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6篇

发布时间:2022-09-09 14:15:01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6篇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潢川二中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XXX教研组个人研修计划教师姓名任教学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6篇

篇一: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二中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项目 XXX 教研组个人研修计划教师姓名任教学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的帮助我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在这次信息技术 2.0 培训过程中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实现从一师一技到一师一策的转化,不仅要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更逐步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能力,研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张 张 XXX语文 任教学段 初中自诊教学问题点了解项目(0 2020 年 年 1 10-11 月)1.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规划”。2.明确信息技术 2.0 的意义与项目开展的意义。3.学习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计划。自定技术应用点A4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研究点)

 0

 2020 年 1 11 月课堂导入是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开始,在技术支持课堂背景下,运用一定的方式精心设计导入,可以起到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前与学生建立联系;达到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等方面的作用。

 恰当的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A3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基础点)

 0 2020 年 年 2 12 月1 --2021 年 年 1 1 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多媒本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多,多媒体以它更直观、更灵活、更易让学生理解的特点,使它成为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的首选。

 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发展点)

 1 2021 年 年 2 2 月1 --2021 年 年 3 3 月技术支持的课堂展示交流,直观演示,提高视觉效果,能极大地吸引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1.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2.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脑具体、形象的图形、画面,还能动态地演示它们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3. 实现自主学习。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让学生走上讲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意见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 2.0 整校推进规划方案,教研组将定期、定人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讨活动。不定期不定人的监督该教师的常态课。鼓励和监督教师参与全员开展网上说课、评课、反思,课堂实录,电子备课,教案探讨,远程教学等实践活动,并计入年度考核测评。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 2.0 整校推进规划方案,以 XXX 组为实验对象,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学**台,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库,结合学生实际,年级语文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的网上资源。利用在线指导和交流,师生新资源的生成等内容。通过年度征文比赛活动和学生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累身边的阅读资源。通过师年级意见生合作的方式,丰富和扩大学习资源。以校为本,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语文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篇二: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工程 2.0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提升计划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起点自我分析

 请选择本人所属信息化教学环境,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参考《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说明个人信息化教学应用与信息素养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面对先进教育技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曾感到很困惑,因为自己年纪较大,面对先进技术感到一筹莫展。但是,经过多年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实践,现在我已经初步具有在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时理性看待信息活动和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并勇于面对与积极克服信息化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我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例如我经常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引领学生在语文天地中吸收营养。我也基本掌握了一 些常用字的用应软件的使用方法,例如用于编写教案的 word 软件,用于制作课件的 PowerPoint 软件,用于制作思维导图的 FreeMind 软件。但我在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仍然存在许多困惑,例如如何组织学生利用信息和信 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如何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提高讲解知识的技能,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好地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范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词、范读课文,既节省时间,又改进自己一些不规范的范读习惯,特别是一些不准的读音;如何在多技术环境下,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技术开展线上教学。这些都需要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次我有机会参加提升工 程 2.0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我将把握好这次培训的难得机会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研修活动,力争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有长足的提高。

 制定能力提升目标,阐明目标能力点及其达标后的效果。

 这次我参加提升工程 2.0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我选定的能力

 点分别是 A4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A5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G1

 能力提升目标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我经过初步构思和设想,对能力提升目标及达标后的效果有了肤浅的想法:

 1、A4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通过网络研修与专题研讨,掌握 如何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具体能力目标是:学会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学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交流和协作学习工具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学会运用合适的评价工具跟踪、分析、评价学习的学习情况。达标后的预设效果是:通过研修探讨和不断实践教学, 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开 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2、A5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通过网络研修、教学实践、观课 磨课,会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具体能力目标是: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形象教学;学会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学会组织学生上网借助微课视频学习英语或在线学习英 语。达标后的预设效果是:通过研修探讨和不断实践教学,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G1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通过网络研修与专题研 讨,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具体能力目标是:会应用合适的工具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根据前期教学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做好教学设计; 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评价与指导信息;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认知发展;会运用合适的工具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达标后的预设效果是:通过研修探讨和不断实践教学,多技术环境下,能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技术开展线上教学。

 根据能力提升目标,详细阐明具体的研修时间、方式(如网络研修、工作坊、教学实践、观课磨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课例开发等)

 与内容。

 这次我参加提升工程 2.0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我通过仔细阅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并在助学老师的帮助下,我于 12 月 14 日选定的能力点分别是 A4 探究型学习活 动设计;A5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G1 多技术融合教学的方法与策

 研修内容及方式

 略。为了达到能力提升目标,我经过反复思考,初步确定研修时间、方式和内容如下:

 12 月 15 日我根据选定的三个能力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 成了选课开始网络研修,这次网络研修提供了许多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里面有专家精彩讲解,有的还有示范课、课后专家点评的详细实录。这次网络研修,培训内容是我自己确定的,很适合我的 口味,所以,我特别热衷于这次网络研修。我初步确定利用 12 天

 的时间完成网络研修学习,从 12 月 15 日开始,我将坚持每天一有 时间,就会坐在电脑前认真观看视频资源,边看边思考,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名师的示范课、专家的点评,从中吸收营养来补充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反思网络研 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12 月 27 日开始我 将对这次网络研修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完成助学老师布置的作业, 力争顺利完成这次网络研修培训,为明年的校本研修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照所选能力点,阐明预期的成果、各成果的名称、形式等。

 应用能力点

 预期成 果

 成果形式

 A4 探究型学习活动 通过网络研修与专 1、提交一份探究型题研讨,掌握如何设 设计 计探究型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组织学生利用 例如教学《雷雨》一 信息技术开展合作 课,设计一份探究性 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在《雷雨》 学生活动设计:

 “写

 一课,运用信息技术 一篇观察日记”。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组织学生开展研究 2、提交一份技术应

  预期成果

 性学习活动,引导学 用计划视频。生课外留心观察天 气变化,把观察到的景象写成一篇观察日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 通过网络研修、教学 1、提交一份课堂讲实践、观课磨课,形 讲授 成一份课堂讲授环 授环节的教学设计。

 节的教学设计。

 1、利用 PPT 课件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 例如《雷雨》教学设 计。

 2、提交一份课堂微 情境,能充分调动学 视频。

 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交一份教学反2、利用班班通教学 思。

 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微课研读课,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形成有条理的

  G1 多技术融合教学 思考,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通过网络研修与专题研讨,能充分利用

  提交一份教学工具应用介绍。

 的方法与策略 现有教学资源,合理 使用多种教学工具,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例如教学《雷雨》一课,引导学生利用微课研读课;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天气变化并用观察表记录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通过班级 QQ 群互相交流观察心 得,并用 word 撰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利用班级 QQ 群展示汇报材料进行交流学习。

 提交一份线上教学视频。

 提交一份学生学习体会音频。

篇三: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镇中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 2.0

 校本研修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相关文件要求,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总体介绍 我校位于山东省曹县邵庄镇,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有 6 个教学班。学生共 290 人,教师共 29 人,专任教师 29 人,教师平均年龄 50 周岁以上,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根据问卷反馈以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我校的信息化环境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教。学校有一间计算机教室,电脑 48 台,前勤教师人手一台电脑,班级均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 100M,为教师信息能力提升提供了硬件保障。全体老师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的培训,多数教师能在教学中应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如使用演示文稿或徽课。教学中教师能使用的教学软件仅有希沃白板,但年轻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适应较快,绝大多

 数教师能熟练地操作电子白板。但是老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信息化教学上只会用最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对于年龄较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难度较大。

 三、拟达成的目标 (一)三年目标 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年度目标 1、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 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 25 学时),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阶段教师要完成三个徽能力点的研修成果上传,学校对于能力点的选择以多媒体教学环境为主,加入混合学习环境,尝试智慧学习环境中个别的微能力点的研修。

 2、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提升带宽,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争取实现校园网终全覆盖。学校对于能力点的选择以多媒体教

 学环境和混合学习环境并重,增加智慧学习环境中徽能力点的研修,大部分青年教师尝试进行翻转课堂和移动课堂教学。

 (三)最终目标

 1、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把信息技术恰当融合到教学实践。

 2、教师结合自己在网上选修的三个考核能力点,认真参与学习,及时提交成果。3、以教研组为主体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整组教师能力提高。

 3、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教师合格率100%,优秀率争取达到 50%。

 四、实施措施

 (一)网络研修(25 学时)

 1、四月初学校制定出详细的信息技术 2.0 校本研修方案和配套的考核制度。

 2、学校方案制定出来后召开全校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 2.0 培训的启动动员大会。负责人布置本次培训的具体任务和网上操作的具体办法,让教师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将针对本次网上学习教师可能遇到的技术性困难进行提前培训。

 4、对于网上学习,针对本次培训的内容,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年轻教师做师傅,帮助年纪大的教师,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5、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学校培训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尽量解决教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打算聘请县进修学校电教部的专家进行集体培训指导。

 6、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把学校教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的研修成果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中,进行学习资源共享。

 (二)校本研修(25 学时)

 1、结合学校“争星”系列校本研修活动暨“金星引领示范课”“群星研讨课”“明星观摩课”“新星成长竞赛课”四课联动,把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进入到量化考核中,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长组织组员制定自己的校本研修发展方案,组织开展本组的教研活动。

 3、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集体备课的主题,每个教研组一个学期至少有两次相关的备课活动。

 4、在四课联动中,至少有两次课后评课要在校本研修工作坊中进行,每位教师在工作坊中进行听课后的评课和感悟。

 5、注重活动过程中材料的积累,让教师把打磨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汇总积累。

 五.保障措施

 1、组建学校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组长:任明忠

 副组长:李宝志 王进良 朱元彬

 组员:陈继圣 刘怡 张爽 孔祥丽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县级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提升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测评能力。

 2、制定规划,完善制度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修改、完善学校的教研、培训、备课、上课等规章制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各环节中,以**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转变。

 3、学区先行,示范引领 以学区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学区教研、送培上门、远程直播等方式在学区成员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幅射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

 4、学校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篇四: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市两江中学校

 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0 2.0 校本研修

 实施方案

  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教师〔2019〕1 号)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征求<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的通知》(渝教师发〔2020〕6 号)、《重庆市智慧教育五年工作方案(2018-2022 年)》《渝北区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工作的通知》(渝北教发〔2021〕77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学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全校教师完成校本培训团队组织实践应用培训→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选择微能力完成培训机构提供的线上课程学习→校本应用考核→研修成果展示 设计思路:

  二、培训目标

 (一)整体目标

 全面促进我校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整校推进 全员参与 分层培训 分类实施 基于课堂 注重融合 立足应用 靶向学习 三种环境 四个维度 自主选学 精准测评 培育种子 打造团队 示范引领 创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 1. . 校本培训团队:提升信息化指导力

 (1)理解国家政策要求,熟练掌握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南,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管理、实施与学校自测的能力; (2)能够根据学校“能力提升 2.0”整校推进规划,指导学校学科负责人制定教研组信息化教学研修活动方案,并进行组织和实施; (3)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能够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示范课; (4)依据学校“能力提升 2.0”的校本应用考核办法,能够指导教师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

 2 2. . 学科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1)了解信息技术前沿动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的要求,了解互联网+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新发展,以先进理念引领教育教学行为改进; (2)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情况调研,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指导教学; (3)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或研发教学资源,设计适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活动及其展现形式; (4)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向学生提供适切的方法指导; (5)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组织与设计评价活动,能应用信息技术收集评价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反馈改进教学。

 3 3. . 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1)引领骨干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基于教学反思、指向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助力骨干教师提升研究能力。有效提高骨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

 (2)引导骨干教师基于专业标准和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自主开展专业发展现状诊断与分析,立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打造区学科教学骨干团队,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 培训时间

 2021 年 5-11 月 五、 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 + 线下研修

 (一)

 成立校本研修培训团,线下集中通识培训(刘治科、赵琴、邓小松、任瑜、黄廷杰)

 (9 2021.9 月,政治学习时间)

 时间

 活动主题

 主讲人

 参加者

 具体内容

 活动成果

 1 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刘治科 全员 1.利用合适的信息化工具,实现数据采集、规范管理、应用; 2.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指导 学情分析报告 1 1 篇

 要求:数据采集对象应为任课班级学生;注明信息化工具名称。

 2 演示文稿等工具的制作及使用说明 赵 琴 全员 1.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 2.插入文本、图片音频; 3.多媒体资源和演示文稿图形组合等。

 基于自选课题的 教学设计 1 1 份(演示文稿)

 要求:自选课题,使用 ppt 制作教学设计。含音视频,体现音视频插入技巧,注明多媒体教学资源获取方式和途径。

 3 微课制作方法 邓小松 全员 1.微课的特点、类 型 及 应 用 范围; 2.利用演示文稿录制微课; 3 数码设备录制微课流程及注意事项; 4.Camtasia软件和 Captivate 软件制作微课; 基于自选课题的 微课 1 1 份

 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微课不超过 10 分钟 4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应用 任 瑜 全员 结合具体学科挖掘信息技术与被学科的融合创新 形成报告 1 1 份

 要求:突出针对性,发现问题,为教学服务。

 5 小讲座:微能力点的选用及应用策略 黄廷杰 全员 微能力点的选用及应用策略 形成报告 1 份

  ( 二 )

 组建校本研修教研组团,线下学科分类研修 ( 2021.9- - 10)

 )

 时间 主 题 内容 / 流程 活动形式 主持人 学时 成果 1 学习研讨 结合微能力认证选择线上信息技术融合教研资源。结合案例学习研讨。

 现场研讨 教研组长 3 形成简报

 2 集体备课 协作文档上,在线编辑修改。现场说课,进一步研讨教学设计。

 现场观摩 现场研讨 教研组长 3 形成简报 3 上课议课 根据以上设计,现场上课。注意与班班通结合。观课,议课。

 (组内教师轮流上,可上短课)

 现场观摩 教研组长 3 形成简报 4 自选 自选 自选 教研组长 3 形成简报 5 自选 自选 自选 教研组长 3 形成简报 以自然形成的为单位开展活动,教研组成员分为教研组长、参训学科教师。各教研组在 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下,根据校本研修实践活动安排有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区域指导团队全程指导监督。

 围绕 30 个能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六 、考核评价

 该项目培训考核评价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方法进行,建立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将参训教师的研修学习、

 教学实践、校本研修等活动纳入评估范畴,以评促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以参训教师研学为核心的过程化评价,收集参训教师的研修、教学、岗位实践、校本研修等数据,提高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的水平。整个培训分别对线下集中校本应用以及网络研修部分进行考核,两项合格才算合格。经考核合格,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其学时纳入教师学分管理。

 (一)

 学科教师考核对学科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培训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均到达规定要求后,方可结业,获得相应学时和证书。具体考核方式见下表:

 考核

 分类

 考核

 维度

 考核

 指标

 考量标准

 考核

 分值

 过程性

 考核

 微能力

 测评

 完成 前测 根据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不计 分值 个人研修计划

 制定计划 参训教师学习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项目目标任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完成 个人研修计划 1 1 篇进行提交,满分 20 分。

 作品 提交得 0 10 分,坊主批阅为“优秀”+10分、“良好”+7 分,“合格”+5 分,“不合格”不加分。

 20 分 网络

 课程

 学习

 课程学习 根据能力水平前测结果,参照平台推送的网络课程进行选课。

 课程学习时间过 达到或超过 0 800 分钟,即可得到满分 20 分。如未达到标准,该项成绩=实际学习时间/800(分钟)×20 分。

 20 分

 (二)校本培训团队考核 ( 邓小松牵头 )

 校本培训团队作为集中培训参训者、校本活动指导者、网络研修平台管理者,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集中出勤率、校本研修规划、作品批阅与推荐、线上研修活动及研修简报等内容,满分 100 分,80 分为合格分。

 考核指标

 考量标准

 分值

 集中出勤率 集中培训出勤率,满分 20 分,缺勤 1 次扣 4 分,迟到 1 次扣2 分,不计负分。

 20分 网络课程 学习 根据能力水平前测结果,参照平台推送的网络课程进行选课。

 课程学习 时间达到或超过 0 360 分钟,即可得到满分 20 分。如未达到标准,该项成绩=实际学习时间/360(分钟)×20 分。

 20分 校本研修 实施方案 基于校本研修活动内容,以及本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制定 本学科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1 1 篇并进行提交。

 ( 教研组长 )

 10分 作品批阅 与推荐 需要 坊主批阅的作品有:

 个人研修计划,微能力认证。

 ( 培训团队成员 )

 1. 批阅作品:批阅本坊学员作品,批阅率要求达到 100%,满分 20 分。每个批阅项批阅率低于 50%不计分。

 2. 推荐作品:推荐至少 10%的比例的本坊优秀作品,满分 10分。

 30分 终结性考核 微能力认证 校本研修成果 1. 学情分析报告 1 1 篇

 2.基于自选课题的 教学设计、课件各 1 1 份

 3.基于自选课题的 微课 1 1 份

 4.基于自选课题的 教学实录 1 1 份 5.教师自行确定的 微能力成果 1 1 份

 每名参训学科教师提交的以上校本研修成果均为同一学科的主题。

 作品提交得 5 分,坊主批阅为“优秀”+5分、“良好”+3 分,“合格”+2 分,“不合格”不加分。

 50 分 研修总结 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份研修总结。提交即可得 10 分。

 10 分

 研修简报 1. 开班简报 1 1 篇:呈现校本研修开班仪式情况,满分 4 分。( 黄廷杰 )

 2. 培训过程简报 3 3 篇:培训过程有记录,以简报形式呈现活动情况,简报每次培训 1 篇,满分 12 分。

 ( 任瑜、邓小松、刘治科 )

 3. 结业简报 1 1 篇:简报内容为项目后期成果展示的记录以及对工作坊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满分 4 分。

 ( 赵琴 )

 20分 (三)管理团队考核 ( 陈彦负责落实 )

 对管理团队的考核主要包括参训率、合格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成果评选、及总结反思等内容,满分 100 分,80 分为合格分。

 评价指标

 考量标准

 分值

 学员参训率 本校学员参训率达到 100%,计 20 分。若低于 100%,则实际得分=实际学习率/100%*20;50%以下不记分。

 ( 陈彦 )

 20 分 学员合格率 本校学员合格率达到 100%,计 20 分。若低于 100%,则实际得分=实际学习率/100%*20;50%以下不记分。

 ( 陈彦 )

 20 分 网络课程 学习 根据能力水平前测结果,参照平台推送的网络课程进行选课。

 课程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 430 分钟,即可得到满分 20 分。如未达到标准,该项成绩=实际学习时间/430(分钟)×20 分。

 ( 陈彦 )

 20 分 信息化发展规划 校长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1 篇。满分 10 分。

 ( 黄娟 )

 10 分 推选优秀 课例 管理团队要根据本校学员“精品课”提交情况,推荐本校最优秀的作品,报送材料需包括基于课例的教案、教学设计、微视频、练习与作业、课堂录像及课例研究等内容。推荐且材料齐全得 20 分,材料不全或不推荐均不得分。

 20 分

 总结反思 根据培训实施情况,对本校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提交 1 份项目总结,满分 10 分。

 10 分 八、培训成果

 (一)校本实践应用成果

 1.精品课大赛:

 《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课例》 (0 2021.10 完成 )

 开展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课例的比赛。比赛的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比赛项目为 模拟展示课、微课及说课。参赛报送材料需包括基于课例的 教案、教学设计、微视频、练习与作业、课堂录像及课例研究等内容。

 2.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教研组长)

 (7 2021.7 月完成实施方案上交 )

 根据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修改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为实施方案。

 九、 校本研修行事历

 时间 完成事项 责任人 2021.5 编撰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务处 2021.5 编撰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教科处 2021.6 召开校本研修专题会 教科处、培训团队、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2021.6 编撰学科组校本研修方案(参照附件 1)

 教研组长、培训团队 2021.6 完善个人研修计划(参照附件 2)

 全员 2021.9 线下集中培训(简报)

 教科处、培训团队 2021.6-11 线上集中培训 全员 2021.10 成果展示:精品课大赛、微课制作大赛 教科处、教研组长 2021.11 校本研修成果汇总、考核、展示 教务处、教科处、 教研组长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西政附中)

 2021 年 5 月 29 日 附 1:能力提升工程 2.0――教研组活动方案(案例)

 附 2:个人研修计划表(模板)

 附 3:活动简报(模板)

 附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30 微力点)

 附 5:区县对学校推进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标准

篇五: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能力提升工程 0 2.0 的教师研修计划

 市区

 ## 市 ## 区

 学校

 ## 初级中学

 学段学科

 初中语文

 教师姓名

 ###

 性别

 男

 政治面貌

 群众

 职称

 一级

 任教年限

 30

 联系方式

 #####

 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对应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根据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简析本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状态,可用 T SWOT 分析法)

 S S :熟悉常见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制作基础,经常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

 W W :信息化应用手段单一,在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上缺少信息化应用经验,能力不足。

 O O :加强信息化学习,尤其是抓住这次能力提升工程 0 2.0 培训,全面综合提升自己信息化应用能力。

 T: 信息化学习滞后,专业发展提升缓慢,信息技术应用视野局限。

 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混合式校本研修计划》制定的个人研修目标(总目标要明确,具体目标要可行、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

 总目标

 转变信息化应用观念,提升信息化应用信息素养,创新发展,努力在四个维度上综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具体目标

 1. 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新途径,服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落实课改理念, ,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本人拟在 0 2.0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简单例举 1 1- -2 2 个问题)

 主要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指导教学,不仅仅局限在之前的上课环节。

 解决办法:

 1. 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工程 0 2.0 相关课程,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 加强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完成研修作业等形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不断反思改进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本人准备在 0 2.0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阅读的主要书目(列举书名 3 3- -5 5 本即可)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湖南大学出版社

 《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人拟在信息化教学整校推进 中做出的贡献(信息化教学示范引领作用体现、教师选学选测中助力他人体现、混合式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发挥等)

 1. 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公开课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同时把此项作为说课评课的重要一项进行研讨。

 2. 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积极探讨,研究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问题,整合智慧,结合教学模式初步带动语文课堂的信息化革新。

 备注(要说明的问题或补充事项)

篇六:学校教研组能力提升工程.0校本研修计划

XX XX X 中学 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0 2.0 校本研修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教师〔2019〕1 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闽教师〔2020〕15 号)、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教人〔2020〕81 号)、《XX 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实施方案》(X 教进校〔2021〕82 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结合本校实情,制定我校的研修方案。

 二、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评估 教学硬件环境:班班通一体机全覆盖。

 平台环境:学校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

 网络环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教师队伍状况: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

 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生源整体质量较低,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2.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3.实现“三提升两建构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和全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工作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在完善更新学校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统一协调指导,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5.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实现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制度措施 (一)制度修改与完善。

 1.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

 2.明确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

 3.

 以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为主线,安排50学时的培训内容,其中:线上课程学习 25 学时;校本实践应用 25 学时(校本实践应用 15 学时;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 5 学时;信息化教学展示 5 学时)。以学校整体推进为主线,通过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开展培训。

 4.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评价标准。

 (二)激励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实现全员参与(距离退休五年的教师,考核要求适当降低,2021 年度新入职教师需参加此次培训)。

 2.

 采取分角色形式对校长、教研组长、参训学员、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促进实效。

 3.

 推选出优秀案例,并组织进行指导打磨后向县级指导团队推优,

 县级指导团队遴选最终的优秀成果,收入县优质资源库,由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或福建开放大学)和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表彰,并在其中遴选 1 个整校推进的案例和 1 个信息化教学创新或校本应用考核的案例向省工程办推优。

 4.

 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今后遴选县级教坛新秀、县级名师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相挂钩。

 六、研修活动、预期成果 (一)研修活动项目。

 完善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且已经形成了制度;开展了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估。

 突破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开展跨学科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二)预期成果。

 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研课磨课、课例分析、岗位练兵等校本实践活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七、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XXX(教研室主任

 成员:XXX(教研室副主任)、XXX(教研室副主任)、XXX(技术员)、各教研组长。

 八、培训方式 学员登录福建教师教育网(http://www.fjteacheredu.com)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进入项目学习平台;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并提交线下研修成果。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9 月,具体分六个阶段完成整体培训任务。

 1.

 管理者和指导团队培训(2021 年 11-12 月份):提高政策解读能力,规划计划研发能力,整校推进能力;掌握教育部要求推进的 30 个微能力点相关标准,能够指导、评价校本研修活动及相关成果。

 2.

 校本计划指导(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在县级指导团队和省教院培训中心(或福建开放大学)的指导下,于 2021 年 11 月 30 日前完成两支队伍建设,即学校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的建立。

 3.

 全员线上 25 学时学习(2022 年 2 月 28 日前):202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2 月 28 日期间按照县、校、教研组关于能力点选择范围,登

 录平台开展相关学习,通过测评选择确定个人需要选择的微能力点,每人至少选择 3 个,并自主选择线上 25 学时进行研修。

 4.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不少于 25 学时(202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5月 31 日):针对每位教师申报的 3 项微能力(至少覆盖 3 个维度),利用校本研修平台及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校本研修,线下校本实践应用不少于 25 学时(校本实践应用 15 学时;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课例分析 5 学时;信息化教学展示 5 学时)。

 5.

 培训考核,成果推优(2022 年 7 月 30 日前):采取分角色形式对校长、教研组长、参训学员、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6.

 成果验收: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管理平台监管和指导本县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并在 2022 年 9 月 30 日前组织本县专家组团队实地评估整校推进成效,按照不低于 10%的比例抽查学校测评结果。

 九、落实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课余时可在各办公室或电脑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

 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微信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进修学校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XX 县第 X 中学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推荐访问:教研组 校本 研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