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10篇

发布时间:2022-09-08 11:30:12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10篇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大学生信教原因和其利弊 大学生信教原因和其利弊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宗教的起源、本质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10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10篇

篇一: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学生信教原因和其利弊

 大学生信教原因和其利弊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宗教的起源、本质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研究表明,大学生信教现象呈升温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青年学子中有弱化现象。面对宗教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和冲击,如何帮助青年学子理性看待和处理宗教现象和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并坚定科学的信仰观,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释放压力,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信仰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提供一定的视角参考。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

 笔者以湖北省荆州地区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 500 份调查问卷,收回 485份,有效率为 97%。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7 至 24 岁;被调查者的专业构成涵盖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等。

 1.被调查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 485名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有 70 人,占被调查群体

 的 14.4%。其中,有 6 人信仰伊斯兰教,占被调查人群的 1.2%。道教 12 人,占被调查人群的 2.5%。信仰佛教的人最多,有38 人,占被调查人群的 7.8%,而***其次,有 14 人,占被调查人群的 2.9%。调查结果表明,女生信教的人数和比例低于男生。在 199 个接受调查的女生中,有 22 人明确表示信仰宗教,占女生被调查群体的 11.1%,占总的被调查群体的 4.5%;在 286 个接受调查的男生中,有 48 人明确表示信仰宗教,占男生被调查群体的 16.8%,占总的被调查人群的9.9%。在没有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 415 人中,有 51%的人表示“虽不信仰宗教,但对其有兴趣”,还有 30%的人表示“将来也许会信教”,只有 19%的人表示“信无神论”。2.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教的动机及影响因素。针对“您最初接触该宗教的动机”问题,有 35.2%的信教者选择“承袭家庭传统”;28.6%的信教者选择“寻找精神寄托”;14.1%的信教者选择“为了爱智求知”;16.5%的信教者选择“好奇心”;另有5.6%的信教者选择“为了健康,强身健体”。有关“促使您正式皈依宗教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统计表明,排在首位的是“在宗教信仰内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及归属感”,约占 41.5%;选择“因为受到某种神秘体验的感召”的有 19.6%,位列第二;选择“信教父母或家人的劝说”和“信教群体的感染”的各占 10.6%;选择“教义本身的感染力”和“接触教义后受益想要回报”的都占 8.5%。二、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教原因

 分析 1.环境变迁及其影响。从国际环境看,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地方高校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社会现状感觉无所适从,而信仰上的迷茫又使他们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依靠。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引发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裂变和碰撞;而就业的压力,竞争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部分人出现心理失衡。调查中,一些信教大学生表示对社会现状感觉困惑,而宗教规则及其所宣扬的理念,成为其获得内心和谐与精神抚慰的方法。从家庭环境看,家人信教也会对大学生信教产生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有63.6%的信教学生选择信教的原因是“受家人或邻居的影响”,22.5%的信教者选择信教的原因纯属偶然,另有 13.9%的信教者选择信教的原因是“自己的决定”。这表明,荆州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更多地是受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2.大学生宗教认知上的偏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宗教本质并不真正了解。在“您认为什么是宗教”这一选项中,65.8%的大学生选择“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24.2%的大学生选择“它在我的脑中很模糊,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3.5%的大学生选择“它就是迷信”;而只有 6.5%的大学生选择“它不是科学”。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根本不了解宗教的相关知识及宗教的本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宗教知识匮乏,只是被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

 吸引。例如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宗教最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之一。宗教大多教人弃恶从善,提倡”诚实”“善良”“尊重他人”“互助互爱”“不偷盗、不淫邪、不贪财、不妄语”等等思想。这些诫律在扬善抑恶、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意义。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冲突,当今社会,需要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有的同学不能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夸大宗教的作用。

 3.大学生寻求精神慰藉的需要。宗教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能给人某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查中,在“与不信教的人相比,您认为宗教信仰带给您什么”这一选项中,8.2%的信教大学生选择“体验到了与宇宙最高主宰者的关系”;11.2%的信教大学生选择“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佛、主”;37.3%的信教大学生选择“生活充满宁静和快乐”;43.3%的信教大学生选择“获得道德信念”。同时,由于部分学生放松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学习,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给学生思想的冲击,超过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大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困难,遭遇前途与情感的压力时,部分学生求助于宗教,以期获得精神慰藉。

 4.宗教独特文化魅力的吸引。宗教对自然、社会、人生

 有独特的诠释。这对求知欲强烈的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他们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接近宗教、审视宗教、甚至皈依宗教。大多数宗教都宣称是“善”的事业,宣扬劝善行善,利己利他。这对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大学生有吸引力。他们认为在宗教中可以寻求到宽容、慈悲和公正。人类保存的许多文化遗产,彰显出宗教文化艺术的魅力。许多旅游胜地开发“宗教资源”,展示宗教文化的典籍、教义、仪式、传说、雕塑、雕刻、绘画、建筑等等,彰显出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学生通过参观游览宗教旅游景点而对宗教文化产生兴趣;有的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研究宗教甚至信仰宗教。

篇二: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1 页 共 2 页 中国民族报/2009 年/9 月/1 日/第 006 版 宗教周刊· 论坛

 进入 21 世纪以后,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呈悄然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的高校尤其突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说到底是社会成员信仰问题的折射,西部地区的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更是宗教对整个西部地区社会影响的一部分。

 少数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少数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左鹏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

 何进

 当前,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一些“ 宗教文化追随者”,还有个别大学生皈依了宗教。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98 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 九五”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 13.4%;2003 年,北京师范大学**英副教授在对北京地区 10 所高校 2820 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信奉各种宗教的占9.2%。尽管不同调查的结果出入很大,但宗教信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动机

  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有:家庭的宗教背景,阅读宗教书籍,观瞻宗教礼仪,熟人、朋友的介绍,传教人士的引导。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动机主要是:

  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未解之谜,大学生有可能为宗教文化的永恒魅力所折服。

  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的需求。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与他人保持顺畅的交往。但在现实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往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与困惑。宗教团体中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可能使他们中的个别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寻求心理抚慰的实现。当代大学生会面对诸多需要他们独自处理的问题,当他们无法解决、无法承受而又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时,常会引发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此状态下,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需要一种依赖感。宗教可以为他们提供超脱于现实之外的一种稳定心态,从而使其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与磨难。

  把握人生存在的意义。人是有理性的高等动物,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的人群,更是经常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在对这些终极问题的追寻和探究中,宗教超越现实的崇高感、神圣感,对拥有激情并正在寻找人生意义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现象的认识和态度

  对于大学生信教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我们要有一份清醒的认识,既不能惊慌失措,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首先,对待部分大学生信教,应该抱以尊重的态度,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高校中得到贯彻执行。

  其次,根据高校教育和管理的特点,依法开展对高校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方面,在尊重信教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引导他们合法地过宗教生活, 鼓励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阐释,并身体力行,成为大学生中敬业好学、克己奉献的典范。另一方面,要严厉制止和打击校内外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最后,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有针对性地突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 使大学生在 “ 宗

  第 2 页 共 2 页 教升温” 的社会大环境中处变不惊,自觉做出正确选择。

篇三: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mp;gt; 才智 /29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日趋多元化,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已经深入到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其社会影响呈逐步扩大趋势,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宗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命运。基于此,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提高对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我们设计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问卷”,在吉林省部分高校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分三个方面报告如下:一、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基本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 1400 份,回收问卷 1309 份,有效问卷为 1309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5%。(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男性人数 482 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36.82%;女性人数为 827 人,占 63.18%。2.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理工类学生464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35.45%;文史类学生 650 人,占 49.66%;艺术类学生 195 人,占 14.89%。3.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农村生源人数为470 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35.91%;城市生源人数为 839 人,占64.09%。4.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党员人数为 91 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6.95%;团员人数为 1166 人,占 89.08%;群众学员 44 人,占 3.36%;其他人数为 8 人,占 0.61%。5.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550 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42.02%;大学二年级学生为 324 人,占 24.75%;大学三年级学生为 287 人,占 21.95%;大学四年级学生为 148 人,占 11.28%。6. 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家庭月收入在 2000元以内的学生为 325 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24.83%;家庭月收入在 2000-5000 元的学生为 626 人,占 47.82%;家庭月收入在 5000-10000 元的学生为 268 人,占 20.47%;家庭月收入超过 10000 元的学生为 90 人,占 6.88%。7.在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的汉族学生为1214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 92.74%;少数民族学生为 95 人 ( 满族 41 人,朝鲜族 23 人,蒙古族 7 人,回族 7 人,维吾尔族 4 人,土家族 4人,壮族 2 人,水族 2 人,锡伯族 2 人,苗族 2 人,哈萨克族 1 人,藏族 1 人,布依族 1 人,彝族 1 人 ),占 7.26%。(二)信教大学生构成情况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 86 人信仰宗教,占调查总人数的 6.57%。

 按性别划分,男生 32 人,女生 53 人;按生源划分,农村 35 人,城市 51 人;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 3 人,团员 76 人,群众 6 人,其他 1 人;按科类划分,理工类学生 39 人,文史类学生 35 人,艺术类学生 12 人;按年级划分,大学四年级学生 6人,大学三年级学生 24 人,大学二年级学生 32 人,大学一年级学生 24 人;按家庭收入水平划分,家庭收入在 2000 元以内的有21 人,2000 元至 5000 元的有 39 人,5000 元至 10000 元的有 15 人,10000 以上的有 15 人;按民族划分,汉族学生 70 人,其他少数民族总计 16 人。由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校信教大学生比例不高,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参与宗教活动。大三、大四信教学生相对多一些,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信教多一些,团员大学生信教占有很大比例,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个别党员学生信仰宗教。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考验。(三)大学生信仰教类情况在有宗教信仰的 86 名大学生中,信仰***的 35 人,占信教大学生总数的 40.69%;信仰佛教的 29 人,占 33.72%;信仰伊斯兰教的 6 人,占 6.97%;信仰其他宗教的 16 人,占 18.62%。佛教、***是中国公民宗教文化信仰中最主信最主要的信仰类型,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大学生信仰教类也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在调查宗教信仰是否对学业产生影响这一问题时,38 人认为有积极的影响,比例为 44.18%;5 人认为有消极的影响,比例为 5.81%;43 人认为无影响,比例为 50.01%。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信仰宗教更多的是为了修生养性,寻求心灵慰藉,强化自身的群体归属感,信教并没有给学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一)大学生对宗教的基本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 729 人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占被调查人数的 55.77%;有 115 人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一种荒诞的学说”,占 8.78%;有 274 人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占 21%;有 191 人认为“说不清楚”,占 14.45%;有 705人认为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最终会消亡”,占 53.8%;有 627 人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知识“互通有无,没有矛盾”,占 47.9%;有 935 人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之间不存在冲突,占 71.4%。上述统计数据看出,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对待宗教,能站在发展的角度认识宗教。但也看出许多大学生对宗教与迷信的关系缺乏准确的辨别能力,对宗教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把宗教与科学、宗教与共产主义混为一谈。(二)大学生对宗教持有的态度在调研中,对 1223 名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问卷得知,有 166人对周围信教同学表示“非常理解”,所占比例为 13.57%;有522 人表示“基本理解”,占 42.68%;有 430 人表示“不理解也不反对”,占 35.16%;有 51 人表示“不理解”,占 4.17%;有54 人表示“鄙视”,占 4.42%。在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有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报告臧丹

 李刚

 东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生宗教传播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3B70)阶段成果。摘要:大学生宗教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本课题采用问卷、抽查、访谈等调查方式,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为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观教育提供了详实的客观依据和事实基础。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 才智 /30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408 人表示在学校有人向其传教;当周围同学向其介绍宗教知识时,有131人表示“认真聆听”,占总人数的10.71%;有699人“出于礼貌听他们讲”,占总人数的 57.15%;有 165 人表示选择“出于好奇心听他们讲”,占总人数懂得 13.49%;有 228 人选择“直接拒绝”。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包容和理解态度,正确对待具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尊重信教同学的自主选择。一方面说明学生充分尊重信仰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与高校广泛接纳和包容多元文化有关,当然不排除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信仰宗教的暧昧心理。(三)大学生接触宗教的主要途径问卷调查显示,在 1223 名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有 408 人在学校有人向其传教,占无宗教信仰大学生的 33.36%。向大学生传教的人员中,有 182 人是本校信教同学,60 人是校外信教同学,13 人是国内教师,81 人是校外宗教人士。在有宗教信仰的 86 名同学中,有 42 人来自于“家庭、朋友人际圈介绍”,占信教人数的48.83%;有7人是“宗教组织的宣传”,占信教人数的8.14%;有 13 人是“阅读宗教类的书籍杂志,网络传播等”,占信教人数的 15.11%。从中不难看出,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来自于家庭、朋友等人际圈的影响,身边信教同学传教是个重要因素,大学生自身广泛接触有关宗教方面的典籍,以及网络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四)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动机据调查统计,在 86 名信教大学生中有 42 人来自于家庭、朋友等人际圈的影响,所占比例为 48.83%;有 6 人是为了“消灾免祸”,占 6.98%;有 5 人认为“信教就是信真理”,占 5.81%;有17人认为是“一种精神寄托”,占19.77%;有17人选择为“其他”,占 19.77%。其中 66 人认为拥有宗教信仰是“理性的”,占信教总数的 76.74%,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信教大学生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朋友的影响,是大学生信教的重要因由。一部分信教大学生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宗教本身具有的“善”“美”因素,为大学生精神追求提供了方向。宗教的心理慰藉功能也迎合了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的某种心理需要。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教是一种理性选择,说明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尊重。(五)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形式在信教大学生中,有 13 人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一周超过4 次”,占信教人数的 15.11%;有 1 人“一周 3-4 次”,有 3 人“一周 2-3 次”,有 25 人“一周 1-2 次”,有 44 人表示“从不参加”,占信教总数的 51.16%。在调查信教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方式方面,有 8 人表示“参加集体活动”,占总数的 9.30%;有 16 人进行“祷告”,占总数的 18.60%;有 27 人表示“去教堂”,占总数的 31.39%;有 35 人进行其他宗教活动,占总数的40.71%。在调查是否参加因宗教而组织的游行等集体活动上,有10 人表示参加,占总数的 11.63%;有 76 人表示不会参加,占总数的 88.37%。以上可以看出,多数信教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频率不高,相当一部分信教学生从不参加宗教活动。同时,大部分信教大学生能够把握好参与宗教活动的分寸,对应该做什么,不宜做什么,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三、几点思考和建议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已经深入到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必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既要正确把握高校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又要客观地理性地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而不懈努力。(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引导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历史、参观革命胜迹地、体验中国经济社会巨变、体察城乡人民安居乐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和报国之志。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把个人远大理想与国家宏伟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体力量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力量,我们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我们每个人才能有大作为,我们的大学生才无愧于国家的宝贵财富。(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们认识宗教本质的重要理论基础。要通过各种有效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宗教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将随着人类的高度文明而消亡。要让大学生坚信,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个人理想的实现既依赖于外部环境的优劣,更决定于主体精神和力量的发挥。要在大学建立一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队伍,设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机构,开设必要的宗教专业课,让学生通过正确途径学习了解宗教知识,消除对宗教的距离感、神秘感和好奇感。(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还要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排解学生内心不良心理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普查和家庭状况调查,及时发现并正确干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反馈,并采取相应教育措施。要抓住重大节日、假期返校、期末考试、毕业离校等易发心理问题的节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疏导其内心的抑郁焦虑情绪。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通过开辟宣传专栏、举办讲座、制作心理宣传网站等系列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四)加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专业介绍会、经验交流会、复习动员会、学习分析会、科研公关、高层次专业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要加强寝室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班级是大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要提高寝室活动质量,营造温馨健康的寝室氛围。要依托班级开展社会调查、文体赛事、节庆联欢等活动,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通过寝室和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朋友的关怀。要调动各种有效资源,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知识的宣传。(五)加强抵御宗教渗透能力建设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下转 32 页)

 > 才智 /32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上接 30 页)活动。”包括不得在校园内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在教室、寝室和校内公共场所召集信教同学读经、做礼拜,不得动员原本不信教的同学去宗教场所等。宗教渗透是国家明确规定的非法活动,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并通过建立长效预警和监管机制,有效抵御各种宗教渗透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体制结构调整、利益格局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必然显现出来,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研究探索和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立足高校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不断创新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对策。参考文献:[1] 邓雪姣 .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现状调查——以青海省高校为例 [J]. 前沿 ,20...

篇四: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班

 级:

 08 级

  电科一班

 小组成员:

 ×× ×

  ×××

 ×××

 时

 间:

 2011 年 5 月

 南京××大学××学院

  一、 调查背景

 人类信仰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 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目前大学生对于宗教问题看法上呈多样性趋势, 很多学生对宗教问题有浓厚兴趣, 继而影响个人社会观, 价值观。

 因此, 研究宗教信仰在学生中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经济、 文化、 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调查目的 1. 了 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 与宗教信仰的看法;

 2. 认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的深层影响;

 3. 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 民族振兴的潜在联系;

 4. 思考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利与弊, 讨论原因寄改良方法;

 5. 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 与民族性格, 文化结构的内在联系。

  三、 调查方法  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确定基本思路, 样本数量;

  结合经费及各种情况, 确定通过网络发送问卷, 上街发放问卷方式调查;

  回收问卷后, 分析数据, 并结合调查目的讨论总结;

  撰写调查报告。

  四、 样本构成 结合互联网问卷调查便捷的优势, 小组确定每人发放 100 份问卷(共 300 份), 通过人人网, qq 空间, 邮件的方式发放给各自同学。作为补充, 上街发放 50 份问卷。

 问卷回收后, 有价值问卷达 279 份。

 网络被调查学生基本上分布于江苏省各大专院校, 大街发放问卷为紫金学院及周边学校。

  五、 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调查格式文件来自于网络, 问题及数据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填写。

 第 1 题

  你的年龄?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大一 62

 22. 2% 大二 46

 16. 5% 大三 43

 15. 4% 大四 81

 29% 其他 47

 16. 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2 题

  你的性别?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男

 183

 65. 6% 女 96

 34. 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3 题

  你有宗教信仰么? 如果有, 请选择; 如没有, 请选择最后一项。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佛教 24

 8. 6% *** 11

 3. 9% 天主教 4

 1. 4% 伊斯兰教 2

 0. 7% 其它宗教 6

 2. 2% 不信教 232

 83. 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4 题

  你对于宗教是如何理解的?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文化历史的产物 150

 53. 8% 对神圣物的信奉和崇拜 50

 17. 9% 唯心主义产物 16

 5. 7% 愚昧的精神鸦片 9

 3. 2%

  第 5 题

  你对宗教有何看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有益无害 33

 11. 8% 有害无益 2

 0. 7% 无益无害 38

 13. 6% 看情况, 有益也会有害 198

 71% 不清楚 8

 2. 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6 题

  你是否了解宗教教义教规及经典文献?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了解 9

 3. 2% 一般了解 210

 75. 3% 从未接触过 60

 21.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7 题

  你信仰宗教的原因 (或者你认为其他同学信仰宗教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家庭环境的影响 77

 27. 6%

 民族风俗的影响 43

 15. 4% 宗教文化和道德的独特魅力 36

 12. 9% 社会上的宗教书刊、 宗教活动以及媒体上对宗教的宣传 11

 3. 9% 寻求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 105

 37. 6% 对现实社会的各种不正之风感到不满和失望 7

 2.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8 题

  你对于大学生信教有何看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赞成 28

 10% 反对 13

 4. 7% 无所谓 238

 85. 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9 题

  你认为神是存在于世上的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存在 82

 29. 4% 不存在 91

 32. 6% 不清楚 106

 3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0 题

  你去过宗教场所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经常去 21

 7. 5% 曾经去过 209

 74. 9% 从未去过 49

 17. 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1 题

  你为什么会去宗教场所(或者你认为其他人为什么会去)

 ?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游览参观 127

 45. 5% 好奇心理 40

 14. 3% 参加宗教活动或仪式 69

 24. 7% 进行宗教社交 10

 3. 6% 其他 33

 11. 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2 题

  你收到过宗教宣传品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经常收到 12

 4. 3% 曾经收到过 158

 56. 6% 从未收到过 109

 39. 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3 题

  你平时接触到的宗教宣传是通过何种渠道?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书籍、 电视等媒体 111

 39. 8% 散发传单 39

 14% 家人或朋友的宣传 79

 28. 3% 其他 50

 17. 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4 题

  你认为宗教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可多选)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给人以心理寄托, 使人有精神依靠256

 91. 8% 可以拯救灵魂, 使人免于堕落 95

 34. 1% 消灾去祸, 保人平安 22

 7. 9% 可以使升学、 就业、 财运顺利 11

 3. 9% 获得温暖救助 94

 33. 7% 使人将精神寄托于虚幻, 不利于在现实生活中的健康发展 74

 26. 5% 没有影响 24

 8. 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5 题

  你认为宗教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可多选)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使社会稳定, 拢聚人心 116

 41. 6% 教人善良向上, 提高人民素质 125

 44. 8% 将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混淆, 扰乱社会治安 90

 32. 3% 扰乱社会秩序 27

 9. 7% 其他 113

 40.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6 题

  你认为所谓的“运气”, 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必然中的偶然 163

 58. 4% 是通过人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50

 17. 9% 是神的安排 9

 3. 2% 是由说不清的神秘力量造成的 31

 11. 1% 不知道 26

 9. 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7 题

  你过圣诞么? 了解圣诞节的来历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过圣诞, 了解来历 107

 38. 4% 过圣诞, 但不了解来历 27

 9. 7% 不过圣诞, 但了解来历 122

 43. 7% 不过圣诞, 也不了解来历 23

 8. 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第 18 题

  你对于不信宗教的人庆祝圣诞节等宗教节日的行为有何看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瞎胡闹 26

 9. 3% 可以借此机会联络感情, 不无不可108

 38. 7% 都是节日, 有什么关系 125

 44. 8% 没看法 20

 7. 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79

 六、 分析与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 可得出一下初步结论:

  绝大多数大学生无宗教信仰, 信仰宗教学生中, 佛教比例最重;

  大多数学生对宗教持包容态度, 无信仰的同学基本不会对有信仰的产生偏见;

  基本认为宗教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具有文化和人伦研究价值;

  认识到宗教对人心起到聚拢作用, 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

 但

 处理不当, 有威胁政治安全的可能;

  中国的宗教信仰者多为弱势群体, 信仰宗教寄托精神实为对于现实生活不满, 这也是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

  大学生属于思想认识比较先进的集体, 能够辩证的分析宗教的利弊, 不会因宗教中有些自己不认可的观点而全盘否定宗教在人类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 随着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大学生不在单纯的将宗教视为传统意义上宣传特定教义的宗教, 而把宗教当成娱乐、 文化、 各民族价值观的载体。

 学生可能不信仰某宗教, 但是对于某些宗教活动带有欣赏态度。

 他可以摆脱束缚, 欣赏好几种宗教, 并且对于宗教中不合理成分置之不理, 不许遵守。

 分题讨论:

 当代大学生在长期唯物辩证的教育下, 基本不会认可神论观点。但并不否定其中文化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各种文化汇聚与学生身边, 学生基本不会因某一文化而改变自身价值观。

 因为就算受了某些思想的干扰, 刚要在脑中生成新思想的时候, 另一波不同观点的思想又在身边出现。

 故学生们的态度更加兼容并包, 从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宗教信仰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

 其实, 不仅是宗教, 大家对政治制度、 性文化、 人生意义等重要问题的态度也变得些许“无所谓”。

 他们所说的无所谓, 并不是毫不关心, 而是相对与以前的那种慎重, 敏感而言, 多了几分随意, 我认为现代人的生活就应该这样,不被教条话。

 有人会说, 这会影响文化根基, 会导致社会混乱。

 文化根基不是让一个名族的人学一种文化, 如果这样, 会让一个民族更愚昧。

 尼采说,“道德使人落后”, 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文化向特定方向发展越深, 成就越多, 但并不代表人会快乐, 因为文化是没有谬论的什么文化都值得研究, 欣赏。

 我认为, 如果一个民族在文化上和其他民族有巨大差距, 产生了很多成就, 但是, 那足以证明这个民族经历了与其他民族非常不同的发展方式, 而一种文化再正确, 也

 不适合所有人, 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深受其害!

 所以, 一个尊重人权的民族, 文化一定是多元的。

 所以, 宗教文化的进入, 对中国是有好处。

 导致社会混乱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 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深受封建文化毒害, 认为社会稳定必须控制思想。

 还有一种就是权利拥有者。

 这种说法还明显暴露出无视法制的态度。

 他是坚定的人治支持者。

 任何社会, 只要法制完善, 就完全不会害怕解放思想。

 对于宗教影响政治稳定的观点, 也必须一分为二的看, 当前中国经济不发的情况下, 对于宗教信仰的原因, 文化的部分少, 穷困的部分多; 一些人通过宗教寄托精神来缓解物质缺乏的情况对于执政者来说实属无奈。

 党和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尤其在当前经济尚好的情况下, 应着重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再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中, 必须做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杜绝****, 官僚作风。

 历史事件证明, 因宗教产生的****根源绝不是宗教本身, 把责任完全推卸到宗教上毫无意义。

  七、 小结与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小组成员知道了调查的不易, 也得知调查结果不一定和想象的结果一样, 这反映的调查的重要性。

 关于宗教信仰, 我们了解更加深刻。

篇五: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 及

 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探索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措施: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观;加强宗教知识宣传,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信仰的本质;依法加强高校宗教管理,营造良好科学的育人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信仰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价值信仰,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宗教问题日趋凸显,

 宗教已渗透大学校园,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在 2016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因此,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已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河北高校为例,根据 XX 的调查分析,有 13%左右的在校大学生有信教倾向,其中有 11.5%的人经常参加宗教活动,有 21.3%人偶尔参加活动。以 XX 地区高校为例,根据廖志城、谢小芬的调查分析,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人数就占到了被调查总数的 30.98%,并呈现出信教行为隐蔽、对宗教兴趣浓厚等现象。以河南地方高校大学生为例,根据 XX 调查结果显示,24%的大学生不定期参加过宗教活动,仅有 3%的大学生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完全信教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到 4%,且大多与自身的民族传统和家庭背景有关,大部分学生只是对宗教感到好奇,了解甚少。以 XX 师范大学为例,根据赵图雅等人的调研显示,关于“大学生潜意识里对宗教信

 仰意向”的问题,64.4%的大学生会选择佛教,19.6%的大学生选择***,13%的大学生明确目前有宗教信仰,仅 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宗教意向。以西部多民族聚居区(XX 区)大学生为例,根据 XX 等的调查,X 名大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占 43.1%,不信宗教的占 56.9%。比如有学者在对XX省内不分区的X所高校的研究中发现有“11.7%的学生明确认为自己信仰宗教, 8.5%的学生经常去宗教活动场所。”以 XX 某高校为例,信仰宗教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1.8%。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不论是在东部发达地区高校还是西部高校,不论是在普通高校还是民族学生集中的高校或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较为明显。陕西省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人数较多,宗教信仰大学生人数也相当可观。从数量和人数上看,大学生中的宗教信徒人数呈显出继续增长的事态,已经发展为高校必须面对的情形,必须引起特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校必然高度重视,加强教育引导。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1 、大学生信教中存在的问题

 从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总体上呈现理性化趋势,对国家的宗教政策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对其它民族的宗教表现出尊重和认同的态度。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比较模糊,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不够了解,仍存在盲目信教的现象;二是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宗教政策有错误的理解,对党员不能信教问题存在疑惑或不认同;三是大学生对宗教和科学的界限把握不够清楚。

 2 2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周围环境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全世界的宗教思潮也走进了中国的国内,旧和新的利益机制、秩序规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的同时,宗教思想理念的冲突和矛盾长期共存。宗教思想的差异有时候愈演愈烈,其中受宗教影响的更多是大学生。大学生接受各种各样的宗教思想的碰撞,加之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与信仰的迷茫,在大学生活中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困惑和困难。据 XX 等调查,信教大学生中跟随同学加入的占 17.2%,还有的 26.7%的大学生因生活感到迷茫困惑与周边人发生矛盾时在校外加入宗教。大学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从而导致变成宗教信徒。

 第二,家庭教育環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知识的获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多数学者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统计分析,大学生信仰最多的宗教类别与其父母和亲属信仰的宗教类别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且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信教是受家庭传统及家庭成员的影响。据 XX 等调查,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有56.7%的是在父母家人信仰影响下加入宗教的,这部分大学生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且随着时间推移很难改变,且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也较高、时间持久,宗教信仰也比较坚定。据 XX 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渠道中家庭原因占37.7%,内心需要、精神寄托的理由约占 27.9%,消灾免祸、朋友宣传或介绍占 19.7%,保平安的理由约占 14.7%。

 第三,大学生自身心智不成熟。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开放,渴望接受新鲜事物,并且能快速的投入。但是,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人生信仰、性格知趣和心理素质都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感到迷惘。随着大学生应试教育的结束,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前所接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与对精神慰藉的渴求,使得大学生接触到宗教后,对宗教强烈的好奇心和宗教心灵慰藉的作用也成为吸引他们信仰宗教的原因。据调查,大学生信仰

 宗教的原因,认为信仰宗教使人有希望和精神依靠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比例的 36.12%。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不足。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一直是我国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共产主义信仰”这一概念也为大学生所熟知。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部分大学生知之甚少,对国家所倡导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所耳熟能详,但却对宗教信仰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正面的理论说教,轻反面的问题剖析,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满足学生的思想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应对策略 ******在 2016 年全国宗教会议上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因而,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型态势,高校应当坚持“管”“导”结合的工作方针。

 1 1 、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观

 高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 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信仰,帮助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观。在 2016 年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的努力来完成。社会要营造和谐的氛围,积极营造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环境;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理性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科学精神,以现代科学的理念去认识和解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复杂现象,不偏信,不盲从;家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辨别是非及理性的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人格。

 2 2 、加强宗教知识宣传,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信仰的本质

 据 XX 的调查分析,在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在调查“信教与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否冲突”时,60.5%的大

 学生认为有冲突,39.5%的认为无冲突。[引导信教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把握新时期我国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既是维护我国的宗教安全、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在 2016 年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高校要利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重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开展对宗教文化知识宣传的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是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和知识讲座,在信教学生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全面的了解。二是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开展宗教教育,学习宗教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清宗教的本质,对宗教信仰有一更加合理、理性的态度。

 3 3 、依法加强高校宗教管理,营造良好科学的育人环境

 ******在 2016 年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

 广大信教群众。”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引导和管理,尤其是学校的统战、学生管理部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和引导,积极引导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依法管理高校宗教事务,净化涉及宗教因素的社会环境。

 4 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中,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思想极度空虚、精神无所寄托、日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困扰无处释放和发泄、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情况下信教的。因此,高校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抗挫抗压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合理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或難题,排出心理障碍,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使青年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心理温暖与关怀,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篇六: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Vol. 36 2,2014【教育与改革】近三年国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综述徐  俊(蚌埠学院 人文社科部, 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学界多年来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

 及时把握该论题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对于调整或引领学界的研究取向尤为重要。

 鉴于此,文章基于主要研究视域与方法、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成因、对策以及反思与展望这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和简要评价近三年国内学界已有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对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4)02⁃0264⁃05  收稿日期:2014⁃02⁃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章程与中国高校教育信仰制度建构研究”(10YJA710034)和蚌埠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微观权力视域下大学生宗教信仰生成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2013SK10)。    作者简介:徐俊(1978⁃),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信仰及其教育等研究。    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是近些年来我国学界探讨的主要焦点之一,之所以如此,既是源于当下中国社会部分民众信仰危机的晕轮效应,又是出于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信仰状态的集体关照与深刻反思。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未来脊梁,他们的精神信仰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状况和价值取向。

 因此,为便于学界及时把握有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前沿研究动态,实现对该论题的方法创新、范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特将近三年来国内学界对这一论题的探讨成果加以系统梳理和简要评价。一、主要研究视域与方法    问题切入的视角及其解读的方法,对于深入分析和掌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实质、特征以及原因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到人们对其的评判结果以及由此作出的应对策略。

 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则是立足点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效果,对于问题的研究出于不同的观察视域和分析方法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某种差异性。

 综观近三年的研究,可知针对该论题的研究视域与分析方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首先,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4转变。

 综合已有研究文献可知,近几年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正日益凸显,即学界正越来越多地采用诸如宗教心理学、宗教行为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等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展开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探讨,且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这一方面是秉承当今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该领域研究视域与分析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否则,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就很难跨越以往学界的既有观点。其次,由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转变。

 这里所谓的宏观研究主要是指以往学界偏重于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采用笼统、单一、浅层的模式化进行分析和解读。

 正因为意识到宏观研究视域和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学界逐渐转向对诸如大学生不同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信仰不同宗教的问题、宗教信仰生成机理等以前被忽略或未引起注意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可以说,这一现象是当前国内学界破除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一锅煮”等传统研究陋习的开始。再次,由理论解读向实证研究转变。

 以往,国内学界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比较注重理论上的逻辑思辨,这虽然有助于对该论题的定性研究,但却往往使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因缺乏具体实证数据的支撑而说服力不强,致使对该领域的研究未能上升到真正科学化的操62

 2014. 2 第 36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入”表示认可的信教者高出非信教者 2? 5%;对“不能因私利而违反规则和道德”持认同态度的信教者高出非信教者 3? 3%[2]35。

 另据调查显示,在 107 名大学生***中,“相信‘神的指引’的人由初始信教时 15? 9% 上升为现在的42? 99%”[3]。其三,信仰行为践履率增多。

 从近年学界研究来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程度地践履宗教信仰的行为呈多发态势。

 调查显示,在吉林省 1326 名受访学生中,53? 49% 的***经常参加宗教活动,而从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仅占 6? 98%[4]139;在山东省 900 名受访学生中,有近 50% 的宗教徒经常或偶尔参加宗教活动[5];在福州地区 600 名受访学生中,有 69%的信徒参与寺庙烧香拜佛,41? 19%的参加祭拜祖先等民间信仰活动,17? 2%的参加礼拜活动,而没 有 参 与 任 何 信 仰 仪 式 或 活 动 的 仅 占13? 98%[6]。其四,信徒性别比男性化上升。

 从以往学界的研究来看,女生要比男生更容易因挫折、情感、心理等问题而皈依宗教信仰,这几乎已成定论。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男生信仰宗教的比例已接 近 甚 或 超 过 女 生。

 譬 如, 在 北 京 市30 911名受访学生中,8? 5% 的男生和 8? 6% 的女生信仰宗教[7];在福建省 532 名受访大学生中,男生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大约为 50%,而女生仅为 20%[8]15;在湖北荆州 485 名受访者中,9? 9%的男生信仰宗教,明显高于 4? 5% 的女生[9]。其五,信徒身份政治化增强。

 这主要是指信仰宗教的党员或团员大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已被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调查数据显示,在党团员占 97? 4% 的海南高校 880 名被调查者中,52? 8% 的认为党员可以信仰宗教[10]41;在辽宁省 333 名被调查学生中,17? 8%的学生党员明确表示信仰宗教,66? 7%的党员和 60? 9% 的团员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冲突[11];在党团员占95? 2%的福建省 997 名大学生中,94? 5% 的信仰宗教[12]76];在团员占绝大多数的2 064名湖北省大学生中,34? 24%的信教学生认为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没有本质差别,41? 30%的说不清楚[13]。最后,信仰途径多样化明显。

 这是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最为显著的特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作水平。

 相反,更多的结论不是出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就是缺乏针对性、真实性或可操作性。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心理实验等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正逐渐被有效运用。最后,由外因研究向内因研究转变。

 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往学界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过多地从外因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探究。

 尽管取得了不少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侧重于主体内因的探讨却相对欠缺。

 然而,近几年的研究现状表明,以心理需求维度为代表的注重信仰生成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的研究取向正逐渐受到更多学者的青睐,尽管这种转向只是初露端倪。以上所列四个转变,虽然不够全面,但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近三年国内学界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上所采用的研究视域及其方法的发展态势。

 当然,这些转变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至今学界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等问题上的探讨依然历史痕迹较深。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特征    “宗教热”是近年我国大学生中最具争议性与令人费解的“悖论”现象之一。

 换言之,虽然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增加,但信仰宗教的人数不少反多。

 这已成为国内学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学界基于不同层面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大致呈现以下六大特征。其一,信仰动机非功利化渐显。

 以往学者大都将功利化作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动机之一,但近年来的研究却揭示出非功利化动机的权重在上升。

 调查显示,在安徽 1600 名被访学生中,81? 8% 的认为宗教能“给人以心理寄托、精神依靠”,仅 24? 6% 的认为宗教可以拯救灵魂、消灾去祸或财运顺利[1];在青海省 585名被访学生中,69? 4% 的信教者是出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寻求精神寄托”,而出于“消灾免祸”的只占 8? 8%[2]34;还有数据表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都易于信仰宗教。其二,信仰心态虔敬性加深。

 信仰动机非功利化日益凸显,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心态。

 调查显示,在 600 名被访者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的信徒比例高出非信徒的 9? 8%;对“依法取得劳动收562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Vol. 36 2,2014之一。

 调查显示,在吉林省 134 名信教大学生中,15? 67%的通过宗教书籍,29? 10% 的通过网络或广播,38? 06% 的通过教会或教职人员,10? 45%的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或传单,6? 71%的通过游览宗教圣地[4]139;在山东省1 049名被调查者中,40? 5% 的信教者通过亲朋好友介绍,17? 6%的通过宗教组织宣传,21? 6%的通过阅读宗教类书籍杂志,8? 8%的通过互联网,11? 5% 的通过其他途径[14];安徽省 556 名被调查者中,30? 8%的通过城市教堂,21? 8% 的通过农村老家,19? 1%的通过宗教会所,15? 6%的通过网络,5? 4%通过校园宗教协会[15]124。三、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    尽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并不十分普遍,但所呈现出来的新迹象却引发诸多学者的持续关注。

 依照常理,科学文化知识的提升应该能够有效阻止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皈依,可实际上却出现相反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界近几年在以下五个层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第一,家庭层面。

 家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跨入陌生世界的起点,因此其文化氛围及其关系架构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家庭的信教气氛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常“正向熏陶渐染”和“反向问题推动”是其影响的主要表现。此外,亲朋好友的引导也是大学生走向宗教信仰的有力推手[16]。

 还有学者提出,家庭传统信仰的潜在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受此影响,大学生从小就接触宗教及其活动,在其成长的关键期逐渐将模仿式或被动式的宗教实践个体化、内在化和主动化[17]。第二,学校层面。

 目前,多半学者都不同程度地认为高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学者指出,因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式微、为了解宗教文化知识而被迫通过信仰宗教等非正规渠道、受学校正规社团组织的排挤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宗教组织成为部分大学生交朋识友、联络感情和寻找寄托的重要途径[18]35。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方法简单、理论偏于灌输、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缘故,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的需求,导致部分人的信仰选择产生了偏差[19]。第三,社会层面。

 近些年社会矛盾的增多6与价值评价标准的扭曲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了负面影响。

 有学者指出,面对物质的贫乏、精神的空虚、家庭与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失调等现象,部分大学生为逃避现实而逐步走近宗教[20]5⁃7。

 还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所滋生的诸如贫富分化、****、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对于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加上他们无法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致使其原有的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处于“信仰真空”状态,很容易引发他们的精神或信仰危机从而信教[21]。第四,个人层面。

 内因的变化是促发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关键性因素。

 有学者指出,对于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大学生而言,宗教的教义、历史、仪式和活动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需要[12]34⁃35。

 有学者认为,满足好奇心、寻求社会支持和归属、宣泄情感与获得心理慰藉、实现自我追求等是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20]5⁃7。

 还有学者认为,价值观念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潜在诱因,而部分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欠妥、抗挫力和承受力低下以及外在心理疏导机构和机制欠缺,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宗教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介入提供了机会[22]。最后,宗教层面。

 对于大学生来说,亲近或皈依某种宗教信仰不仅是其自身的内在需要,而且还受到宗教的教义、文化、仪式和活动所具有的神圣、魅力或超脱等特性的影响。

 对此,有学者指出,惩恶扬善的宗教教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和谐友好的教友关系,宗教的这些特色对于那些渴求知识、遭遇挫折、崇尚虚幻或缺乏志向的大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致使其有意或无意地投入宗教信仰的怀抱[8]17。

 还有学者指出,由于宗教具有信仰祈祷或信仰治疗等心理功能,如果大学生在模仿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其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效用,那么他们就会对宗教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甚至出现皈依宗教的现象[23]。四、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如上所述,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每一种因素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正因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产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62

 2014. 2 第 36 卷 哲学社会科学版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27]。第四,树立科学看待宗教及其信仰的理念。对此,学者吉玉娇等提出,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宗教政策、宗教知识以及当前我国宗教形势的教育,探索新形势下爱国宗教团体在应对其宗教信仰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要建立宗教事务部门与学校管理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28]。学者闫杰等认为,我们在慎重对待宗教及其信仰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关注宗教。

 为此,既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加强对他们的无神论教育,也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心态[29]。

 还有学者认为,必须鼓励大学生全面了解宗教的本质、作用、影响以及传播的规律,同时帮助他们把握有关宗教信仰的法律法规[20]7⁃8。以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宗教自身的维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其间大部分意见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当然也有些具体观点仅具有理论探讨意义。

 除此以外,学界还从其他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比如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探讨。

 总之,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既要审慎对待之,又要综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的积极功能,以此推进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构建。五、反思与展望    综观近三年国内学界的研究文献可知,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探讨工作,不论是在分析视域、研究方法,还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的设计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

 这为今后更深入、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探讨...

篇七: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墨圜201 5年第1 4卷第1 5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究口李浩然王楠【内容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借助媒体,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河北省统一战线学会重点研究课题“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 编号:J TZBKT一201510) 成果。【作者简介】李浩然(1980.4~),男,黑龙江绥化人;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讲师,硕士王楠( 1986.3~) ,女,河北张家口人;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助教,硕士大学生是青春朝气的群体,也是意识逐渐独立成熟的群体,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容易受到来自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目前大学生中不乏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2000~2013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中发现,主题包括“ 大学生宗教信仰” 的期刊、论文就有295篇。可见,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现状与特征宗教是一些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人脑意识中虚幻且歪曲的反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存在的文明古国,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呈现出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宗教信徒分散而居的特点。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也是当前日益明显的社会问题。我国2014年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为2,468万人,其中信教大学生占据一定的比例,虽然不同地区的学校调查的人数、比例有所不同,但人数逐年递增已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郭娅旧。的研究中指出,所调查的信教学生的群体中,认为自己为理性信仰的比例为53.8%,25.7%的学生自己承认是由于从众心理而进入宗教信仰的,10.1%的学生是实践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其对于一切信息的接受都是经过自身的分析、判断、筛选与内化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这种实际情况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因为强化的思想教育灌输是没有效果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所以,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就必须严格遵循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充分尊重广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力,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三) 注重思想实践的教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若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切实地融人到社会实际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真正的感知到它、体会到它。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科学认识人与人、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关系。例如,在人和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方面,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类的社会生存与发展作为出发点,科学处理人和大自然之间的眼前、未来、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方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引人类正确认识与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类之间的相互信任,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在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能够指导人类清醒地.14夕.分析社会现实的情势发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提升个人进步与社会要求的完善统一。Ho三、结语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人文关怀的思想观念,既是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发展航向。所以,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与特色化建设,更能推动人类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参考文献】[ 1] 邹安乐.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价值坐标[ J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 2] 李向军.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 ].党政干部学刊,2009,1[ 3] 姜越,王春玺.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主要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4] 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万方数据

 盲目信仰的,但其中对宗教深入了解并特别清楚的仅占17.3%,绝大多数不了解和不清楚。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为主导为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世界,但精神世界相对空缺。一是内外文化、思想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吸纳融合,生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氛围。现代媒体包括书籍、杂志、电影、网络、社交网站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渠道,使***、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渗透到大学生身边旧1。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和客源,推出了许多展示宗教神秘色彩的建筑、壁画、雕塑等,彰显出宗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艺术底蕴。这让大学生对宗教文化产生了异常好奇,吸引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的宗教知识。除此之外,亲朋好友对宗教的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在宗教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人了宗教的教义当中。这类大学生有绝大多数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自以为很难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不利于自己的突发事件,这些问题或者突发事件超出了其本人的承受或解决能力,他们认为或者实际上其家人或朋友也难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倘若自己有些宗教信仰的萌芽或者有人在此刻向其传授教义,他们就会迅速进入该宗教,以寻求心灵寄托,并将所有的压力寄希望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中的某一个代表或者宗教中的某条教义。( 二) 学校因素。现在好多高校将关注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方面,不断宣传与敦促学生向高学历、优秀就业进发,鼓励其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进行层层递进的上升,在此过程中就很容易忽略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教育,这样就容易培养出教育知识储存丰满,但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非主流的学生‘ “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的魔鬼式的高考压力,踏人较为宽松的高校环境。比一般人对新鲜事物具有更大的好奇心,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他们的缺点是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发挥自己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三、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建议班主任、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本身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班主任或者思想政治课老师理论知识掌握很熟练,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随机性与多样化,其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难以应对自如,有时候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回答文不对题,使得学生面从心不从。故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拓宽其知识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用实践中得来的真知来教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时应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Industri al &Sci ence Tri bune豳冒幽目201 5年第14卷第1 5期炼、不断升华。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深入分析宗教思想产生的内在原因,在能力范围内积极解决宗教大学生产生的自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层面渐渐走入主流方向,并得到有效巩固,使其思想境界在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有质的提升。用科学知识赶走大学生思想上的空虚并消除其对宗教的片面认识,用科学知识填充其精神空间,从而培养出其科学的世界观。四、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宗教信仰中荒谬的理论进行揭露。其实宗教教义中理论主要是用唯心主义来支撑的,宗教教义往往利用唯心主义中超自然的理论来夸大宗教的力量,来蛊惑信徒” J 。此时我们需要将唯物论与无神论的世界观传递给学生,使其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其从内心深处抵制具有唯心主义特点的宗教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有技巧性和策略性,在充分掌握其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并用其引导已踏人宗教迷途的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并在其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 借助于正在蓬勃发展媒体的力量,将整体的社会和校园氛围营造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用主流文化填充其精神世界。在媒体运用上可以用类似于广告重复效应的策略,不过内容必须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形式可采用活泼、生动的形式,使得传播内容既不浮夸也不枯燥。( 三) 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作为人类出生接受信息的首个驿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性格、情感、身心和价值观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家长们也应该及时扩充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个人素养,学习成功学的理论,为子女营造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同时需要学校跟家庭相互沟通与配合,学校可以采取委派教师家访的形式,对大学生父母的信仰进行了解,对有宗教信仰的父母,老师需要及时跟其沟通,让家长设身处地地认识到:大学生当前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提醒其父母不要将自己的宗教观强加于子女身上,同时配合学校,让其子女在学校顺利完成学业。【参考文献】[1]王惠玲."-3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教育引导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2]郭平,杨越.论新时期高校青年学生科学宗教观教育[J ].中国青年研究,2010,2[ 3] 杜奕形.当代青年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2012[ 4] 马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2010[ 5] 高媛.论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3· 143·万方数据

篇八: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 3

 2 / 3

  Powered by TCPDF (www.tcpdf.org)

  3 / 3

篇九: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11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商务 1101:张怀平、蒋嘉敏、奉秦东、林宜鹏

  指导教师:李梦云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接触并信仰宗教的原因:

 数据加起来大于 100%,请核实

  当问及是否有过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时:

  条形图请加上数字,注:加起来要等于 100%

  摘要:人类信仰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目前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看法上呈多样性趋势,很多学生对宗教问题有浓厚的兴趣,继而影响个人社会观,价值观。因此,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下当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信仰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最后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字:大学生 宗教信仰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栋梁之才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的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宗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的社会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宗教世俗化,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印象日渐突出,信徒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宗教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到学生的思想中。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对于宗教的认识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了解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宗教在大学生中的印象,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大学生容易受到宗教影响的原因,以及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影响,进一步分析了解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鉴意义,研究宗教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利害关系,并提出积极建议。

  1. 调查数据

  我们小组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了一部分的数据,首先,参加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

  其中,接受问卷调查的人 员身份各异:

  76.19%为团员,9.52%为群众,9.52%为预备党员,以及剩下的 4.76%为党员。

 在这些人员中 23.81%有明确的宗教,76.19%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

 以下为不同宗教的信仰分布:

  接触并信仰宗教的原因:

 不信教的原因:

  对于宗教的看法:

 当问到是否相信有上帝,神,真主或其他超自然现象时:

  当问及是否想要阅读诸如《圣经》,《黄庭经》,《心经》,《古兰经》等著作时:

 是否曾经参加过宗教活动:

  是否曾经参加或者有兴趣参加宗教,目的是:

 当问及是否有过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时:

  问及宗教是否有积极意义时:

 问及宗教的作用时:

  你认为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宣传国家宗教政策的作用如何:

 怎样看待我国宗教的未来和发展:

  2. 调查结果

  2.1 在是否有宗教信仰这方面,现今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还是比较开放的,普遍是尊重宗教信仰的,也支持宗教信仰的自由传播,但是真正想要加入宗教的却不多。一方面,这体现出了大学生的思想比较自由,大家还是很信仰科学的,对宗教信仰很少。

  2.2 在宗教信仰的原因方面,发现大部分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家庭教育相当重要,我们社会要注重家庭教育,针对现今社会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就是现今的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上学,这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3 在从信息的获取途径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于从亲戚朋友和杂志书籍上获得的信息比较信任,对其他的方面比较不敢轻信。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杂志书籍的监管力度,防止非法不良信息的大量流通。

  2.4 在对于宗教信仰的发展前景方面,大家普遍觉得宗教信仰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会被更多的人接受。这也是大家对各种信仰、生活习俗尊重的大环境决定的。

  3.结论

  宗教是一种文化,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只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并且合理的对待才是有意于个人的生活、有益于社会的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历史传 传的习俗,宗教活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另外,作为精神追求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宗教的意义大有不同。无论什么信仰或者精神追求,必须建立在个人文化修养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才能领会和运用好它的根本意义所在。

  现代社会,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大都自由的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政府对于宗教信仰的约束很宽泛。因此,它的影响力也就只有以个体为对象了。也正是这种条件

 下,宗教信仰在每一个人的思想活动中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应该积极的承认,当今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价值观的变化、世界观的转变,在所有人的思想中,实际性、实用性成为主流思想观念。作为宗教信仰在大多数人来看,充其量也就是历史知识罢了!然而,社会的极端化发展中,出现了有文化、有资本、有地位的高端阶层追求宗教信仰、崇尚宗教活动的群体。同时,又出现了没文化、没资本、没地位的最低社会阶层也在积极追求宗教信仰、崇尚宗教活动的现象。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默契的统一,那就是精神空虚。

  精神空虚如同一个人没有了魂魄,浑浑噩噩的样子,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难以令其积极的活着;再匮乏的物质条件也难以促就其积极的转变,在这些人的思想意识中,追求宗教信仰成为解脱逃避现实的最好选择。应该积极的认识到,当今社会中对于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应该积极的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历史形成因素,用来让我们清晰的知道先辈们生活的样子,并且帮助我们更好的总结历史、开拓未来。作为宗教信仰,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的对待它的形成背景、社会作用。如果盲目的作为精神寄托,灵魂归属,那就泯灭了宗教信仰的积极价值,再严重的讲就是迷信活动了。

  宗教信仰应该为社会发展服务,应该是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途径,如果它成为我们生活的最终追求,那将是宗教思想的悲哀!一个人,不能以自己的宗教信仰来改变家庭生活的和谐性;一个家庭不能以宗教信仰的追求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实际;一个宗教信仰群体不能以宗教信仰来干涉社会正常发展的秩序。否则,家人失去友爱,社会失去朝气,民族发展将愚昧落后。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宗教信仰,认识到高校需要加强对马克

  思主义与党的宗教政策,宗教知识的介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

  理性关注宗教,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

  附录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

  (请在序号前改变颜色)

  感谢你抽空完成以下调查问卷!

  1. 性别 (1) 男 (2)女

  2. 民族 (1) 汉族 (2)回族 (3)维吾尔族 (4)其它:

  3. 政治面貌 (1)群众 (2)团员 (3)预备党员 (4)党员 (5)民主人士 4:您是否信教:(若您信教请回答 5-6 题,若不信请回答第 7 题)

  (1)是 (2)否

 5:您所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1)佛教 (2)道教 (3)伊斯兰教

  (4)天主教 (5)*** (6)其他:

  6:您接触并信仰其宗教的原因:

  (1)家庭宗教背景 (2)阅读宗教书籍 (3)观瞻宗教礼仪

  (4)熟人、朋友的介绍 (5)传教人士的引导 (6)其他

  7:您不信教的原因是什么:

  (1)信仰共产主义,不能信仰其他宗教了

  (2)认为神根本不存在

  (3)没有接触其他宗教信仰的机会

  (4)子不语怪力乱神

  8. 你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无抵触” “

  (1)可以并存,局部对立 (2)大部分对立,局部并存

  (3)两者相互补充 (4)两者尖锐对立

  9. 你对宗教的看法 (1)有益 (2)无害

  (3)有害无益 (4)无益无害

  (5) 看情况,有益也有害 (6)不清楚

  10. 你认为人生是否需要宗教信仰?(1)需要 (2)不需要 (3)可有可无

  11.你是否相信有神/上帝/真主/或其他任何超自然的存在?

  (1)不相信,世上根本就没有神 (2)相信(3)不知道,没考虑过此类问题 (4)不知道,虽然有考虑过

  (5)在危急时刻等特定情况相信

  12. 你是否想读一读如《圣经》、《古兰经》、《心经》、《黄庭经》之类的宗教典籍?

 (1)想 (2)不想 (3)曾经想过 (4)粗略阅读过,它们是:

  (5)曾经广泛、细致地阅读.,它们是:

  13. 你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 (1)参加过

  (2)定期参加

  (3)现在没有,但将来也许会

  (4)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回

  14. 如果你曾经参加或者有兴趣参加宗教活动。你的目的是?

  (1)、学习宗教知识 (2)、表达信仰

  (3)、求神的庇护 (4)、出于好奇

  15.你是否有过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

  (1)、是 (2)、以前加入过

  (3)、从没想过 (4)、目前没有,也许将来会有

  16.你觉得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否有积极意义?

  (1)能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减轻压力

  (2)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与周围的人(包括同学、朋友等)之间的关系 精

  神寄托

  (3)使得大学生逃避问题,精神的“麻醉剂”

  (4)宗教教义不适合现代社会 对于心灵没有帮助没有积极意义

  (5)其他:

  17.你如何理解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1)二者不相容 (2)

 二者有矛盾,但可以并存

  (3)宗教民俗会麻痹人的主动性和科学创造精神

  (4)

 宗教促进科学的诞生 (5)两者没有关系 (6)不清楚

 18. 你认为宗教的作用?

  (1)、能够凝聚众人的意志,维护社会的稳定

  (2)能被统治者利用,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3)可以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4)对于个人而言,它有安慰心灵的作用

  (5)我不太清楚

  19. 你认为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宣传国家宗教政策的工作作用如何?

  (1)宣传教育到位,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很熟悉

  (2)宣传教育基本到位,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基本了解

  (3)宣传教育不够到位,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不够了解

  (4)很少宣传教育,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很不了解

  20. 你怎样看待我国宗教的现在与未来?

  (1)我国宗教文化以其深厚的根基,博大的内容,动人的色彩而将长驻人间

  (2)我国宗教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剔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不断更新

  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3)宗教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

  (4)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充斥下,宗教的发展道路将会越来越窄

篇十: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6

 2011.122011年12月试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原因与对策文/廉花睿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比例、发展趋势、性别、地区、等特征,并深究其产生的社会、家庭、民族、个体等原因,同时提出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态度、基本思路等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46-03科教纵横

 很少是天生的,大学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它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目的,是离不开本院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的支持的,只有结合本院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大学英语教学始终,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六、结束语实践证明,只有积极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充分利用本学院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这一办学特色,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信心以及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培养有适应能力、务实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社会人才,而灵活性很强的英语学科,更能体现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帮助他们通过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取英语等级证书。总之,对于航海类院校的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方法可能有千万种,但是由于本院拥有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这一办学特色,为何不利用现有资源为大学英语教学创造出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这样做还能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并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本人作为英语教师,除了要积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学会节省能源,充分利用本学院办学特色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作者简介:李宏娟(1978— )女,天津人,英语语言学硕士,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宋冬冬(1974— ),女,河北清河县人,英语语言学硕士,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参考文献:[1]孙智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180-183.[2]杨神化.半军事管理制度下学生民主管理工作的探索[J].航海教育研究,2002(4).[3]王昭翮,徐豪.适应航海类人才培养的半军事管理模式探究[J].航海教育研究,1999(4).[4]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2):19)23.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笔者试图在前人已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数据统计和形象图标对比,在揭示大学生宗教信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一线辅导员管理的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特征1、总体比例特征:大学生信教比例不大,但是绝对数量不小。研究者孙琼如估算,大学生信教比重最低4%,最高20%。[1] 据已有的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信教比例不大。如下图不同研究者对信教大学生比重的调查统计表所示: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有500多万,即使按信教的最低比例4%计算,也有20万人,而按最高比例20%计算,则高达100万人,这无疑不是一个小数目,其绝对数量不容忽视。2、发展趋势特征:倾向于宗教的望教者较多,大学生信教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最令人担心的并不在于目前所占比重,却在于倾向于信教的望教者众多,而这些人都是潜在的信教群体,只要受到一定的宗教影响,他们即会成为真正的信教者。研究者许琼妍给出了另外一个清晰的调查数据,即在非信教同学中有12.6%的人明确表示,自己将来会信仰宗教。而另外一项调查则显示49.4%的非信教同学将来可能信仰宗教,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中潜在的望教者较多。正因为如此,大学生信教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目前只有研究者谈宗凡给出了具体的调查数字,即从相距一年多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信教比例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3.7%3、性别特征:女大学生信教比例高于男大学生。研究者贺艳梅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信教比例高于男大学生,[2] 但是浙江虞浩臣的研究却与其相反,具体如下图所示。笔者查阅了其他资料发现,研究者在此问题上关注

 2011.12

  247

  2011年12月 科教纵横的比较少,仅有的如李彦华等人关于信教大学生性别特征调查结果多是与贺艳梅的结论相吻合,即信教大学生中女生比重大于男生。4、地区特征:宁夏、**、西藏等地区占多数。电子科技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研究调查组发现,宁夏、**无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是65%和70.5%。【注: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征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3]5、民族特征:少数民族学生信教比重超过汉族现有研究资料显示少数民族学生信教比重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这种判断得到了实证资料的支持,如在全国的调查所显示:【注: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征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研究者顾家山的一项调查也支持了以上调查结论,如图所示。6、信教选择特征:佛教、***占绝大多数。不同的研究均显示,大学生信仰的宗教多为佛教、***和伊斯兰教,佛教在中国本土化比较早,在民间传播更为广泛,仅次于其后的***属于外来教派,目前有大发展的趋势,而伊斯兰教更多的带有民族宗教的色彩,如图所示。7、接触途径特征:通过教会或者家人介绍居多,网络、图书为其次。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中,通过与教会以及教职人员占到了38.06%,通过网络或者广播途径的占到29.1%,通过阅读宗教书籍途径的占到15.67%。【赵良 , 大 学生 宗 教 信仰 状 况 调查 及 对 策研 究 , 黑龙 江 高 教研究,2011年第2期】[4]8 、 政 治 面 貌 特征:团员信教者大于党员,多数信教比较模糊。有部分研究者将视角延伸到党团员信教情况中,发现大学生宗教信仰者绝大多数属于共青团员,甚至还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贺艳梅调查结果如下:现在我们将其调查结果中与戴钢书所调查的结果予以比对,[5] 可以发现党员信教比例比较接近,但是团员信教比例相差还是比较大的。9、城乡特征: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信教者大于乡村。顾家山的调查发现城市的大学还是信教比例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中城市生源地学生566人,信教人数62人,农村生源地学生1021人,信教人数80人,[6] 如图所示,城市生源地信教比例高于农村生源地3.2个百分点。1 0 、 宽 容 度 特征:多数比较宽容,同时折射出法治和政策宣传的缺失。研究者赵良的调查结果显示 , 在 不 信 教 学 生中,支持宗教信仰的占到30.03%,中立的占到63.93%,而反对的只有6.04%,但是另外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党员和共青团员可以信仰宗教,还有更多的大学生认为教职人员可以在校园内传教等,这些都折射出高校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法治和政策宣传的缺失。二、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我国目前正处在激烈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与激荡,尽管党和政府正在不断调整执政理念,但是****还是屡禁不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共产主义信仰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被很多人淡化,在此社会大环境下,许多人出现了心理空虚与失衡,最后期望能够在宗教领域寻找精神出路。2、学校原因近年以来,尽管教育部等部门在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还是理论灌输,更为重要的是理论脱离实际,于是遭到许多大学生内心的排斥,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心的思想共鸣,其中一部分学生开始接触相对活泼和亲近的宗教。3、家庭原因一方面,在信教家庭里,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从

 248

 2011.122011年12月 科教纵横

 而信仰和父母相同的宗教,特别是近几年***家庭教会的兴起,更是加重了家庭对信教大学生的影响。另外一个方面,许多非信教家庭,因为家庭不和睦或者生活困难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精神压力大,在高校又不能找到心理辅导,最终走向宗教信仰。4、民族原因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历史,且从小受少数民族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该民族大学生信教比例比较高。5、宗教自身原因宗教作为一种教义传承,自身有着一套完整的世界解说体系,尤其是一些外显的形式,显得极为神秘,宗教自身也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底蕴,其思想的哲理性以及他对世界的独特解释,对缺乏思辨能力的大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当前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主流宣传与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行为有差距,而宗教却倡导善心善事,并且给人的感觉是身体力行,于是宗教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感召,容易吸引大学生靠近。6、大学生个体原因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在时间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权,加之青春期思想比较单纯,于是抱着一种好奇心理接触宗教,随后在面对人生的困惑或者挫折时,找不着方向最后信仰宗教。7、人际交往的需要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心理障碍,但是内心有渴望与陌生人交往。而一旦这种需求在校园里面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就会倾向于在学校外部寻找,如果接触到信教者群体,部分大学生会抱着交朋友的心态介入其中。三、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对策1、基本态度:提高认识、正确看待、积极应对、外松内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那么为什么高校还有这么多大学生信仰宗教呢。这个问题值得高校管理部门深思,因此一定要意识到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千万不可因为其所占比重地而忽视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到这个群体的绝对数量并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个数量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宗教现象我们也要正确看待,毕竟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我们不要过于敏感,如果就此采取强硬干预措施,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在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形成原因与特征的基础上予以积极应对,采取外松内紧的策略,即不要大张旗鼓地予以单纯批判等,而是要通过细微而有紧凑的工作将其危害性限制或者消除,这样既不授人以柄导致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同时也能实现党委对高校的政治领导。2、基本思路:利用课堂、网络、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签于目前高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所遇到的操作瓶颈,尤其是承担着思想教育重任的“马列毛邓”等课程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们应当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取互动式教学,鼓励深入心灵的争论,而不要灌输和一言堂。此外根据大学生已经普遍使用网络的特点,在学校网站开设专门的网络页面,通过视频、QQ在线等新形式与学生展开互动沟通交流。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取QQ群和飞信等即时网络通信工作进行联系,开展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学生们容易接受,与笔者的互动也更多了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带领学生去基层的农村和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相,在实践中讨论。以笔者六年来所参与的大学生支农与乡村建设试验为例,许多原来思想飘忽不定的大学生正是通过支教、支农、调查、游学等社会实践,并通过平等的对话、辩论和内部学习,这些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国情,从而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3、组织堡垒: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多些人文关怀和心理关注大学生之所以最后信仰宗教,除了社会以及自身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需要高校的党委反思,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有待调整,尤其是党团员中也有信教者更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在从事辅导员工作地几年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只是把入党当做将来找工作的一个砝码,甚至有人通过种种熟悉关系要求入党,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正折射出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按理说党团组织在高校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组织资源还是文化资源,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大学生弃之他顾,因此有必要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的同时,多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的文化活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多些人文关怀和心理关怀,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那么大学生就会跟着党走。4、区别对待:高校管理部门要根据信教大学生的不同类别,对其实施分类引导大学生信教者有不同的信教原因,大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根据不同的信教特征实施分类引导,比如民族和地区特征,提示我们多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性别特征和城乡特征提示我们多关心女大学生和城市生源的独生子女,而信教选择特征提示我们在和这些学生交流时应当如何介入,政治面貌特征提示我们在党团组织管理方面需要严肃和审慎,接触途径特征提示我们如何在校园里面构筑防邪教网络,杜绝宗教在高校的非法传播途径。5、后续推进:加强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预警机制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介入和干预,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多数雷同,机制在现状和原因探析上,更多的是数据统计,而缺少更为深入的个案访谈,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到底如何,他们是否真正信仰宗教或者信仰马克思主义,所有这些问题都期待研究者的回答,因此高校党委应当就此进行专门研究,但是该研究当不限于宗教信仰,而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当在其职权范围之内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以便对大学生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非法宗教在高校传播予以监...

推荐访问: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究 宗教信仰 探究 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