库乎? 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 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 知其能自新, 不复有故态,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斥逐之 追赶
B.富人病且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 何幸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 与例句中的“以”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张孝基信守承诺, 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 见妻弟乞讨, 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 让妻弟灌园管库, 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 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附译文: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 娶同乡 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 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 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
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 后事。
过了许久, 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 孝基见了, 同情地说道:
“你会灌园吗? ” 富人的儿子答道:
“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 很高兴啊!” 孝基便叫他去灌园。
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 孝基有点奇怪, 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 ” 答道:“让我灌园, 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好啦。” 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
富人的儿子很顺从、 谨慎, 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 知道他能改过自新, 不会像以前那样, 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四、 .(2010•江苏省南京市, 9—12,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 9—12 题。
(12 分)
顾恺之, 字长康, 晋陵无锡人也, 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蒙笼, 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 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 云:
“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 图写特妙, 谢安深重之, 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 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 颊上加三毛, 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 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 曰:
“此蝉所翳叶也, 取以自蔽, 人不见己。” 恺之喜, 引叶自蔽, 信其不见己也, 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才绝, 画绝, 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
[注]①丹青:
指绘画。
②小术:
小技巧, 小法术。
③绐:
欺骗。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若云兴霞蔚
好像 (2)恒自梢至根 常常
(3)尤善丹青
擅长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流传、 传说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与“山川之状” 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B. 孔子云:
何陋之有(《陋室铭》 )
C.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D.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每图起人形, 妙绝于时。
翻译: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 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每句 2 分, 意对即可)
12. 根据文章内容, 用文中词语填空。
(2 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 是因为顾恺之的画绝”;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 并非常珍视它, 足以显示他的“痴绝”。
附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翻译这文很独特呀, 选自《晋书》 又删了一部分, 把节选部分翻译放出, 如果要全文翻译再说。
顾恺之字长康, 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
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
顾恺之说道:
“千山竞秀, 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 彷佛云兴霞蔚。” 顾恺之每每吃甘蔗, 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独特, 他说:
“急转直下。” 顾恺之特别长于绘画, 画得特别神妙, 谢安非常注重他, 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
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 总是妙绝一时, 已经绘出裴楷肖像, 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感想模样形态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 认为去求就确定能获得。
桓玄已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 拿来遮蔽本人, 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瞥见本人, 非常珍视那片叶子。
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
才绝, 画绝, 痴绝。
五、
(2010•山东省聊城市, 8-10, 6 分)
宋人或得宝, 献诸子罕, 子罕不受。
献玉者日:
“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 子罕日:
“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8.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 分)
A. 宋人或得宝
或遇其叱咄
B. 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 故敢献之
温故而知新
D. 玉人以为宝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 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如果把玉给了我, 咱俩都失去了宝, 不如各人都拥有自己的宝。
10. 谈谈你时“宝” 的认识。(2 分)
金银财宝固然是宝, 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
但是, 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 旷达的胸等等更是宝, 有了它, 人生才会更富价值。
附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 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 子罕不肯收。
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 玉匠说这是块宝石, 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子罕说:
“我把不贪当作宝, 你把玉石当作宝。
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 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
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 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六、
(2010•四川省乐山市, 6-8,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6-8 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
有患疾者, 医问其得疾之由, 曰:
“乘船遇风, 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 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 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 云:
“止汗,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初似儿戏, 然或有验, 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
“以笔墨烧灰饮学者, 当治昏惰耶? 推此而广之, 则饮伯夷之盥水, 可以疗贪; 食比干之餕馀, 可以已佞; 舐樊哙之盾, 可以治怯; 嗅西子之珥, 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 舟行入颍州界,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偶记一时谈笑之语, 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3 分)
A. 初似儿戏, 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 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3 分)
A. 舐樊哙之盾, 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 欧阳修谥号文忠; 东坡, 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 用到了舵公的牙、 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 疗贪、 已佞、 治怯、 疗恶疾” 等, 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 便想起 20 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 且把它记了下来, 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 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 经久不忘, 言犹在耳。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 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 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 偶然而患上此病。’ 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 刮成末, 搀合丹砂、 茯神这一类东西, 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
如今《本草注 •别药性论》 云:‘止汗,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 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 乍看好像儿戏, 但是偶尔有点疗效, 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 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 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 由此推广开来, 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 就能够治好贪婪; 吃比干的剩菜剩饭, 就能够治好奸伪; 舔樊哙的盾牌, 就能够治好
胆怯; 闻西施的耳环, 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 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 乘船到了颖州界, 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 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 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七、
(2010•四川省眉山市, 23-24, 5 分)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 回答 23、 24 题(5 分)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 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 大夫宫之奇④谏曰:
“不可。
唇亡而齿寒, 虞虢相救, 非相德⑤也。
今日晋灭虢, 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 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 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垂棘, 一座山的名称, 盛产玉石。
②虞(yú), 周朝诸侯国名, 在今山西。
③虢(guó), 周朝诸侯国名, 在今河南。
④宫之奇, 虞国的谏议大夫。
⑤德, 恩德。
⑥取, 攻占。
23. 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 还反灭虞 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 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 译为“借”“攻打”“返回”, 各 1 分; 其它文从字顺得 1 分
2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 分)
开放性试题, 不设统一答案, 与下列示例意...
篇七: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 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
2 、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 )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 ”墨子曰:(2 )“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 注] ① [ 耕柱子] 墨子的学生。
② [ 太行] 太行山。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论衡·儒增》),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论衡·儒增》)
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 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 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
( 选自《大唐新语》) 注: 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 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
) 御史出
②还次(
) 蒲州驿
(2)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
。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5 、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5 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
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 段文言文。(5 分)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5 分)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 ;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 分)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日:“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
(1 )郭氏曷为墟(2 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3 分)
: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 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
(《庄子·骈拇》)(《庄子·骈拇》)
(1) 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 分)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
(1 )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 分)
译为:
(2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 分)
译为: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译文: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译文:
12 、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5 分)
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
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
答:
13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5 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4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
(1 )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众乃各留所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常见文言固定结构
1 、诚……则……
2 、得以:
3 、俄而:
4 、而况:
5 、而已:
6 、否则:
7 、何乃:
8 、何其:
9 、既而:
10 、既……且……
11 、见……于…… 12 、可得:
13 、可以:
14 、乃尔:
15 、且夫:
16 、然而:
17 、然则:
18 、是故:
19 、是以:
20 、庶几:
21 、虽然:
22 、所谓:
23 、所以:
24 、往往:
25 、唯……是……
26 、为……所…… 27 、未尝:
28 、谓……曰……
29 、谓之:
30 、无几何:
31 、无虑:
32 、毋宁,无宁:
33 、无所:
34 、无以……为:
35 、无以:
36 、无庸:
37 、无由:
38 、相率:
39 、相与:
40 、向使:
41 、一何:
42 、一切:
43 、以故:
44 、以……故…… 45 、以是:
46 、以……为……
47 、以为:
48 、以至于:
49 、因而:
50 、有所:
51 、有以:
52 、于是:
53 、之谓:
54 、之于:
55 、至于:
56 、自非:
57 、何以……?
58 、何所……?
59 、奈何……?
60 、...
篇八: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
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道:“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进门不理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
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跋唐人暮雨牧牛图 朱熹
予老于农圃,日亲犁耙,故虽不识画而知此画之为真牛也。彼其前者却顾而徐行,后者骧首而腾赴,目光炯然,真若相语以雨而相速以归者。览者未必知也,良工独苦,渠不信然? 延平余无竞出示此卷。
卷中有刘忠定、邹忠公题字,览之并足使人起敬。而龙山老人又先君所选士而余所尝趋走焉者也,俯仰存没,为之慨然。因识其后而归之。
翻译:
我在农田中生活到老年,每天和犁耙在一起,所以虽然不了解画却也知道这幅画的是真牛。画中前面的牛回头看,慢慢地前进,后面的牛疾行而高抬头跳着跑来,目光明亮,真像把下雨的消息互相告诉,互相催促着回家。看画的人不一定知道画家一个人苦苦用心,难道不实在如此吗?
延平的余无竞把这画卷拿出来给我看。画中有刘忠定、邹忠公题的字,看到它们足以让人产生敬意。而且龙山老人又是我死去的父亲所选拔的士人,又是我曾经拜谒过的人,思念活着和死去的亲朋,为此感慨。于是在后面记下几句话然后还给他。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八年级上册 册 捕蛇者说 王安石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联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外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推荐访问:子罕说宝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 注释 翻译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爱莲说原文文言文翻译3篇2022-12-10
- 经典文言文短篇100篇(4篇)2023-01-03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教案(全文完整)2023-01-15
- 狼其三文言文翻译,菁选2篇2023-01-30
- 知之难乎哉文言文翻译,菁选2篇2023-01-31
- 2023年解读论文中注释(精选文档)2023-02-07
- 2023年度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及注释,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注释(4篇)(完整)2023-06-21
- 初二英语演讲带翻译3篇2023-02-21
- 2023年翻译合同收费标准,翻译合同需要注意问题(3篇)2023-04-08
- 2023年许行,滕文公,上翻译(8篇)(全文)2023-04-12
- 2023年度最新孤雁,翻译(七篇)【完整版】2023-06-13
- 2023年度望岳原文和翻译,望岳原诗及翻译(十3篇)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