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1 文章太美了,想全文摘录,网上却找不到完整的,遗憾。如果再不写点什么,就更加觉得惋惜了。 文如其名,全文读下来,给人一种气定神闲、自在安然之感,是一次很好的审美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爱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1
文章太美了,想全文摘录,网上却找不到完整的,遗憾。如果再不写点什么,就更加觉得惋惜了。
文如其名,全文读下来,给人一种气定神闲、自在安然之感,是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犹如此刻,阳光明媚,鸟鸣啁啾,自适悠然。
读此文,几乎每读一个段落,甚至每读一个句子我都有感触。
作者一开始从莲花起笔,坦言“现在,我最喜欢的是睡莲”。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是将女子含羞的情态极巧妙绝伦的比喻;“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容颜易老花易残,莲花惹人爱怜,等待丈夫归期的女子又何尝不是?周敦颐也曾在《爱莲说》中直言自己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
作者从莲花写起,除了喜爱莲花的外形之美,更多的在于佩服它在日复一日开开合合的同时竟然还在持续生长,进而想到一个人成年之后仍然持有灵性不断成长,那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啊。
作者谈到自己喜欢从外面带一些花回家。“万里归来后,八方在户庭”,作者引用苏轼这句话是多么贴切啊。日月山川,风花雪月,我想每一个爱好行走于天地间的人都想把美丽的心情带回家吧。是的,除了美丽心情,还要“把外面美好清朗的天地,把壮阔旖旎的风景”一应带回家。
“看桃花不宜有雨,读梨花不宜大晴”,接着作者写到了桃花和梨花。
说起桃花,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会想起桃花庵庵主——唐伯虎,想起那个“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桃花仙人;当然也会想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会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让心儿静下来,再静下来。等待香风吹过,桃花细细掉落,那蕴含着粉白亚光的花瓣,一瓣一瓣,无声无息地飘在了你的身际四周,流水潺潺,落花逐流。”多美的意境啊,这一场桃花雨“拂了一身还满”。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了桃花的贞静,是借海棠的强烈来衬托桃花的贞静。
琴棋书画诗酒花,有花怎能无酒呢?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突然就想到了李白被好友汪伦这个美丽的谎言哄骗了的故事。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虚度了青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总让人怜春、惜春。耳边又响起“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的旋律。
“美丽暗藏杀机”,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真希望如苏轼所说:“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不要被人类虐杀。作者隐隐担心人们“因着拙劣的审美把真正的美杀毁无疑”。
作者也写了自己做的一些傻事,如:有一段日子举着自己的花儿穿行于人海,不管他人责难等,这多像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的心态啊,美是共通的,美的追求是一样的啊!
不只是人,动物一样也有爱美之心、赏花之意。
一条宠物狗也会踮起脚尖,竖起小小的身子,去嗅闻一朵玫瑰的清香;一只鸟儿新娘宁愿舍弃装满爱吃的鸟食的洞房而选择铺满鲜花的鸟窝。真的,匆匆的我们总是与一朵又一朵花儿擦肩而不自知。
然而,也有兰心惠质的女子为山里的一株冬眠的映山红挑落枯枝,生怕枯枝影响映山红的生长。这让我想起一个深情的故事,纳兰性德妻子卢氏为荷花打伞的故事。
有一次下大雨,卢氏就带了两把伞出门,一把自己遮雨,另一把为荷花打伞。纳兰性德很纳闷,妻子为什么要在雨中为荷花打伞?卢氏解释,因为害怕荷花被雨打坏了!这里,我们就看到一个心地多么善良且细腻的温情含蓄的女子。要知道,这荷花是纳兰性德种的,*时也经常观赏,卢氏害怕荷花被雨打坏之后丈夫无花可赏,所以就为荷花打起了伞。原来,护花其实更是护自己的丈夫,爱屋及乌了。
想想,如果有一个人愿意为你打伞,甚至愿意为你的心爱之物打伞,你心中还会有什么阴雨过不去呢?
“我亦有一个秘密花园”,最后,作者说到自己在这个花园里蜕变为一朵睡莲。以“自己最爱的是莲花”起笔,以“梭罗最爱的也是睡莲”收尾,这样的圆形结构像极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你说巧不巧,《荷塘月色》又是一篇写莲花的名作。
结语
纵观全文,全篇多次出现“空山”“山林”“*”等,整篇文章意境空灵,字里行间充满“静”的哲学,犹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般风轻云淡,也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佛理,无不散发着诗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般的自洽*和。
《亲爱的花朵》为我们上了一堂美学课。想起蒋勋说的,美需要发现,想要发现美,就仔细地去欣赏一朵花。是啊,希望我们在花中发现美,在美中发现生命。借一朵花,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美学和格局。犹如文中所说:“当生命已经背负太多,朝着元气淋漓的来处回归,从美学的意义上重新出发再活,将会是一首多么美丽的诗篇。”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阅读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1)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6封书信,母子俩分隔两地,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德国。文化的差异、时空距离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日益陌生。母亲渴望关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长大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使得母子间隔阂越来越大,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她邀请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通信内容涉及两人对历史的看法,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对社会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两代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读来耐人寻味。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给河马刷牙》,内容是安德烈对他的母亲说:“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庸的人。”而龙应台回答:“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我们所有做父母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的长大*,心中都是由衷的高兴的,但说真的对他们的忧虑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对父母语重心长的建议和忠告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这些都会让父母感到担忧和痛苦,不可否认,年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社会价值观变化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青春期出现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么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
前一段时间出的一本新书《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女士与其儿子共同完成的。
读完后,感触很深。但感受最深的不是安德烈字里行间跃动着的不羁灵魂,不是龙应台女士对于儿子直接大胆的提问所做出的巧妙回答,不是中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绽放出的异彩。
而是一句话。
安德烈问她,在她离开人世后,希望如何被朋友、读者和“我”——安德烈本人记住。
对于前两者,龙应台回答的干脆利落——“不重要。”
仅三字,完美地表现出她非同一般的气度个性,高度冷静的心,清明的眼。
对一个作家来说,读者如何评价自己往往被俗人认为是最令人关心的,而真正好的作家,如她,坚定自己的信念,笔尖永远对准心中的方向,笔杆和脊梁一样挺直,宁折不屈,更罔论会写些博读者一笑的文章了。所以,不重要。
而那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回答如何让自己的儿子记住自己时,文字氤氲出的袅袅暖烟。
“有一天,你也许走在伦敦或香港的大街上,也许是一阵孩子的笑声飘来,也许是一株紫荆开满了粉色的花朵在风里摇曳,你突然想起我来,脚步慢下来,然后又匆匆赶你的路。
可是正因为有最终的灭绝,生命和爱,才如此珍贵,你说呢?”
不知道写下这些文字时,心中是否有些许不甘,酸楚,哀伤。毕竟,离世的人们,只能活在别人的记忆当中,而岁月的冲刷,使这些记忆不可避免的像泛黄的牛皮纸一样蜷曲,最终碎裂,一片一片渐次脱落,最终,在之后的之后,化为虚无。
但我深信,作者写完整段话后,只余释然。
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无论你在他的生命中曾经占据怎样重要的位置。终有一天,会化作那穿梭的风,静默的云,以另一种形式遨游四海八荒。
龙应台以她的豁达与优雅,给了这个问题最动人、最美丽的答案。
之后,只要你偶尔想起我,也便足够。我愿化作那无拘无束的风,吻去你的泪水,你的伤悲。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
这本书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书柜里看到的,姐夫是一个高中的语文老师,极力推荐这本书,说他的学生看了都很有感触。拿回来看了之后还真有不少收获。
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w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所以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等、尊重,我想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就应该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懂事。
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为别人,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选择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希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
当合上《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时,我总有种想再读一遍的想法。《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一人为人母的中年女人和她已成年的儿子通了3年的36封信。通信的时间,总让我感慨。
“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这是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初衷。而一开始,安德烈,这个完全不想与母亲交谈的人,完全是为了赚稿费,才写信的。因此,他们俩就抱着不同的心态通信着。即使安德烈不是真正想写信,但龙应台却想走进儿子的内心,想让安德烈与自己的关系得到缓解,想认真研究自己的儿子。然而,母亲细腻的言语,也让安德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德烈到最后,通信的目地仅仅是为了与母亲交谈。当然,他们彼此认识了对方。
龙应台有的地方,让我感触很深,面对着自己儿子的不耐烦、不想说,她并没有以逼迫的方式去做。即使自己的几行文字只能换来儿子的三言两语,但她仍旧字字引导,希望安德烈能多说一点。她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儿子。这是何等伟大的母爱啊。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自己就算日日夜夜汗流浃背,操心不已,但为了孩子,又有何怨言?如何孝敬父母,使他们舒心,我们都知道。端一杯茶,捶一下背,说一句话,等等。但是,在*时的生活中,又有谁能时刻想到这些,并经常去做。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却会把它当做唠叨,当做耳旁风,不去理会,有时还嫌烦,与父母顶嘴。我们长大了,只顾着与朋友玩,只顾着去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却总是遗忘了抚养我们长大,为我们担心的父母,他们正在渐渐老去,一日不如一日。我们能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像儿时一样,常陪陪他们,多在他们身边,与他们聊聊天。
想到这儿,我不禁为自己有时因心情不舒畅,而惹父母生气,让他们伤心的事感到羞愧。从此以往,我将时刻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多体谅父母的难处,理解父母的用心,并多多地去帮他们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取不让父母担心。
《亲爱的安德烈》中,让我看到了母爱的呈现。父母的地方,就是家,一个不论你身在何处,却长伴与你的家。父母,多伟大。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
陆陆续续的最后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样吗?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十分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取服从。难道在*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们随身携带的物件?唯美的网名
*人之因此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能够剥夺他的发奋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2)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3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1
我有开明的父母,生活,学习,社会,国家,世界,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有的时候亲密无间,不像是*传统的子女父母之间的关系。倒更像是朋友。但是如今的朋友关系也是有代价的。他们从未干涉过我,但在对保送、高考与否;选择哪所大学这件事情上,他们完全把我的意愿否定,将我的梦想束之高阁,让我面对现实。然而在我进入大学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和梦想背离的痛苦的现实。如今的我仍然奔着梦想前进,并且因为大学父母为我做的选择,让我的追梦之路更加曲折,漫长。看到现在的我,我的父母应该是有遗憾和愧疚吧。所以现在他们对我的选择并不一味干涉。他们只要我对现实有清醒认识,对未来有明确规划,并且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我父母的转变,是以我的妥协和痛苦为代价的。我有过埋怨。然而在看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之后,我才明白其实大多数父母都会有这样一个对孩子不信任,想让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之上的阶段。而这样强权的方式,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放缓孩子成长的速度,甚至让孩子处于痛苦之中。
“认为自己年长,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都多,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多”的心态不只是父母专有的。身为老师的我们,可能也会不经意间陷入这样的思想状态。我们常常跟孩子讲应该怎么怎么做。然后用我们亲身的经验当例子说服他们,期待把他们引导我们认为的正道上来。但是孩子听的时候就算觉得万般正确,听了之后仍然走自己的老路子。
我有一个要参加保送考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听不错,就是做听力的时候没有读题目、预测问题的习惯,导致听力完成情况和她实际能力很是不符。我不知道讲了多少次:“一定要拿到听力题目之后,审选项。再通过选项对问题进行预测,这样听的时候才有指向性。即便是听力一开始就开始做笔记,效果仍然是不好的。这是考听力不是考速记,并且我们没办法把每一个字都记下来。”这样的话,讲到我自己都觉得自己都快成祥林嫂了。这孩子习惯还是没改。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2
当我看完《亲爱的安德烈》时,我总有一种想再读一遍的`感觉。《亲爱的安德烈》是一位中年母亲和她已成年的儿子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写的36封信。读了里面的信,总是让我感慨万千。
“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这是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初衷。起初安德烈根本不想和他母亲说话,只是为了钱才写信,所以他们有不同的写信心态。即使安德烈并不是真的想写一封信,但龙应台想深入儿子的内心,想自己和安德烈的关系得到缓和,想认真研究儿子。然而,母亲细腻的话语,也让安德烈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最后,安德烈写信只为了和母亲交流。当然,他们对彼此的认识越来越深。
龙应台的一些地方,让我感觉很深刻,面对儿子的不耐烦和不想说,她没有使用逼的办法。尽管她自己写的几行字只换来了儿子的只言片语,但她还是用每句话引导着儿子,希望安德烈能多说几句。她只是想认识她的儿子,多么伟大的母爱。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即使他们日夜流汗,时刻操心,但对于孩子们,他们有过什么可抱怨吗?我们都知道如何尊敬父母,安慰他们。然而,在*常的生活中,谁总能想到这些,并经常做到。
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我们会把它当成唠叨,充耳不闻。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我们长大了,只和朋友们一起玩,只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却总是忘记抚养我们、为我们着想的父母,他们在一天天变老。我们能给予父母的最好回报就是和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聊聊天、说说笑。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羞愧,我有时使我的父母难过,使他们伤心。从现在开始,我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体谅父母的,多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不让父母操心。
《亲爱的安德烈》让我看到母爱的呈现,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是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永远陪伴着你的地方。
父母,多好。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3
漫长的寒假中,我细细品读了龙应台经典之作——《亲爱的安德烈》。
我有为之颤动和发自内心的心灵共鸣。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我觉得无比新奇、见解独到。既有偏激、天真烂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烈的生活丰富多彩,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也许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吧。在书中,只要满十四岁了,就要用“您”来称呼。但是,*的家长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
*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在书中,龙应台会叫这样的家长去对安德烈说,而不是对自己说,这对安德烈,无疑是一种尊重和鼓舞。*的家长们也应当向龙应台这样的妈妈多多借鉴和学习。如果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的懂事和一点点的叛逆,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新式独特的教育方法。学习书中的好方法,给孩子们一点应有的尊重,和自由。这样能使像安德烈这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少走弯路。也能告诉家长,在面对如此棘手的叛逆期时,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和引导。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3)
——亲爱的小孩_《小王子》读后感1200字3篇
亲爱的小孩_《小王子》读后感1200字1
“晚上,我喜欢倾听星星,就像倾听5亿个小铃铛发出的声音……”。读到第27章这一段时,我问桐:“晚上,不是看星星么?作者怎么倾听星星?不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桐昏昏欲睡的说“星星上住着小王子,还有其他人,他们在他们各自的星星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夜空,有闪闪发亮的星星。每颗闪闪发亮的星星上,住着一个人。小王子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
小王子每天在自己的星星上打扫三个齐膝高的火山、拔除猴面包树苗、照看唯一的一朵他深爱的玫瑰花,偶尔忧伤时,他一天看44次日落。有一天,他受不了玫瑰花的“喋喋不休、无度索取”,给玫瑰花浇了水后,跟玫瑰花进行了道别,只身一人离开了自己的星星。然后他造访了国王的星星、自大狂的星星、酒鬼的星星、商人的星星、点灯人的星星、地理学作家的星星,最后来到了地球。
地球上有111个国王、7000名地理学家、90万个商人、750万个酒鬼、3.11亿自大狂、462511个点灯人。
小王子从荒芜人烟的沙漠走起,开始找寻:
他在沙漠遇到了一条蛇,他向蛇倾诉苦恼,蛇无言以对;他穿过沙漠、遇到一朵花,他问花:“人在哪里?”花告诉他:“风吹走了没有根基的人们。”;他爬上一座高山,站在山顶高声呼喊,得到了同他一样的回应声,他感到了孤独;他走到了一条路上,与花园里的花们打招呼,当得知那些花是玫瑰花、他星星上的玫瑰花不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花时,他失声痛哭,忽然意识到他自己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王子;当他痛苦不堪时,他遇到了一只狐狸,狐狸教会小王子如何看待“独一无二”,他再次笃定的坚信:他为他的玫瑰花做了很多事情,他的花也驯服了他,他的玫瑰花与众不同,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玫瑰花;重拾自信后,小王子遇到了一个铁路扳道工,小王子对奔驰的列车里的旅客们“他们对以前的地方不满意”而感到遗憾,对孩子们能够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而感到幸运;他遇到了一个生意人,生意人卖能让人们节省时间的止渴的药丸,小王子想象如果通过吃药丸每周节省了53分钟,那他会悠闲的走向一股甘冽的泉水;然后他遇到了作者—一名在沙漠迫降的飞行员。他与作者深度交谈,告诉作者他的渴望、对一些寻常事的不屑、以及他的思念……
最后小王子与作者道别后,回到他自己的那颗星星!他要重新与他爱的玫瑰花相处。
其实,人人都曾经是小王子,有自己的简单快乐、有无数的疑问好奇、有执着的坚信、有足够的自我肯定,但没有与国王般的傲慢、自大狂般的目中无人、酒鬼般的不自控、商人般的贪婪、点灯人般的无休止的疲倦、地理学家般的不求实际。
不如抬头,仰望星空,找寻小王子,找寻自己内心的“小王子”,找到最原始的的简单。
合上书,耳边还响起书中的话:小王子问狐狸:“要想驯服你,我应该怎么做?”狐狸答道:“你必须很有耐心才行,你最好在同一时间来,我们应该有适当的仪式。对了,这便是我的秘密: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准,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用心,看,用心找寻。仰望星空,用心找寻小王子。
亲爱的小孩_《小王子》读后感1200字2
(1)以儿童的视角寻找生命的“本真”
童话,是孩子开启心智的主要媒介。孩子们通过童话中展现的奇妙情节发散思维、认识世界,并能从中直观的认知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因此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可以“于内心深处建立一定的道德判断图式,从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作用。”
在童话故事里,始终表达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儿童一定比*强大。他们敢于追寻如天方夜谭般的幻想、可以做到*无法企及的事情、还能够发现*难以体悟的生命之真。在童话里,儿童被赋予了人类独一无二的灵感,能够敏锐的捕捉尚未显示充分征兆的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从而显示出生命的神奇之处。在《小王子》中,作者将儿童敏锐的直觉加以放大,通过小王子对世界的不断认知以达到探寻生命“本真”意义的目的。“作者给予小王子*的智慧和儿童的纯真,以儿童的身份和视角,出入*世界,来讲述儿童成长过程中被忘却的曾经遗失的"美好”,以达到“诉求现代人的失落的精神家园”的目的。小王子孩童般的无邪视角穿透浅易的生活表象,直达生命内里,深入发掘源自灵魂深处的、最淳朴的生命之真。被*世界忽视的心灵的力量、真挚的情感以及纯真的美好,在小王子纯净的目光中铺展开来,进而凸显出“本真”世界的可贵。
“小王子”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他的身上承载着作者祈望回归纯真世界的愿望,并肩负着探寻人生真谛的使命。他代表着儿童纯净无暇的精神世界,并以洞悉世事的、属于孩童的目光发掘世间的真情和温馨。在他的眼里,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经受现代文明和*世界功利思想的侵染。这种单纯的、无私欲的内心世界使他在看待事物时能够褪去浮相直观其本质。因此,他才能看出飞行员童年所画的图画是“蟒蛇吞吃大象”,而并非是*所认为的“帽子”。因为,他懂得“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东西的。”纯净的视角与不掺杂质的内心使儿童始终坚持着对生命“本真”的守望。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追寻的是什么,因为那是通过他们不计回报的真心付出所换来的情感归依。他们明确心中所想,所以才能在沙漠中找到那一泓生命之泉。他们始终坚守着未被利欲熏染的“本真”世界,那是被隐匿于现代文明与功利思想背后的,珍贵的、纯朴净美的精神世界,是几乎被*遗忘的心灵家园。
(2)在对爱与责任的认知中凸显交往的真谛
童话表现的不是常识而是真理。它是一种理想的艺术,使人能够从中捕捉到生命的真谛。《小王子》在表现人类精神家园的可贵的同时,还凸显了交往的真谛,即对爱与责任的感悟。作者通过小王子“对爱与责任不断的领悟升华,表达了对人生本真的坚守、对温情的向往乃至对完美人生价值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理想”。它体现了人与人交往的本质,需要我们用灵性去理解、感悟、诠释。圣埃克絮佩里把生动的形象与深邃的寓意相结合,将爱与责任的主题直观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透射出交往的真谛。建立这种关系的本质在于你付出了真心和情感,在享受“驯养”关系带来的美妙感觉的同时,产生了一种牵系彼此心灵的责任感。这是一种以幸福和爱为前提的、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的、独一无二的情感维系。对于小王子来说,玫瑰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为她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并倾注了最真挚的感情,使她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狐狸使小王子懂得了交往的真谛: 爱一个人,就要对他负有责任。这是“驯养”关系的切实保障,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本质所在。
亲爱的小孩_《小王子》读后感1200字3
昨天,我从爸爸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封面有点奇怪的书,书名是《小王子》。我以为是爸爸童心未泯,居然偷偷藏了童话故事书来读。
我翻开书,坐在书桌上静静地读者。
读了第一页,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中住,一口气读着不停歇。这本书不长,我花了两个小时就读完了,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故事里的寓意却有点深刻,我不怎么明白。
不过,我还是把我的感受写下来吧。
小王子原本孤独地住在一个属于自己的星球上,这个星球很小很小,犹如小王子的一个屋子。在那里,小王子种了一颗玫瑰花,这颗花每天都陪伴着小王子。一天,小王子离开了他的家。告别的时候,玫瑰花和小王子都很伤心,最后小王子忍痛离开。
读到这里,我也感到眼睛酸酸的,既然他们彼此舍不得对方,为何小王子还要离开呢?也许小王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小王子的家实在是太小了。
小王子一路旅行,最后来到了地球。在地球上,他遇到了一只在等待她的王子出现的狐狸。狐狸爱上了小王子。小王子在地球上有快乐有悲伤。朋友给了他快乐,但是有时候思念自己星球上的玫瑰花时,他会莫名的悲伤。最后小王子决定回家。狐狸苦苦哀求小王子流下来陪她,但是小王子回家的决心没有被打动,为了那多玫瑰,他还是要回家。
读到这里,我又有些不明白,为了一朵玫瑰花而离开地球、离开地球上的朋友、离开深爱他的狐狸。拿到那多玫瑰花比这些都珍贵。也许是小王子在外面累了,觉得家里的那多玫瑰花才是他的最爱。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人们要通过探索来发现世界,来活的更精彩,就像“小王子”一样。
世上总有很多新鲜事,有的是你没有机会见到的,有的是你从来不敢想象的,而每一个人都要有发现新鲜事的勇气和一颗好奇与探索的心。
他在他的旅途中经过了6个小行星,遇到了骄傲自大的国王;遇到了无所事事的酒鬼;遇到了忙得不可开交的生意人;遇到了讨厌职业却忠于职守的点灯人:遇到了顽固的地理学家。这些人每个都不相似,但都是一种被世俗磨掉突兀棱角的“正常人”,他们都过着十分庸常的生活,这种生活无聊乏味。“小王子”想拼命挣脱,活的精彩,本以为飞离了自己的星球就可以摆脱,其实不然,书中其他主人公都仍存在这种*乏的生活理念,就拿点灯人来说,他的行星一昼夜只有一分钟所以他一分钟就要点一次灯,他的生命就浪费在这一开一关上了,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庸的吗?在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机械的生活,
加缪说:“有时候人们需要过一段背井离乡的日子”,“小王子”通过旅行让自己见世面,增长知识,在这段时间里,他摆脱了*常生活一反日常生活中固定机械的模式,生活慢慢变得不同,同时也变得精彩。
人生只有一次,**淡淡是一生,绚丽精彩也是一生。有些人会选择风*浪静,但是浅水中没有大鱼,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要想活的精彩必须要努力去探索,去发现。读了《小王子》让我知道了如何活的精彩,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让我一生受益,它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人生不要**坦坦,要绚丽精彩!
“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句话就是想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乘风破浪,人生有时必须要具备一种勇敢向上的精神,像“小王子”一样活出人生的精彩。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4)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5篇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1
常常,我们面对生活会有许多无奈、许多意想不到、许多尴尬和许多的义愤填膺……并常常让我们会失去理智和耐心,但切记:冲动是魔鬼!
也许,事情并非如此,或者即便是如此,又值得你拼命去做什么吗?从容面对,不急不躁,以*常心应对也许才是最好的对策和方法。
人的一生,事事难料,又何况人心莫测呢?
再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亲爱的生活》,似乎许多烦恼迎刃而解,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烦恼和不可以理解的事情。大千世界,人来人往,千姿百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携同理心、*常心更携一份自己的好心情才可以让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变得有阳光、有诗意、有价值。
你我都是凡人,谁也不比谁高过多少去?重要的是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天生活。与其灰头土脸、闷闷不乐地过一天,不如放下心结,让自己快乐起航,不负今生、不负光阴更不负珍贵的有缘人!
在这本由15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书中,作者娓娓道来生活中的许多奇奇怪怪的巧合和算计以及各种心思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一切的离奇又稀奇的事情。也许你会似曾相识、也许会惊叹惊人巧合、也许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种种故事等等。所有这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却都在轻描淡写中告诉我们人生的所有经历和过程都是令人难忘和必然的结局,不用去刻意撕裂自己,更不要掩饰什么,面对真实的自己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时刻!
《漂流到日本》里格丽塔的经历、《亚梦森》里有关"我"的爱与被爱、背叛与抛弃以及最后生活如常的后续故事、《离开马弗里》的利亚、《沙砾》里的尼尔的人生哲学"就是无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我们给予、我们接受。"
但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事情是无法原谅和接受的,但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除了让自己尽快振作、尽快走出伤痛,我们其实无能为力改变任何已经发生过事情,不是吗?悲伤有用吗?消沉可以改变什么吗?既然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们就必须积极接受和改变未来的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状态。
《庇护所》、《骄傲》、《科前》、《火车》、《湖景在望》、《多莉》、《终曲》、《眼睛》、《夜晚》、《声音》以及本书的书名《亲爱的生活》。一篇篇看似不长却别出新意的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都或多或少让不同的人有不同或相同的感受,实在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大千世界每个人经历的掠影、可喜可叹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更让渺小的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敬意,也对自己充满了原谅。
可以说人的一生,没有谁没有经历过足以后悔的事、足以羞愧的事、足以值得自豪的事以及足以让自己不愿多说的事……但生而为人,我们既然无法避免人性的无知、贪婪和愚昧,我们也就必须学会原谅自己更原谅生活!
《亲爱的生活》使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全书的,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人生和生活的总结。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2
昨晚鸡哥回来很晚,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他,一直到12点多还没回来,抱着书换到床上去看!
被子依旧整齐的静静的躺在那里,彼时已是将近午夜1点了,我却毫无睡意。这几年总是这样,如果不是陪小悦睡觉,如果鸡哥不回来,基本就睡不着,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无论是习惯还是牵挂,总是羁绊着我的心。
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看刚到的新书,是绽放的创始人茉莉写的——《亲爱的生活》。
可以说这本书是茉莉的碎碎念,记录包含了她的生活、工作、小孩、和一些出现在她生命中有一定意义的人物。文字朴实接地气,但是很好的再现了茉莉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破茧重生。让我看到了一个单纯倔强的女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样能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成功女企业家的。
当我看到书中那张淡蓝色的三折页的信封,上面是茉莉的先生“三儿”从2012年—2017年的生日情书,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悸动。
文字很小,但是文采极佳,我细细的一封封去品读。三儿的文字时而俏皮,调侃茉莉,时而深情,犹如诗人般的浪漫,时而朴实无华的记录着他们走过的生活的点滴!
信中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三儿始终称呼茉莉为“小茉莉”,虽然不过是多了一个“小”字,但是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可以想象两个将近四十岁的人儿,他仍旧唤她“小茉莉”,仍是他心中的那个要呵护的小公主。隔着文字我都能感觉到那浓浓的宠溺的情愫。
这一刻我是感动的,是羡慕的,是祝福的。
书中还有一段茉莉讲到修炼“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让我也是颇有感同身受。
茉莉讲到当时的自己怀着身孕,有和三儿在公司因为管理的问题而出现了分歧,三儿过激的行为,让茉莉受了很多的委屈,随后便是茉莉尝试退出工作,但是她的退让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让他们的亲密关系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那段时间,三儿忙着公司的事情,每天特别的忙,回来也很晚,这个时候茉莉和三儿好像进入了一种胶着状态,不吵架三也不说话,没有冷战,但是怎么都不得劲儿。
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同类那样的兴奋。鸡哥一个人在公司忙碌,我在家带孩子,但是孩子上学去了后,饿哦又没事干了,在家里闲的坐立不安,浑身不得劲。
鸡哥不再和我说工作上的事情,我也不敢过多的询问,我不再知悉公司的事情,渐渐的,两个没有了沟通,晚上就偶尔逗逗孩子,或着看会儿电视,没有冷战,但是就是感觉空空的,我的生活版图里没有了鸡哥,他的生活和工作版图里也没有了我,我们俩像两条*行线,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我焦躁不安,我想做点什么,我又不敢做什么!我尝试去学古琴,学茶道,学写作,但是始终无法静下心来,我终觉得自己是在逃避,我觉得我应该和鸡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和他一起并肩作战才是正经!但是鸡哥不许,我该怎么办!
茉莉说她后来看了这本书《亲密关系》的书,慢慢的解开了一些疑问。她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我发现我的不开心往往是因为感觉自己被忽略,而这种被忽略感是我小时候就有的。我仿佛看到了有个小女孩放血回家叽叽喳喳地讲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却根本没有人听也没有人回应,让我觉得自己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渴望被关注,渴望能有亲密的互动,渴望能被爱,这些都是我沉睡多年的需求。
茉莉讲到当自己认清这点之后,把自己的私欲放下,把期待放下,开始关心三儿的感受,并且和三儿坦诚心扉的沟通了一次,三儿用爱回应了茉莉的感受,那次之后他们彼此的心结就都打开了。
亲密关系似乎是每对夫妻必修的一堂课,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出好成绩,我还在努力和挣扎中。但是至少茉莉和三儿的故事做了一个好榜样,也给我了信心!
最后借用茉莉的一句话,生活的目标,就是爱!让我有爱的能力,也能得到幸福的爱!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3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题记
寒假中忙里偷闲读了加拿大著名作家艾丽斯·门罗的《亲爱的生活》,一时间竟对生活与人生有了新思索。于是在鞭炮的轰鸣中,将文字揉碎在烟花中,泛起涟漪……
书中说“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终将原谅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侍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所以世界万事皆有因果,你如此对它,它就将如此报你。亲爱的,生活。
年少的我们站在生活的列车上,抬头望向岁月深处的蓝天,相逢了这场流年的花火。于是生活顺着遇见的痕迹,留下了道道彩虹。陪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们,从陌生走到熟悉,历经多少时光的坎坷。相逢是那么简单,但相识总是那么来之不易,所以尊重生活中的每份遇见,感恩生活中的每次相识,即使是短暂的一程,也误忘下车前和他们挥挥手,存留别样的温暖。亲爱的,生活。
现在的我们,仍旧坐在生活的列车上,窗外下起了濛濛细雨,岁月掷地有声,青春正当时。回眸遥望一路走过的风景,记得的还剩几个?曾经陪同的人,如今身在何方?当所有的回忆化作梦想,这条路的尽头便又会由我们操控,我们都会固执的相信所有的梦想终将开出绚丽的花朵,生活中所有的美好都在远方,所以生活中总有一朵花,途经了你的盛放,留下一缕芬芳;总有一个梦想因为你的固执,成为现实。亲爱的,生活。
未来的我们,或许会淡去眼前的热情,或许勇气的光芒会打结,或许我们会厌倦蓝天而爱上深邃的夜空……直到我们变成世俗的大人,不再情绪化,不再天真,不再无忧无虑的放声大笑,但生活中那个曾经年少的你,会在最初的岁月中微笑着,在你为现实迷茫时,那个少年的善良与热血终究会回馈给你无穷的财富。亲爱的,生活。
亲爱的生活,我自是年少,只为绽放,只为初心,只为敢勇,无问西东。
亲爱的生活,感谢你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用最孤独的时光,塑造最好的自己。
亲爱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想提前下车,务必告诉我: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
亲爱的,生活。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4
她弯腰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小拎袋,往我怀里一送,喏,给你的。
是爱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和海明威《老人与孩》。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几乎不敢相信地看着她,
你给我买的?给我买的?!
她说,嗯,你不喜欢看书嘛…
我奇怪地看住她,要发现什么疑点一样觉得不可思议。三月 初的广州,已经热得有点不像话,她戴着一顶贴着1985字样的粗布运动帽,穿着黑白条纹长袖和窄脚牛仔裤,胳膊像小学生一样扣在双肩包的肩带上。
《老人与海》是看过的,很久之前看过,爱丽丝门罗看过《逃离》,这一本倒是未曾见过。但每一次收到书,总让人心生欢喜,像小时候对糖葫芦的那种心情。
我开始看《亲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是在我们吃午饭的湘菜馆,姐夫将筷子放在杯子里支起来,杯子搁在碗里,碗叠在盘子上,一层层的感觉像俄罗斯娃娃。他沿着筷子往里面倒水,水溢满杯子,再从杯子里溢到碗里头。这样就同时刷了所有的餐具。
他不着急,倒水也是不紧不慢的,三副餐具都归他打理。
姐姐呢,拿着厚重的菜谱一页一页地往后翻,她就坐在我旁边,但我看不见她的脸,因为被菜谱给挡住了。
那个服务员令人印象很深刻,因为皮肤尤其地白净细腻,但妆容却着实不敢恭维,左右苹果肌上的腮红太过明显因此极为不自然。
她戴的耳钉很奇特,那种圆珠子,三颗,一颗比一颗大,颜色也不一样。她将所有的头发都裹成个丸子,束在右耳朵后面,有那么一点韩范儿。
她百无聊赖地侯在一边,手里拿着点菜的本子,眼光从一个桌子跳到另外一个桌子,没有一个落脚处。
我就是从这里开始看《亲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
吃饭不要看书,要活在当下知道嘛!
她用筷子敲着碗边教育我
但我不理她,又不是什么严肃的饭局要全神贯住地聊天,要马不停蹄地接话题。还是舒服好,舒服就是我们各自安好,没有谁觉得不周到,也没有谁会觉得受到了冷落。
哦,格丽塔就是在作家聚会上受到了冷落,好像每个人都找到了欢迎他的人,唯独格丽塔转了一个又一个谈话圈仍旧没找到归属。
但饮料鼓舞了她,让她不至于尴尬得无处容身,只是转了一圈过来她仍旧一个人,于是她索性直接坐到地板上,我猜她也许是走得太累了,高跟鞋裹身裙加上酒精,格丽塔端着香槟杯顺着墙慢慢地滑下去,就像一件从身体上褪下的丝质长裙。
然后她遇到哈里斯,哈里斯班内特,那个日后让她无数次幻想的中年男人,《温哥华日报》的政治专栏作家,他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格丽塔却一点都不在意这个。
她在意的是后来在车厢里他说的那句话,刚刚我一直在想应不应该吻你,我想是不应该的。
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而他之所以没吻下去,也许是因为他们各自说到了家人,哈里斯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妻子则在精神病医院。
我的丈夫是个工程师,我们有个女儿,她叫凯蒂。
仿佛为了对应他的坦诚,格丽塔也将自己的状况据实以告,然后,他犹豫了,说了那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然后格丽塔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写诗,照顾凯蒂,还有大把的时间她忍不住去想哈里斯,想念那张疲倦的中年男人的脸。
当然是在彼得,她丈夫不在的情况下,因为实际上他们很相爱。
从前看过一句话说,婚姻是违背男人天性的,因为男人的天性喜欢不止一个女人,但婚姻却要求他摒弃所有,只选择其中一个。
其实也许不光是男人。女人也如此。
被束缚在婚姻里的格丽塔,重复着单调无趣的生活,于是哈里斯成了她业余生活的幻想,她幻想自己躺倒在他的怀里,幻想那个可能的发生的吻。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5
似乎我们仍然能够走出人群,转瞬之间我们就可以又在一起。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沿着刚才的方向继续走下去。我们就是那么做的。没有上气不接下气的哭泣,当我走上人行道时没有一只手放在我的肩膀上。只有一瞬间我看到那目光一闪而过,他的一只眼睛睁大了。左眼,一直是左眼,和我记忆中一样。眼神看上去还是充满了不安、警觉和疑惑,仿佛某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突然发生在他身上,某件几乎让他发笑的事。 “重要的是开心,”他说,“不管怎样。试试看。你可以的。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和环境没关系。你无法相信这种感觉有多好。接受一切,然后悲剧就消失了。或者至少,悲剧变得不那么沉重了,而你就在那里,在这个世界无拘无束地前进。” 甚至这天早晨她还在试图让他改变主意,不去多伦多。她说肿块正在变小,而不是变大。自从每个人都有了免费医疗保险之后,大家什么都不干,全跑去看医生了,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由医院和手术组成的一出长剧,这除了延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讨人嫌的时间之外,没有任何益处。 我可能这样做,不是出于忌妒、恶毒或愤怒,而是因为疯狂,在黑夜中,疯狂就躺在我身边。也不是那种残暴的疯狂,而是某种近乎玩笑的东西。一种似乎长久以来一直等在那里的懒洋洋的、开玩笑的、半迟钝的暗示。 总有一些瞬间,那些黑暗的恶毒的站在道德对立面的疯狂想法就会冒出来,你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它怎么就突然出现在了脑海里,可是它就是出现了。那些无法与人言的想法,你没法表达,但是门罗可以。 但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到他身上呢?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会说起某些无法被原谅的事,某些让我们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事。但我们原谅了,我们每次都原谅了。 我们总是善于原谅自己,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但是也只有这么做,人生才会轻松一点吧。所以那些被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及的人,才是最无辜的,可怜的人。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5)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3篇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1
首先我要说,这对母子的关系可够铁的。“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妹妹”,哦,天哪!也许他们老外写信在名称前都必须写个“亲爱的”,总之在十年以内,我和妈妈还不会出现这种称呼。
安德烈和我还是有些共同点的,我承认,我比他年轻一点,他比我帅很多。然后,我们都拥有一种令人懊恼的东西——过盛的母爱!就像她搞不懂在十六岁时,他妈上厕所前还要问他要不要也去上一下厕所一样。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再过一个月就要满十三岁的我,每次过马路妈妈还要强制性拉我的手,所以使尽全力把手抽出我妈的手掌心成为了每次过马路的必修课。
我并不贪心,说真的我妈要是有龙应台大妈的一半就很好,因为她已经认识到了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而我娘却把我完全当作幼儿园小朋友来照顾。
看了他们母子三十多封信,我感觉那不像是母子通信,而是两位老友在闲谈,又是表达政治立场又是闲扯时尚。龙大妈倒也强大,脏话脏字都敢往上放!尽管这种母子关系比起那种“儿啊!注意身体!”“娘啊!您辛苦了!”之类的要怪许多,但就我而言,我更向往前者,原因很明显,那更适合当代少年,不是吗?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2
我们这一代人有与安德烈相同的思想和太多太多的共鸣,我也曾向安德烈那样挣扎着寻找什么是我真正爱做的事情;我也曾戏谑地要求别人不要浪费粮食,只因非洲很多孩子不想我们那么幸运,他们死于饥饿,死于营养不良;我也曾质问过自己,该不该给街边的乞丐一些钱,为什么我也会陷于这种给与不给的犹豫中……我们90后在抛开一些轻狂颓废的外壳后,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发现我们的闪光点?在面对现实给予我们的重重压力时,我们希望听到的还是那句像文中的妹妹。那样一句话,“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是不是父母的疏于表达,还是表达了我们却未能察觉呢?
其实父母表达过,我们只是不能接受他们表达的方式,是否你经常听到“撑不住了,想家了,就回来,爸妈给你做好吃的”,他们不会问你“工资多少”,只会喋喋不休地问“辛不辛苦,有没有好好吃饭”。他们就像妹妹。一样关心仅仅是我们,而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成就。永远不要埋怨你们为父母失去了自己,因为父母早在有了你们后,便失去了他们自己。我这样想过,是不是我的父母也像妹妹。一样曾经或者一直那么渴望想知道我的想法,是不是他们也疑惑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我曾经无视他们做出的改变。试着问自己这些问题时,我不知不觉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看,去体会,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能做的到底还是微不足道的,原来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要我们为他们做的事多得多。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3
在《亲爱的安德烈》之前,我未曾接触过龙应台的作品,甚至在第一次听闻这位作家时就无知地以为这是一名男性。
这份包含着深情与理智的家书令我震撼。更令我们深刻了解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十**岁的我们和安德烈有着相似的生气,亦有着相似的叛逆,我们在思想逐渐成熟阶段的迷茫,害怕与父母沟通,因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就我自身而言,我没有安德烈的拥有伟大成就的父母,但我和他一样,拥有一对爱我,护我,关心我,视我为掌上明珠的父母。在长辈中,舅妈与我的年纪较近,她曾有几次对我说,她羡慕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之前我还真未认真地想过,我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我也曾不听话被父亲狠狠揍过,也曾无理地顶过嘴,也曾生气的与父母冷战过。记忆里,母亲似乎从未对我发过大火,都是在我犯错后屡次耐心地与我谈话,告诉我道理;自我上小学起,父亲也未再打过我,不知是我太乖了还是,他老了。我是一个泪腺很高的人,但不知为何父亲只要一讲我,我的泪就像溃了堤似的大水。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的这句话令我很心酸,我在长大,父母却在老去,这是自然规律。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6)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3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1
龙先生的《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安安才几岁,一个刚开始做母亲的妈妈充满欣喜和好奇的看着儿子的成长,岁月悠悠,可爱的安安已长成亲爱的安德烈,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的书信交流,龙应台对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给我深刻的启示。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独到的见解令我耳目一新,书中那个既有*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书中作者讨论的话题包罗万象,例如对感情世界的迷惑、自我价值的追结、对全球化的看法及讨论,也有读者的回应引申出人省思的议论。不仅动人,而且涤荡人的胸怀啊!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令多少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身为教师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触动孩子的心灵,《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之间的睿智对话,触及了我的神经。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差异。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给河马刷牙》,内容是作者安德烈对他的母亲说:“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和爸爸……,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庸的儿子。”而龙应台回答:“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要你用功读书,不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能拥有有选择的权利……”“*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
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读完这一段,龙应台对要求儿子读书的精辟诠释,带出另一种想法,“用功读书”其实是让自己有更好、更多的选择权。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为了谋生,这才会在心中产生成就感,而成就感会给我们快乐。为了传递这一信息,我也特意让女儿也读一读这本书,特别是对于龙应台关于“读书”的精辟见解,我们母子之间还进行了一次讨论: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努力学好本领。为了将来的快乐,今天必须用功读书。看来“用功读书”并不是我们*孩子的“专利”,我们崇羡的西方人要用功读书。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2
这本书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书柜里看到的,姐夫是一个高中的语文老师,极力推荐这本书,说他的学生看了都很有感触。拿回来看了之后还真有不少收获。
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w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所以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等、尊重,我想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就应该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懂事。
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为别人,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选择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希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作文3
“妈妈,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作……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生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拿起《亲爱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段话,瞬间一种强烈的共鸣扑面而来。的确,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着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戏,并总是在心底高呼:“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探索。”这便是我们心中的独立。
而我是从何时开始变得上述般反叛的,具体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我产生“这么大的人同母亲还太亲近,代表着本身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的观念开始的。只记得去年自己当选“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没人知道,直到颁奖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才因我的一句话“明天的颁奖典礼我是获奖者之一”而得知。“什么?你?!你申请了?怎么没和我们商量?”那一刻望着母亲惊愕的表情,心底却莫名地涌起一种快感,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自己做决定,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决定。于是每每当我想起这一经历,嘴角便会情不自禁地扬起一丝得意的笑。然而当我读到书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龙应台面对儿子的独立宣言时的“惨状”,这抹浅笑满满的冻结、封存。
从未想到原来作为母亲的她们,面对这样的言语与场面是这般“无法应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们的角度开始试想。一开始的自己,只是个柔软地躺在母亲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流着口水亲切地叫着妈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悄然成长,一点点地变得成熟,一点点地追求独立,然后毅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在母亲的眼里,而她只能远远地站在身后,惆怅地望着我的背影,在遥远的地*线上变得越来越小……或许,在她心里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地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时代的我,而我却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亭亭玉立,说话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没话想和她说。这个时候,一旁的母亲真得会很心痛吧。
此时再回想自己,在这羽翼还未丰满之际,就早已想方设法地追求“独立”,是否的确疏忽甚至在无形中伤害了有着*“保护式”教育心理的母亲。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书上。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子。蓦然发现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一个面对学习、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却努力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一个拥有和自己一样血液的优秀、感性、率真、诚实、幽默的可爱少年。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扩展7)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3篇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1
“从书房走到厨房去拿一杯牛奶,我一定随手关掉书房的灯,离开厨房时,一定关掉厨房的灯窗外若是有阳光,我会将洗好的湿衣服拿到阳台或院子里去晾,绝不用烘干机。若是有自然清风,我绝不用冷气。”
事实上,我一开始并不理解“消极”的意思。查了字典后明白“消极”的意思是“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可我还是不明白,所有“否定的,反面的”事情都是“消极”的?反之,“消极”的事情都是“否定的,反面的”吗?开RollsRoyce就是“消极”的?捉了蝈蝈不放也是“消极”的?
我不明白。可是,有一点肯定是对的,那就是不要浪费资源。地球资源匮乏,确实很匮乏,浪费是十分可耻的行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所能做的事情是无限的。我们*常所能做的节约能源,保护地球的事情有——离开房间屋子关掉电子设备电源,将水循环利用,垃圾分类
至于奢侈,也就是挥金如土,滥费钱财,就得因人而异了。*常出去购物,我总是挑便宜的,事实上我也不知道那件商品应该多少钱,几元算贵,可我总觉得把钱花在无价值的,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上,毕竟是一种浪费。有些人,买回来的东西自己忘了用,最后要么是物品过期,要么不适合自己用了即使钱太多没处花,还是去捐些钱吧,给山区和家境贫困的人们,这毕竟也是节约的表现,善心之举。“募捐”和“奢侈”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你想选择哪一个?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后感500字2
昨晚在女儿复习时,我应读书会的要求在写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想。其实我的女儿对她的妈妈的童年也有很多好奇呢,妈妈5、6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嗯,把镜头拉长,你会看到一个半高的小女孩在夏日昏睡的午后坐在小矮凳上,头昂的高高的,目不转睛地在看五斗橱上的电视,此时电视里传来音质不是很好的歌声,我所有童年最初的记忆都定格在夏日里一个小女孩守着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听歌,这算不算妈妈最早的音乐启蒙呢。
而我的女儿,在这更早些时候已经开始跳舞、唱歌、画画、小提琴了,你比妈妈幸运,更早接触艺术和美的熏陶,而一直到十二、三岁现在的你更是可以经常出入图书馆、美术馆、音乐节、电影院……正如龙应台所说你们这一代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的热带鱼啊!而十二、三岁的妈妈正穿过一条又一条亮晶晶的田间小路去给早起劳作的`外公送早饭。夏日的早晨,还有一层薄雾若有似无地飘散着,走在满是露水的青草田埂上,初升的太阳光照在露珠上,亮晶晶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穗灌满了浆,不时的有小青蛙,小蚱蜢从脚边跳过,还有小水蛇哦,也会被它吓一跳,在这样静谧而美好的夏日早晨,我才是那个侵入者哦!
这个时候也是最爱美的年纪,邻居院子里的栀子花树(真的是好大一棵),篱笆墙上的金银花,菜园地上的“指甲花”,我每天都会去摘,戴在头上、衣服上,还带给老师、同学。而这些都是对小时妈妈美的熏陶,对吗?
推荐访问:读后感 花朵 亲爱 《亲爱花朵》读后感1200字3篇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1 《亲爱的花朵》读后感1200字1篇
热门文章:
- 蜻蜓眼读后感4篇2024-12-04
- 《我很重要》读后感14篇2024-12-04
- 2023年红楼梦读后感大学7篇(完整)2024-12-04
- 2023年酷虫学校读后感3篇(精选文档)2024-12-03
-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2024-12-03
- 皇帝新衣读后感3篇2024-11-27
- 2023年度中小学生读后感素材内容5篇2024-11-26
- 匆匆的读后感作文5篇(范例推荐)2024-11-26
- 草房子的莺店读后感六年级5篇2024-11-26
- 读朝花夕拾五猖会读后感6篇(完整)2024-11-26
相关文章:
- 2022年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范本3篇【完整版】2022-08-27
- 《教师读书十问》读后感2022-08-30
- 2022年最新骆驼祥子读后感笔记合集【完整版】2022-08-31
- 2022年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六年级优秀作文500字合集2022-08-31
- 货币战争读后感800字-《货币战争》读后感(完整)2022-09-02
- 蓝色花朵(组诗)2024-08-24
- 亲爱笨笨猪读书心得,读了亲爱笨笨猪感受(八篇)【精选推荐】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