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蕴藉几多载(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知蕴藉几多载(全文),供大家参考。
不知蕴藉几多载, 终见红花柳绿时
-------浅谈中招复习
郑州五十七中
成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郑州五十七中的语文老师成波。
首先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校提供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
2009 年我校语文教研组、 备课组团结努力下实现着新的跨越, 今天我有幸代表五十七中语文备课组, 把我校初三语文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 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回顾这三年走来的路程不禁感慨:
绝对没有一蹴而就的成绩, 应对中考, 也绝不是初三一年的事。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备战中考, 应该从初一开始。
从新生入校就着手有意识的培养。
我们备课组也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一)
滴水穿石,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 在教学中我们觉得习惯更决定成败, 我们注重从细小习惯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七年级伊始, 老师们就做好了引导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工作, 抓好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课标》 对七年级的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
养成默读习惯, 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 词典的习惯; 养成书写规范、 工整, 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
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养成看书做笔记, 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 养成订正错误的习惯; 修改文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若是养成了这些习惯的话, 那么就能更快适应初中繁重而快节奏的学习。
具体做法, 升入初中做到“五一” :
一个课堂随笔、 一个日记本、 一个积累本、 、 一个作业本、 一个笔记本。
课堂随笔用来随时听写上节课的生字词, 做到字词每天清, 各个都过关, 有时间老师拿来批改, 时间紧, 学生可以互批, 可以自批, 全部听写正确的还可以奖给同学或自己一个笑脸鼓励; 日记本除周记之外每天或两天练习 200 字的片段, 可以写人、 记事、 可以进行场面、 景物、 动作的描写, 结合课本, 涵盖作文训练的各个方面。
虽学习比较紧张, 但仍要每周“挤” 出时间来看书读报, 我们让学生阅读 《意林》 、 《读者》 、 等优秀报刊。
利用每周四教工大会时间进行集体阅读, 抄写、背诵其中美文, 名言警句, 古诗词等, 引导学生模仿这些作品。
把这些摘抄到积累本上。
对于语文尖子生, 还要求他们尝试评价这些作品, 写一点随笔, 教师每周
批改, 表扬并诵读优秀文章。
虽然时间短暂, 但通过全方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和强化, 使学生在听、 说、 读、 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讲读课方面, 教会学生学会做好课堂小结, 如讲读课的现代文要从生字词积累、 重点句理解、 中心主旨、 重点的课后练习等方面总结, 文言文要从文学常识、重点字词(一词多义、 通假字、 活用字等)
、 句子翻译、 主旨理解、 作者思想情感、 获得启示等方面总结。
这样就为初三复习打好了基础,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
正是有了初一初二的坚实基础, 也才有了初三的水到渠成, 下面从初三复习角度谈谈我们的做法。
(二)
有的放矢, 建立阶段目标意识, 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个系统工程, 时间紧, 任务重, 要想取得理想复习效果, 在安排复习计划时, 就要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既要依据考纲全面复习, 又要结合学生实际做到重点、 难点攻关。
因此如何合理安排一个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初三伊始, 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老师就在一起商议制定了语文总复习阶段复习目标和步骤。
我们的总体计划是分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 在一模以前完成课本内容的梳理与回顾, 重点放在课内知识系统的梳理与重点篇目的回顾上; 第二轮复习, 在四月中旬以前, 依据中考各考点, 分版块重点复习, 力求把各个知识点讲深讲透, 并辅以练习训练提高; 第三轮复习, 主要进行综合训练以试卷练习为主,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再度加强重点、 难点攻关。
我们知道备战中考是一场大战役,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个人的能力再强, 毕竟精力有限, 发挥备课组老师集体的智慧, 强化合作意识至关重要。
精诚团结, 共同探讨, 是我们初三备课组的共识。
具体教学中, 首先要做到四统一:
统一复习资料, 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复习进度, 统一教学检测。
除了以上四统一, 分点钻研, 资源共享, 是我们的一套卓有成效的做法:
(1)
依据中考的几大考点, 每位老师主备一个板快的内容, 每人搜集整理各自主备板快的资料, 提出自己的复习设想, 然后相互交流补充, 逐步完善, 力求复习效果最优化。
(2)
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研究备考中发现的新问题, 交流复习备考的经验。
(3)
每次模拟考试后, 做到集体阅卷, 整体比较, 遇到问题, 共同解决。
同时寻找共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再次出题, 巩固练习, 直到学生熟练掌握。
比如病句修改问题, 学生失分较大, 我们又集体搜集整理, 整合出一套病句专项练习, 进行二次三次巩固, 使学生对各种类型的病句都能熟练掌握, 在做题同时教学生寻找病因, 掌握技巧, 达到病句过关。
其次如句子仿写、 综合性语言类试题等都经过了反复的训练, 效果显著。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总复习计划行事,做到目标清楚, 步骤清晰, 经过今年中考的检验, 应该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我从第一轮复习中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第一轮 课本复习
夯实基础
认真分析 《课标》 及我省近几年中考考试题, 观察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 他严格贯彻、 渗透了“新课标” 的理念、 精神, 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复习中就要突出课文中的重点, 如字词、 文言文、 诗歌的复习, 力求贴近中考; 在课本复习中, 我们大胆取舍,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 “课本只是个例子” 。
这就是说课本只是载体。
我们在初三阶段教学过程中力求压缩讲授课本的时间, 俗话说得好: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从教学效果来说, 必要的舍弃是应该的。
这样就挤出时间尽量地多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机会。
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 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 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 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
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 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 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以古文复习为例, 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复习的指导思想是, 以课标 50 篇为中心, 紧紧围绕这一中心, 来带动其他文言文的旧知, 达到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具体做法是①精复习课标中出现的篇目, 夯实基础; 略讲其他篇目, 例如复习《出师表》 时, 讲到“以” 的用法时,就可以带连出《五柳先生传》 、 《马说》 中“以” 的其他几种用法; ②把历年中考课外古文选段编辑打印出来, 作为学生泛读材料。
尤其古文默写版块, 从第一轮复习开始就把各省市出现的古诗文默写打印出来, 每节课做四分之一页, 一直坚持到最后一节课。
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 我们始终相信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我们节省一切时间让给学生最广泛、 最自由的阅读, 因为只有读得多了学生才能有感悟, 才能有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
第二轮 专题训练
提高能力
专题训练是复习的重点。
对每个考点, 老师先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 然后精选部分习题, 老师先做, 以确保题目的典型性与规范性, 最后择取典型试题进行检测, 力争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然后及时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每次试卷都力求体现新中考的精神, 并经过全组老师的集体探讨, 使考试对后一段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有导向作用。
考试之后及时总结, 分析得失,调整教学思路, 制定下阶段措施。
在专题训练中, 我们认真研讨中招考试题型, 主要进行板块复习, 备课组充分学习《课标》 要求, 分析近几年的中招考试题, 特别是河南省的中招题, 对中招试卷进行板块分割, 精选试题, 从字词积累、 句子仿写、 病句修改、 材料题、
综合实践题、 、 记叙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诗歌赏析、写作等十大板块上专题课, 在专题课上, 着重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答题的技巧,教给学生观察出题人的意图, 共同总结某种题型的答题规律。
如仅记叙文阅读我们就归纳出十三种题型及其答题技巧, 有:
1. 注音、 字形题, 2. 词语语境义 3.概括语段事件 4.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5. 含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6. 概括人物性格品质 7. 关于主旨 8. 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9. 关于表达 11. 关于结构 12. 题目的作用 13. 相关拓展。
以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为例, 教会学生从结构和内容入手,结构方面可从设悬念、 引下文、 总结上文、 承上启下、 照应、 铺垫等角度答题,内容方面可从点明中心、 深化中心、 或突出强调表现了什么等方面答题。
再比如关于表达方面, 引导学生从描写、 修辞、 和写法等方面考虑。
这样学生答题可以有章可循, 语言也得到了规范。
在专题训练中学生摆脱了题海战术, 没有成为题奴, 而答题技巧却得到了提升。
第三轮 综合测试
查漏补缺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我们引导每个学生寻找自己的不足, 然后针对他们各自的不足寻找解决的途径, 并进行针对性的突破重难点训练, 使学生在知识和技巧上能查漏补缺。
在综合测试阶段老师们注重精选题, 不打题海战, 不让学生疲惫于题海之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
做测试卷有的放矢,遇到合适的卷子就整张练习, 有个别题型好的, 就只做针对型练习, 课堂中做到随练随讲随评, 要求学生多谈答题思路。
在复习的同时, 强化作文, 少练精写, 强调精品意识 作文永远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 , 对于作文我们没有在初三增加写作训练量, 仍然是双周一次大作文。
单周作文课时, 一节课用来给学生阅读, 一节课老师结合几篇满分作文来进行写作技法指导。
双周写的作文题目, 并不是信手拈来, 而是每学期开学初通过集体备课事先精选的、 有代表性的。
初三作文训练主要针对考场作文, 一篇好的考场作文确实涉及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审题立意能力、 选材构思能力、 行文布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一靠阅读和积累为之蓄能, 二靠长期连笔造就硬功, 但对初三有限的时间来说, 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倘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策略, 展露其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初三备课组齐心协力整理出“作文亮点
夺分之道” 如①巧拟新颖标题②善于整句开头③化用诗文名句④妙用韵语结尾⑤巧用修辞饰语言等考场作文攻略。
成文要多修改, 在修改中增加印象, 忌讳贪多嚼不烂, 边写边丢。
另外为了积累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摘抄, 每篇在 250 字到 300 字之间, 内容来源不限。
鼓励学生用红笔写点评。
说说你摘抄这一段的理由或者是你认为这一段
好在哪里,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不做统一要求。
“读书文摘卡” 既扩大课外积累,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又检查了学生是否读书, 还可以练字, 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
摘抄完并不等于了事, 我们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篇背诵。每星期上作文课默写一段自己的摘抄。
"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 同时也是一个理想的办法"。
初三一年下来有 40 多个星期, 我们背诵了 40 多个个精彩片段,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语言表现力。
大量的课外阅读, 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 使学生在读、 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
调整心态, 增强学生应变能力 中考考试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是一种心理测试。
由于考试时间的变更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 调整自己. 的心态, 这是每一个考生都要直面的问题。
作为老师适时为学生调整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爱因斯坦讲过:
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人格的伟大。
一定意义上说, 信心就是生命, 信心就是力量, 信心就是奇迹。老师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 提醒考生相信自己,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
学生在我们指导下, 在家长帮助下, 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终于取得中考的好成绩。
以上的一些做法其实并不新鲜, 很多兄弟学校也在做, 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实为是抛砖引玉。
衷心地希望通过这次交流, 大家能想出更多的好点子, 使我市的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总结一年的感悟美文 不知蕴藉几多载 蕴藉 几多 不知
热门文章:
- 酒店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8篇2024-12-07
- 2023年度大一上学期期末个人总结800字10篇(完整)2024-12-07
- 2023年高三综评期末总结8篇2024-12-07
- 四年级科学的教学总结6篇【精选推荐】2024-12-06
- 期末颁奖总结3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医院客服年终个人总结7篇2024-12-06
- 2023年度高校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12篇(2023年)2024-12-06
- 2023年有关学生期末个人总结7篇(范文推荐)2024-12-06
- 2023年度公司业务部年终总结10篇2024-12-06
- 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年度工作总结5篇【完整版】2024-12-06
相关文章:
- 记叙文欣赏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