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3年度三体读后感高中11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08:4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三体读后感高中第1篇世界在我眼中是灰色的。《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该系列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高中11篇,供大家参考。

三体读后感高中11篇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1篇

世界在我眼中是灰色的。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该系列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

《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作品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及哲学等均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刘慈欣用大胆的想象,富有冒险勇气的语言描述出了文明先进的人类或尔虞我诈、任意妄为,或心思茫然,渴望用三体文明来拯救地球文明,或与虎谋皮,渴望登上至高的权力巅峰。

同一个世界,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年代、不同出生的人,齐聚一堂。从经历上来说,叶文洁是有悲剧色彩的。从人性上来说,叶文洁似骆驼祥子,经历黑暗而人性扭曲。她既爱这个世界,仿若爱自己的孩子;
又厌恶这世界上的人,他们的丑陋虚伪令她心寒。她感情细腻却又让人觉得冷漠麻木,写出了现代人矛盾的心理状态。

刘慈欣的大胆之处是将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用小说演绎史实,用议论续写传奇,他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又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实别人的故事。

三体,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寓意。引导人类进行对世界立体的思考,将眼光放远到外星球,又将自己的眼光聚焦到人心的多元化上。

读了这本书,更上我懂得了:世界不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更多的时候,灰色才是世界的色彩。

我爱这个世界,我愿意守护她!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2篇

《三体》是一篇科幻小说,这是我从未看过的小说题材,但朋友强烈推荐我就翻来书本看了。第一次花了2个小时只看了20多面,很慢,因为里面有很多生涩的词汇和我不理解的内容。但第二次当我读到王淼进入《三体》游戏时,游戏里面的内容真的吸引到我了。

《三体》游戏中出现恒纪元和乱纪元,在乱纪元中人们为了躲避寒冷或是酷暑,会自动脱水,变成干纤维,还可以折卷携带着,放入干仓,等恒纪元出现时就放入水中浸泡就可以活过来了。有的放在干仓在乱纪元中被老鼠咬断手指的,咬到腿的,等活过来后还在河里哭。读到这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作者的想象力真的太令我惊讶了。

王淼在拍照冲洗照片时出现的那串幽灵倒计时也是很科幻的。随着王淼为了解决这个倒计时的问题,慢慢接近科学边界这个组织,再在《三体》游戏中得到的启发,和红岸基地成员叶文洁的描述,谜底慢慢的揭开了。

叶文洁经历了革命,亲眼看着父亲被打死,再到后来在大兴安岭被陷害而入狱,最后杨卫宁和雷志成把她带到了红岸基地,开始了外星文明项目的研究中。叶文洁发现了有外星文明,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他希望外星文明能来这拯就地球文明。在遇到伊文斯后她开始成了地球三体活动的领导人。同时,在三体世界里,三体人也是进行着自己的文明和科技发展,想占领地球……

《三体》是游戏,《三体》是另一个星球的名字,地球三体运动是地球上反对地球文明组织的一支叛军。文章中很多词汇和科学知识是我根本不懂的,但不影响我对文章故事的喜爱。前面很多的疑问在后面的内容中慢慢得到答案,很喜欢史强的终极定理:邪乎到家必有鬼(有人捣鬼)。

一直都觉得科学家真的很伟大,很神秘,还是那种代代相传的职业。文章中人物都是物理,数学,天文,军事等科学家,是我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领域,每每读着,就感叹作者不愧是高级工程师,不然也写不出这样的内容来,想象力也是惊人的,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三体》有三部,我只看了写第一部,想看后两部,想知道最后地球和三体如何了。又不想看后两部了,对于我来说,很多科学知识真的很晦涩难懂,后两部的科学知识是不是更多了?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3篇

人性是阻挡人类发展的最大也是唯一的敌人,它源于人类自己,阻隔着人类文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就可以解释这些

人把自己定位为主宰是刚刚发现自己的存在时,,因为对其他事物认识不多,人性中的权力欲望控制着低级的人类认知,人自己的定位越低级,认知就越高级

隐遁实际就是面对现实的无奈之举,弄花戏月就是对这种无奈添点色彩,当诗人们发现这种深深的落后感后,这种无奈的产物越花哨,就会产生越大的耻辱感

《三体》中物理学的丧失是不存在的,尽管在这个庞大的三体思想体系里,物理及人类所涉及的科学的不存在是有可能的,,但根据实践,在科学指导下的结论与理论相符合,这样,科学的存在就是有必要的。

人本不应该渴望做更高级的存在

三体思想本身就是对审视论的完美阐释,人应该在更高级的存在审视现有的存在,从现有的存在审视低一级的存在,在两方面的结果与过程中寻找共同点,在终极层面寻找相对终极层面微观的共同存在

生而为人,庆幸自己不是虫,对于高级存在,我们却沮丧不是他们。这种沮丧只是存在与人性中,它的本质是虚无的。可能在高级智慧眼里,人类不是进化的较低级,而根本不是一个物种,蚱蜢再进化也不可能为人。

低级智慧者与高级智慧者有这样的关系:他们互相平行,永不相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原点和坐标轴,他们在一个总轴上处于一个再上一个在下的位置。可能低级智慧在自身的进化体系中非常高级,甚至能够威胁到高级智慧的存在,但他们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填平

人若不想一直被蒙在鼓里,就必须奉行无限审视论原则

蒙不蒙在鼓里有什么关系呢,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有什么用呢,可能这个世界正如三体所说,根本没有真正的规律,一切都是随机,都是偶然。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4篇

为啥看三体,纯粹是因为高晓松在晓说里的介绍,此小说构架宏伟和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让我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为什么听晓说?因为熬夜画画的时候太枯燥,需要音频来提神。

很多年前,有个同事,一脸迷茫的问我:如果有外星人怎么办?上帝还存在吗?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上帝存不存在和外星人没有关系。对呀,有没有外星人,跟上帝存不存在有什么关系呢?《圣经.创世纪》一章16-17节: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圣经说,日月星辰都是上帝所造,那么星辰上的生物,能出自上帝之外吗?当然不可能。所以这一篇文章,是基于圣经所写的。

大刘不是,但却用了一些称呼跟有关,比如书里提到的“降临派”,“拯救派”,让我看了有一种诡异感,并且地球上的三体信徒,称三体人为“主”,莫名的带有喜感和讽刺感。喜感是因为地球人就这么不加了解的找了一个主人,自以为认了主人就取得一定地位一样,真是单纯又可爱。讽刺是因为在三体人眼里,地球人不过虫子一样的存在,毫无价值,他们来地球是想灭了人类侵占地球,仅此而已。

看这类构架宏伟的小说,常常会有幻灭感,因为宇宙太大,未知太多,甚至连意念都不能越过那个未知,反观圣经,上帝真是神奇的存在,上帝说:我是自有永有。上帝的亘古不变,并愿意将他自己启示给人类,真是神奇的事,毕竟在地球人一出生就奔向死亡,一出生要重头开始——继承历史认识世界。上帝的亘古不变,是这个世界运转下去动力。

更神奇的是,这位自称创造浩瀚宇宙的主宰,还乐于参与人类的生活,无论在欢笑时,还是在困苦中,上帝似乎乐此不疲的参与人类的生活,事无大小,不离不弃!

主人公叶文洁因为在中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被打死,妹妹惨死,母亲改嫁,从而对人性绝望,按下呼唤三体人来地球的按钮。她是这么回复的: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介入。

叶文洁有个奇特的认知,她一厢情愿的认为三体人的道德水准高于地球人,她这样说:如果他们能够跨越星际来到我们的世界,说明他们的科学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笑了,这不是香港作家倪匡的理论吗?十几年前我也同意这个理论,但其实这是毫无逻辑的一厢情愿的臆测,论证这个观点是错的也很简单——看看人类近200年,科技飞速发展但是道德水平毫无变化,人还是人,人性还是人性,怎么会因为外在的发展而改变内在的本质呢?大刘比倪匡更进一步,认清了人性。

大刘在书中虚构了三体人的社会,那是一个凄惨又可怜的星球,凄惨和可怜是因为这个星球有三个太阳,每天做不规律的升起,就是说有时候同时三个太阳一起升起,然后烤焦了大地,毁灭了文明,有时候三个太阳一起远离三体星,活活冻死整个星球,总之就是绝对不规律,怎么随意怎么来,在反反复复的毁灭——重建,重建——毁灭中,三体人发展出了坚韧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性格,说话怎么直接怎么来,完全不带情绪——虽然情绪明明还在,只是在求生的大前提下,被压抑了。哦,对了,三体人不会撒谎,因为他们交流靠的是脑电波,而不是靠嘴巴说话。他们因为随时会被太阳毁灭,所以没有时间说客气话和交流感情,又因为动不动就要面对整个星球死亡,神经就特别粗,脆弱和敏感不适合他们的生存。

靠脑电波交流,有一部叫《移魂都市》的电影,讲的即是外星人靠脑电波沟通没有独立灵魂而濒临灭绝的事。

相对三体人,地球人感情丰富,充沛,一切以感情为导向做事情,是啊,因为地球没有外在威胁,人类不用操心太阳升不升起,月亮落不落下,地球人有宽松的大环境来自己折腾自己,相对三体人用尽全力让文明生存下去,地球人无时无刻在滥用造物主给与的恩宠——地球人互相残杀,互相猜忌,互相掠夺,用尽一切力量让自己过得舒适,满足自我无穷的私欲——地球人才不管地球何去何从呢。

无人忏悔,是小说中对于革命中打死叶文洁父亲的三个女红卫兵的描写,她们从这场浩劫中残存下来,并且毫无悔意,理由是:那谁来跟我们忏悔?恶由此传承了下去,书里没有过多描述叶文洁的内心活动,作者对叶文洁下笔是简洁而安静的,但叶文洁其实也是恶的传承者,那些碾过她身上的恶,她是没有力量去除从而变成她的一部分,她的学识和修养让她不以粗俗的方式表达恨,仅此而已。忏悔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忏悔的对象,忏悔是表达终结,表达悔改,恶并不轻松,每个恶的消亡,每一声忏悔的接纳,都需要付上相等代价,人忏悔,神担当,只是这担当,并不轻松——耶稣以生命为代价。这是的逻辑。

三体整体文字流畅,没有过多的形容词和描述以及感情心理描写,但人物形象还是蛮丰富的。其中警察史强这个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粗俗,直接,精明,敏锐,活生生一个强悍的背生活打磨出来的人精。大刘应该是物理知识非常丰富的人,里面提到纳米,质子,智子,光年等等,都是我毫无概念的事,然而整本书看下来竟然不觉艰涩,这个故事不断穿插倒叙,构成了时空上的呼应,带着工科男的无机质感的整洁。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5篇

一口气读完了三体,有了这样的震撼,三体续集看不看都一样了。

它不仅是一本科幻小说,更是一本哲学小说

结尾更是震撼人心,不是正常的反败为胜,而是等待灭亡,面对高等文明的无力感

人类的未来,地球文明的未来,是不是也是这样

他所解释的真理绝对值得思考,这是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悲观主义

他结合着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从一个小小的立足点开始,包含了所有命题

不要简单的看着爽爽,作者要透漏给读者的信息必须得正视,不能玩笑对待

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她的哲学理念,和大审视论是异曲同工的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思想走到一块了呢,宏观来说是时代,围观来说,人性中的非己权力无限性覆盖的趋向对此可能有所解答

我们的思考是在极小的局限内的,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也无法超越这个限制

我们共同所处的世界,从这里发出的思考以及从这里构造出的异世界,都是使用人脑这个纤维材料制成

但其他智慧生物的智慧方式不一定与地球人一样,甚至对于智慧的意义也不一样。这种机遇的无限扩展性与人类自身思考的无限局限性是相对的

人类根据环境先本能再刻意的构造智慧与文明,再根据自己的环境构造异世界,这些东西的最本源在于人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类对超于自己自己智慧能力的猜测和方式不同,包括对异世界的构造,外星人电影中外星人不正是总和人类有相似的地方么。宇宙中似乎存在这一种能够建造同一(注意不是统一)现象,这永远都来自人类的臆测。

在人类与外星智慧,世界与宇宙后,在宇宙中所有智慧生物对宇宙的自行思考所造出来的臆测后,是否还存在着一种更高级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超过了智慧,这种东西超越了宇宙这个物质组成

在宇宙中自认高级的物种背后,存在着超于这种平行物种 的存在,宇宙若是一维,那么二维三维是什么?

我们都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做永远的审视论,只是传统政权把一个个源泉的终端设置的太低,在一定的位置上搁一片膜,人类的智慧流到这,就阻过去了。传统政权再利用人性的弊端宏观控制这个总体现象,人类太快的把一些东西定位终端,也就更坚定的加厚这层膜。当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加厚这层膜,当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加厚这层膜,那么这对人类的未来的危害不异于太阳撞地球。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6篇

最恐惧的,莫过于对宇宙之黑的未知。

我记得第一次看完三体的晚上,想起三体1封面带给我在无人之时的震撼,仰望着夜空,恰好是书中的一句话:“黑,真黑啊。”恍惚许久,恐惧在心中滋生。

最近买了一本三联书店的《三体的x种读法》,里面有很多对三体所展现的内容的深刻揭示,但我想以完全不学科的方式去漫谈这部令人“心事浩茫如连宇”的小说。

超脱俗世,超脱规则,超脱地球,发现宇宙。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在太阳笼罩下的政治和人文,几万年与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都显得那么渺小的无以复加,我的脑子里只浮现了人类产生、发展、灭亡的一个快进图,就如白驹过隙一般。只有宇宙,无限的宇宙是真实的,无论小说中谈论了多少人文宏大的矛盾,但始终表达的仅此而已。大刘的黑暗森林理论可能不尽然,我们并不知晓这是对或错,但是我知道,这并非是科幻,对于情节和理论的批判先搁置一边,从另一个距离现实很远的层面来说,这也是现实。但悲哀的是,我们在感受完如此宏大之后,还是要接受现实的支配,淡忘曾经让自己将自己当做浮尘无穷无尽的关于宇宙的恐惧、震撼、躁动。这可能是一个圈链,在所谓的现实与真正的现实之间兜兜转转,思绪万千。

缩小无穷个层面,我在想三体中所反映的一个很突出并出现很多次的问题:“真正的恶魔,是无限膨胀的民意。”

我们每一个人,是站在自我的利益上讲话,受外界信息诱导的蒙骗,而当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在一起,冲动变成了理性,错误变成了正确,放于一事一物一人上,足以改变所有。毕竟,“法不责众”。我们始终站在利益场上,如果没有人触犯自己的利益,就一切安好,礼笑相迎,如果触犯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事情的发展就不可遏制了。由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妙处便凸显了出来,只有领导者强硬,长远的计划与宏观的调控才可以实现。民众是思考眼前的,即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知道长远发展的群众,还是知而犯,因为保护切身及家人的利益是收尾的,没有人愿意或者很少人愿意在和平年代为了所谓的宏观的角度而贡献自己的利益。

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未知的情况下,便成为了猜疑链,这或许可以放在任何一个黑暗森林里成为通用的法则。这里的黑暗森林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层面和领域。我需要生存,你也需要生存,可是生存资料并不够我们两个使用,怎么办?这就成为了黑暗森林的法则: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宇宙中总物质是有限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是恒定的弱肉强食。

但是是否正确?在三体中,大刘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人性。其中“善良”“怜悯”“责任”“救赎”不乏其中,我们的社会到底是由兽性造成的,还是人性造成的?我们是否应该出于自身的阴暗而对人性彻底失望?

人类是拥有感情的。《三体》中有一段了此。法则是恒定的,但情感,或称随机扰动都是永远不可操控的,就像三体人永远也不知道人类所想的一样。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性的闪光点不计其数。是人类对善的趋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奴隶到封建,从封建到资本(社会),错误的、钳制的被否决,自由缓慢而坚定。

在叶文洁的思想中,高科技=高文明=高道德,于是在红岸基地中选择让三体人清荡被叶文洁认为无可救药的人类,而ETO的最初成员中,也是这个原因加入ETO。

在《三体》最开始的时候,爱因斯坦对绍琳的父亲讲:“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落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可能大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也被证实是正确的思想:思想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在大低谷之后的时代也证实了这一理论。那么,由此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思想的解放是人类趋于善的表现,而由此导致的社会进步也是人类趋善的结果。在历史的反抗、躁动、思潮之中,我隐隐的看见了它。

从另一方面来说,“善”也是底线,对于善并未有同意的标准,它可能是底线,是规则,是根植与思想中,令恶人也遵守的,仿佛由历史所掌控的,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社会。

最伟大的,相较于定律、法则、规律的,是无机的扰动,是一刹那突然产生的思想,是我统称为“情感”的事物,它悄然把握着所有。

大刘的《三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科幻的范畴,他讨论了更多东西。大刘的《三体》已经结束,而现实的《三体》还在持续,“死神永生”。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7篇

世界在我眼中是灰色的。

《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作品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及哲学等均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刘慈欣用大胆的想象,富有冒险勇气的语言描述出了文明先进的人类或尔虞我诈、任意妄为,或心思茫然,渴望用三体文明来拯救地球文明,或与虎谋皮,渴望登上至高的权力巅峰。

同一个世界,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年代、不同出生的人,齐聚一堂。受过伤害的科学家叶文洁,深受父母恩怨,自身经历囚禁和自由。面对巧然发现来自外星球的信号,绝望的她毅然决定帮助期望恒基元的三体文明入住地球。从经历上来说,叶文洁是有悲剧色彩的。从人性上来说,叶文洁似骆驼祥子,经历黑暗而人性扭曲。她既爱这个世界,仿若爱自己的孩子;又厌恶这世界上的人,他们的丑陋虚伪令她心寒。她感情细腻却又让人觉得冷漠麻木,写出了现代人矛盾的心理状态。

刘慈欣的大胆之处是将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用小说演绎史实,用议论续写传奇,他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又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实别人的故事。

三体,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寓意。引导人类进行对世界立体的思考,将眼光放远到外星球,又将自己的眼光聚焦到人心的多元化上。

读了这本书,更上我懂得了:世界不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更多的时候,灰色才是世界的色彩。

我爱这个世界,我愿意守护她!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8篇

其实,《三体III:死神永生》这本书早就读完了,只是一直没有写出来读后感,因为我的思想第一次受到了如此之大的冲击,一时之间我竟无言以对了,同时,它也给了我以唯美的享受。现在,如果有人让我推荐书的话,那《三体》无疑会成为首选。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写点东西,但脑子里却还是空空如也。如果偏要说读了《三体》之后,我有何收获的话,那还真有:对空间、时间、维度、人性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全新的认识。

黑暗森林打击都有两个相同的特点:一、随意的;
二、经济的。宇宙中,存在着各种文明,你无法想象它们的发展高度。对于那些有危险的文明,会有其他的文明时不时清理,以确保自己概念下的自身安全。

有一颗远远的星星,是夜空中一个隐约可见的光点,所有随便望了它一眼的人都说,那颗星星是安全的。这就是宇宙安全声明。你也可以发出安全声明,对整个宇宙广播:你是安全的,无毒无害的。这是一种可以生存的方式,也是对外部世界的妥协,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苟延残喘。

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然而,死神永生,作为一种生命特征,人类最终要走向死亡。人活着,只是在几十年间,挣扎也罢,痛苦也好,最终要走向死亡。死亡,可以说是一种最终状态,也是保持时间最长的一种状态。作为活着的一种象征,爱是人类一种进化来的瑰丽的宝藏。爱,指引人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去开拓人类的疆域,试图在外宇宙寻找自己的玩伴。

人生来,就是来承受自己给自己创造的痛苦的。

爱是没有错的,一个人不可能毁灭一个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着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9篇

可能是我第一本认真读过的科幻类小说,无法给出对比,只有自己对小说的感觉。自己作为软件方面对于秦始皇三千万的兵士组成的计算机中,这种每个单元都是由人来构成的想法很惊讶,更多的是感觉很可爱。在知道有三体的存在时,我原本的想象中三体文明可能是宇宙外更高级的无视地球所在宇宙法则的存在。可能因为是科幻小说,引导我读下去的是对那个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人类的命运走向的担忧。如果遇到其他存在的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多半是敌对的。文笔上可能有点粗糙,但是科学和幻想作为基本元素值得被更多的读者阅读。对于对物理和计算机有简单知识的人应该不会觉得这本书很难懂。

从小接触的科幻类的题材不多,从未对于自己存在的宇宙有过更多的思考。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因为物质原因,自己记忆中的第一本让自己感受到地球,太阳系,宇宙之类的概念应该是学校的课本吧。第一次感受到人类的渺小,自己的渺小和那种想知道一切的愿望和害怕得知一些真相的恐惧。在读到叶文洁在大兴安岭农家齐猎头儿家里,大凤突然问:

姐,你说天上的星星咋的就不会掉下来呢?

当时愣了一下,自己小时候真的问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呢?

而且还做了最可怕的一场梦,晚饭吃完,整个天空泛出黄色,一种诡异的黄色,随后有房子大小的发亮的巨石开始从天上落下。小时候无知的自己对那些遥远的存在本能的感觉到害怕,得知如此巨大的地球只是一颗渺小的尘埃,而我连自己所达到最远的地方便是所在的县城。对于使自己真实存在的这些基础,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多了一份敬畏。使自己有更多的欲望想要了解我们存在的宇宙甚至宇宙之外的更多更多。

如爱丽丝漫游奇境一样,这本书可能为一些人打开科幻世界的大门。

如作者所说:科幻与其他幻想文学的区别就在于他与真实还牵着一根细线,这就使它成为现代神话而不是童话。

如古代的人们可能认为神话是真实的,现代神话可能会成为现实,希望读这本书人对夜晚仰望的星空多一份敬畏,对未知的世界多一份好奇。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10篇

我第一次看《三体》是在去年冬天,那是一个周末。

妈妈其实很早就买了这套书,而且妈妈总说很快就看。我本来很期待和妈妈一起阅读,但是妈妈总也不看,结果我等得不耐烦了,就自己先看了。

我最先看的是《三体3》,其实应该先看《三体1》的,但是我当时是闭着眼睛随便抽了一本,结果就抽到了《三体3》。

《三体3》的女主角是程心,男主角我也不太确定。一开始,我认为是云天明。后来,我又以为和《三体2》的男主角一样,是罗辑。再后来,我又认为是关一帆。其实,我一直都不太确定。

故事从程心收到一颗云天明送的星星开始,那颗星星的名字,哦不对,是编号,叫d某3906。对于这件事,有人衷心祝贺,有人却嗤之以鼻。

为了探测三体舰队超前的科学技术,需要把人类送到三体舰队那里去。为此,程心想了一个办法,叫“阶梯计划”,可以把一个人送到奥尔特星云去侦察三体舰队。但有些不理解的人认为程心应该回到大一,去算算“推重比”的作业。不过看到这里,我就看不明白“推重比”是啥东西了。程心当时就反驳了那些人,又解释了原理:先用普通的推进方式把飞船送到核弹轨道的边缘,通过核弹推进,将人类最终送到三体。但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承载很轻的重量,就是一个人的大脑,最终是送了云天明的大脑过去。

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云天明终于有了消息,三体为云天明复制了一个身体。这种方法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就可以用来治疗那些得了绝症的患者。如果在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使用这种技术,就可以让他们永生,那么人类的科技发展一定会比现在快很多倍。

在《三体3》里,最终三体被毁掉了,而地球从三维降成了二维,在这两个文明里见证最后一刻的只有三双眼睛:女主角程心、关一帆,还有机器人——智子。程心和关一帆从智子建的小宇宙里回到了大宇宙,而他们留在小宇宙里的小鱼生态球和小漂流瓶作为见证旧宇宙的眼睛,留给了将要来这里探索的未来智慧文明。

《三体》无疑是一套很伟大的作品,作家刘慈欣为我们构想了人类、宇宙的未来。看了《三体》之后,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我认为,《三体》里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描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则是“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读后感高中 第11篇

思考宇宙历史,人类文明在一次次毁灭中重生并发展。地球共遭受过四次毁灭性灾难,难以否认此前不存在文明。

我们所处的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化最成功的一次,人类迈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跨入智能文明,历时三十五亿多年。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阶段的顶峰便会出现技术爆炸,帮助人类进入下一代文明,然而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加,刻录在人类基因的信息暴露越来越明显,人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人们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森林,为了耕种与自然争夺土地,为了生存利益制造核武器、激光导弹……理性使人们变得恐惧,变得软弱,迫使人们探索宇宙,移民星球。

人类文明存活的目标是生存,不管是现存文明还是已消失的文明。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变的主题。至于人们常说的大自然无情,那仅是以蚂蚁的目标看待世界,粗浅鄙陋,宇宙无情。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推荐访问:读后感 高中 三体读后感高中11篇 三体读后感高中(通用11篇) 《三体》读后感高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