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2022在机关青年论坛上发言(全文)

发布时间:2022-10-26 14: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在机关青年论坛上发言(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在机关青年论坛上发言(全文)

感谢委厅领导和机关党委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予我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体会。

下面,我围绕“青春”“读书”和“人生”的主题,打算从五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惟自信者信人、惟成己者成人、惟惜时者功成、惟读书变化气质、惟境界成就人生。

1.惟自信者信人

读唐诗我们会发现,唐代对于一些宫闱秘事并不讳言。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李商隐的《马嵬》,都敢于直接地描绘唐玄宗杨贵妃之间的风流韵事。研究唐诗的刘永济先生说:“唐人每喜作诗讥讽明皇,可知唐代文网犹疏,若宋明之世,必致得祸矣。”实则文网的疏与密犹是表象。李唐乃一开放包容的社会,究其根本,在于国家的强大与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根本上讲,这是党和国家的自信。也是由于找到了这种自信,我们提出了“要容得下尖锐批评”的论断。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合肥)中指出,对一些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除了“三个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上的自信。“文化自信”是继“制度”“理论”和“道路”自信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求是》刊文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王岐山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场合,***说,他很景仰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先生,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王岐山书记在2014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总源头”的论断。并且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

2014年12月20日,******在澳门大学考察时提到,“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自信心的有无,不仅对于政党、国家和社会整体至关重要,对于个人,也是须臾不可或缺。这种自信影响及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对待社会、家庭、同事、朋友的态度,往往受制于自信心的有无。自信心较强的人,怀疑心就要少;
对自己各方面没有信心的人,就多有疑虑。曾国藩在家书中说,男儿自立须有一股倔强之气,否则柔靡,终不能成就事业。这倔强绝不是不听人劝、固执己见,而是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对自己将要走的路以及立身处世的方式,有一定的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它的基础和前提便是自信。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何谓三十而立?成家立业已不能作为标准。“三十而立”,是要树立人生的自信。长远地看,这个阶段,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道路决定命运,若能树立起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自信,便可以勉强说得上是“而立”了。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信,才不会迷茫,才不会在各种意见、建议和干扰面前不知所措,甚至是走错道路。

2.惟成己者成人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仁”字“从身从心”,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即表示心中想着自己,思考着自己。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克己、修己、正己、成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成就自己。

克己。“克己复礼为仁”。成语“克己奉公”,意思就是要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的内容就是:“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修己。“修己以安人”。意思是修身做出表率,建立权威,使他人安于本分,各得其所。一定程度上,“修己”与“安人”是一种因果关系——修己是基础,安人是目标。正如《大学》所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太平。”

正己。“正人先正己”。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己正人,惟正己者方能正人。对于纪检监察人员来说,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就是要不断锤炼党性,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成己。“成己为人,成人达己”。“成己为人”:一方面,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人达己”: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成人之美,通过成全别人,而成就自己“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关心的,是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对自我生命价值最深切的关注;
“为人”关心的,是个体生命对社会的功用,包含着对功利的计较与思量。

“成己”即为仁,“成己”方可“成物”,以己及物,推己及人。总而言之,“正己”才能“正人”,“成己”才能“成人”,“自爱”方可“爱人”。

3.惟惜时者功成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恢复疲劳,放松神经,当重新投入工作与学习的时候,觉得又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新人。如果现有的休息方式并不能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它都是一种错觉。

最好的休息,是重燃生活的热情。最好的休息项目,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

合理利用好自己闲暇时间。有人说,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他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在这段时间,有的人频繁于觥筹交错、灯红酒绿,有的人热衷于读书学习、提升自己,有的人沉醉于兴趣爱好、自得其乐。如何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不同的选择必然决定了不同的人生命运。长远地看,一个人的前程往往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努力培养一种非职业的兴趣。一个人应当有他的职业,也该有非职业的兴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人都感到忙和累,感觉总是被生活驱赶着走,对于名利和物欲的追逐,更加剧了社会浮躁心理。而与外在压力相比,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是深层次的、隐性的,一旦爆发,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对此,我们应当学会自我排解,而不是转移释放,因为转移释放的结果往往是将工作中遇到的不满情绪发泄给最亲近的人,更易引发各种矛盾。

自我排解则不然。一天的工作烦了、累了,不妨暂时换个活法,或读书作文,或画山水、写小说,或考据历史,或志愿社会事业。据说钱钟书先生留英期间,就把读侦探小说当作排解压力的好方法。让早已疲倦的大脑适时变换一下思维的路径,这实在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息方式。

培养兴趣的目的主要在于调整好心态。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能够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更能够使我们获得更高质量的休息,既可以缓解一天的疲惫,也可以为忙碌的明天补充积极的正能量。即便是工作比较累,也至少不会感觉烦闷,闲暇之余可以去做自己的业余爱好。生活就不枯寂,精神也就不会烦闷,心态调整好了,也就可以更有效地做好手中的工作和事业。

4.惟读书变化气质

非职业的兴趣可以有很多种,因人而异。比如足球、跑步等各种体育运动;
又比如烹饪,下班之后尤其周末,给家人做上一顿丰盛大餐,等等。这里主要想谈一下读书。苏东坡说,“胸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尝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气质,可变换骨相。”

很喜欢《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的例子。据载,孙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对于孙权的训导,吕蒙一开始的回答是,自己军务繁忙,无暇顾及读书;
而孙权却说,我让你读书,难道是希望你混个博士学位?是想让你长见识,多看看以往发生的事情,作为自己办事的借鉴。你却说你忙,难道你比寡人还忙吗?寡人就经常读书,以为很有益处。后来吕蒙很有长进,才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历史典故。

***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以及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两篇讲话都是在讲学习,提出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法,批驳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的论调,被誉为新世纪的“劝学篇”,在党员干部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正在逐步养成。这与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典故很有相似性。

关于读书的态度,此处提供几个参考。

一是普通读者的态度。英国作家伍尔夫有本书,叫《普通读者》,单从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平常人读书并不都是为了做研究,可能只是基于兴趣爱好。做学问搞研究,关键在于精深,要寻章摘句,这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要较真,要探本求原;
有时还要钻牛角尖,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但我们现在的阅读,更在于博取,在于“杂学旁收”(宝钗训导宝玉的话),在于扩充知识面,目的在于涵养情趣,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这就需要我们时不时地,对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每读书仅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细加揣摩,想象他们读书时的心态。

二是怀疑、不盲从的态度,尤其不要迷信古人。《美芹十论》是辛弃疾二十多岁时的作品,其中有一段说道:“古人谓用兵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臣窃笑之,夫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固也;
若击其首则死矣,尾虽应,其庸有济乎?”大意是,古人说(其实就是《孙子兵法》),用兵应该像常山这个地方的蛇一样,敲击头部,则尾部救应,敲击尾部,则头部救应,敲击它的身体,则头尾一起来救应。辛弃疾说,我私下里偷偷地取笑他这种说法,敲击尾部,头部救应,敲击身体,头尾一起来救应,这是当然的。但是如果敲击它的头部,它就死了,就算尾部来救应,能有什么帮助呢?这就是辛弃疾会读书的地方,即便是《孙子兵法》,他也不是盲从的。

三是养成生活习惯的态度。作为兴趣的读书,除了指必须掌握从事本职工作需要具备的各种专业知识,更在于把读书当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调节工作、生活与学习的重要一环,进而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多次提及,“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5.惟境界成就人生

读书不是目的,读书本身就是一个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读书学习,无所谓有用无用,往往你认为有用的,恰恰最没有用处,你认为没用的,反而偏偏用得上。“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印证了庄子所谓“无用之大用”的深刻哲理。

读书培养谦逊平和的心态。读书能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使我们能够始终敬畏自然,敬畏人生,并在立身处世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谦逊平和的心态。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芝诺被誉为“辩证法的创始人”,他有个比喻,是说人未知的世界就好比是一个大圆圈,而已知的世界就好比大圆圈中的一个小圆圈。随着你所知道的东西不断增加,小圆圈慢慢扩大,在一方面看来是你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你与未知世界的触点也就越多,你就越发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还有太多,也就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

领悟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词句实际上经历了不同时代、不同角度的解读。最初的文本意义是追求爱情的“三部曲”,王国维将此引申为读书、欣赏的“三境界”,后来又发展为“人生三境界”。

这三种境界,***同志有着非常精湛的现代解读,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他指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

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借用参禅的三重境界。佛家有一段禅语佳话,对我们看待许多事情都有鉴戒意义。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待工作是如此,看待人生、社会亦复如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相信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进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方向的迷失,是生活的错乱,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有的人却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尘世,也就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它是比聪明更加智慧的“难得糊涂”,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真诚,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莫测高深,是真正的舍弃成就了真正的获得。

本质上讲,这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暗合了辩证法的深刻规律。绚烂之后,一切归于平淡。彩虹过后,天空依然。

最后,借用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要有这样的自信。

二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洪应明《菜根谭》),要有这样的阔达。

三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陈继儒《小窗幽记》),要有这样的澹泊。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发言 机关 青年 在机关青年论坛上发言 在机关青年论坛上的发言 青年干部论坛发言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