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4篇(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4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
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的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
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
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
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
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
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
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2
前言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平平,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中国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中国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中国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附录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
你们好,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地方,你们的梦想将在这里插上翅膀翱翔天空。21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而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要求也在日趋变化。随着中国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在这里,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以遍为广大学生求职时候提供更好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请谨慎填写。
l请你填好自己的学院、专业和年级。
学院:专业:年级: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75% 17% 0% 7%
2·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11% 5% 91% 4%(实践经验)
3·你会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找工作?()
a。凭自己的实力b。靠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关系c。其他
81% 15% 11%
4·就你的了解,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8% 45% 46% 9%
5·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48% 27% 23%
6·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或则准备选?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35% 18% 26% 22%
7·你希望在那里就业?()
a.家乡b。外地
59% 18%
8·你更愿意进入下列哪个单位工作?()
a。国企b。国家政府机关c。事业单位
17% 54% 28%
9·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59% 40%
10·谈谈你对就业的看法?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XX年9月至11月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就业难。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33.88%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深造”,30.6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4.9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还有10.51%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发展。
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益理性。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符合自己专长”、“有发展空间”两项的学生都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学生倾向于找“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选择“无所谓”和“要我就不错了”等选项的学生均占被调查者的2%左右。在“毕业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调查中,45.98%的学生选择“省内”和“省内发达城市”,23.94%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10.8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劳”选项调查中,75.11%的山东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吃苦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山东大学生的主流精神状态。
“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此项调查发现,38.65%的学生选择了“能力”,19.50%的学生选择“知识”,11.67%的学生选择“习惯”,还有10.33%的学生选择“财富”。。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4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习品质方面
1、生活习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习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习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习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习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习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习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习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习生活心态是很平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平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习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习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习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平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5
这次暑假回家,和同学交流,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就业了,我们口中所谈论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上。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作为即将进入大二的我也开始积极的为自己的就业开始准备,暑假假期间我通过网络,采访了解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对现状的原因做出了调查。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20**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提高关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年的114万,到20**年的280万,再到20**年的496万。据估计,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一)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或者说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
(二)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三)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
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四)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
首先,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会比较看重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我们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三。解决方法
作为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峻,同时应去积极的为自己的工作去准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们,我们就要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不能就可以说消灭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岗位的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应提高。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于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应当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兴的。但是,大学生自己也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
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专生还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2、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
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会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
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
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6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中国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7
中职学生成长现状分析
近年来,很多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心理十分脆弱;有的学生神经过敏,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焦虑;有的学生对人十分冷漠,缺少朋友;有的学生独立能力差;有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极差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到底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所以,中职学生健康不仅仅指外在的,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那么,何谓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六大特征:即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具有较为坚强的意志、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和谐、反应适度。综合上述情形,为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认真研究和着力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依据心理学理论,对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塑造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日对我校1500多名中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当前在中职学生中间还存在着如下不健康的心理:
抑郁心理。这是中职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常症,是中职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有抑郁心理的中职学生,经常会有焦虑情绪,内心孤独而无助;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试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症状。因此,抑郁心理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封闭心理。封闭心理主要是指中职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往往很少与人交谈,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封闭心理如长期得不到矫正,往往严重影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造成彼此间的心理隔阂,影响人际交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即将发生时,会产生焦虑反应,这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焦虑程度过于严重时,就会产生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危害较大。在焦虑心理的阴影下,学生常常被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得透不过气起来,惟恐自己出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而有负罪感。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脆弱心理。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陷入消极的心境中,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在积极的方向上,他们自卑,意志力薄弱;在消极的方向上,他们自负,意志力畸形发展。在模式单
一、思想统一、步骤统一的教育中,由于对学生包得过多、过严,从而造成学生依赖性太强,面对打击,或是极端反抗,或是逃避,或是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诸如逆反、猜疑、恐惧、任性、懒惰、冷漠等都是中职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危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努力寻求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对矫正中职学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
1,中职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所致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他们又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认识不足,再加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足。由此,致使许多中职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2,和同龄人相比,普遍缺乏自信心,没有前进动力
看着其他同学进入了所谓的普通中学,乃至重点中学,内心难免有些失落,我以为那很正常。可是我所接触的大多数学生,并不因此奋发图强。反而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总感觉自己根本没有了前途,于是怀着混的思想步入了中职。上课说话,接打手机,司空见惯。与老师顶嘴,不服管束。自以为是。在很多教师看来,简直是无法无天。
3,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许多家庭出现异常变故,给中职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比如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打击,有些学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而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
4,家庭的过度“呵护”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许多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自小备受家庭的爱护,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重,成天比吃比穿,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无心学习;有的独立能力弱,依赖性强,不能承受一点打击。
5,社会的复杂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淫秽的书刊、录像、网吧、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对中职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顾道德和良心,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学生在淫秽的书刊、录像和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的诱惑下,丧失了人性,跌进了万丈深渊。
三,塑造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目前中职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去疏导。所谓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发挥学生潜能,适应环境,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及自我挖掘能力的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它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应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扰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具体而言,我们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呢?
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思想政治学科对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找出心理偏差,探讨对策,制定矫正心理问题的计划,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中职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疏导学生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协助学生,改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的自我修养。如可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心理素质健全起来;也可在学校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及时解答学生心理问题;还可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直接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3,以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吕志范老师说:“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公正无私的爱,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此,有例可证:罗森塔尔到某学校找校长任意选八名学生,推测他们前程远大,教师对他们倍加关爱,这八名学生进步率达23.7%,而其他一般学生只有7.2%。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4,学校教育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学生心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而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多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倍受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研究和探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塑造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社会上各种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课题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衷心希望我们能尽快探讨出一些更有效更快速的解决途径,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8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年的77%下降到20**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近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0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 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 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 联合机制 ,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 。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 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 、宁愿 为理想而待业 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1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习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平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2
【摘 要】 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关键词】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激发途径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激励政策,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之一的中职学校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提升改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习效果却不近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有关。
一、中职学校的现状
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年龄偏小,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学校来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还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偏见依然存在
目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产生这样的原因一方面与个人自身能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收入不高,就业环境差,社会认可度低,上升渠道有限等客观原因存在。
2、学校原因――课程体系僵化、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以教师拼命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被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对个人能力的产生怀疑,加重学生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沿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进校首先从他们“极其反感”的基础课学习开始,在基础课还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进入专业课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对理论学习进入“腾云驾雾”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还有现在的专业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内容过于冗繁,课程之间缺乏沟通,知识重叠现象突出。而教师仍然停留在 “两支粉笔、一本书”照本宣科式和“一视同仁”的灌输式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轻视对知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不高。
3、学生原因――基础差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秋季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000多位中职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72.2%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其中46.6%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38.6%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学生上中职学校要么是就业年龄不到要么是家长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接受。因为上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中的懒散习惯依旧存在。
三、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属于实践性的教育。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体化教学紧紧抓住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习车间,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这样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2、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这就存在教材内容和校情、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基于这个问题,应该鼓励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经济现状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结合学校当前的教学条件,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在照顾到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
3、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正在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手段,太过于平面化,手段单一,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教学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平面化、单一这个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动画演示、模拟仿真、现场教学等手段,使知识点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在讲解“轮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实现速度之间变换的?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汽车变速过程中轮系运动变化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对“轮系”的工作变换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领学生到车间打开车床的主轴箱,让学生观察车床在变换转速时轮系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轮系工作过程的理解,在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再讲解轮系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热情高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巧妙加以运用,教学效果超乎想象。例如教师可以把一门课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给学生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以往学习只能在课堂的弊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在追求学生共同提高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兴趣促思考,从而进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3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与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与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与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与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透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与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与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与社会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应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应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取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取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取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取。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与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潜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
(2)、存在性别歧视。
(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与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与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与大学生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与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与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与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与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与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带给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与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与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政府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与社会的职责。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篇14
——以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团委工作为例 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青年工作的核心内容。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生源成分和质量的不断变化,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推进的新时期,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与困难。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滕州市职教中心)是经枣庄市教育局批准设立,在原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和枣庄市艺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的全日制综合性职业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400 多人,其成分涵盖了三年制中专、五年一贯制大专、三二连读大专、中级技工等等多种成分。鉴于以上成分的复杂性,给我校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现针对我校的特点,浅谈以下几点问题和对策。
一、新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团员队伍的萎缩和质量的下降。新生中团员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且大部分都为初三时间入团。可见,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团员人数下降更是质量滑坡。跟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团组织工作力量相对单薄。与普高学生相比有以下几方面差距:一是科学文化底子薄,很难适应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厌学情绪较高;二是学生社会接触面更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流行;三是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更严重。可以说学生生源差是学校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团员意识淡化。身份是团员,但思想行为表现上与团员的要求相差甚远,没有真正树立好一个团员应有的风范。自我个体意识较强但缺乏团队精神。因为没有太强的团队意识,造成工作缺乏创新,只能按照老师的指导按部就班进行。新生入学,好多团员不愿办理转接手续,思想上不重视。
(三)学生需求多元化,难以及时全面掌握。新形势下青年学生在心理、文化、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取向、自主化选择的特点;此外,就业压力、心理问题等复杂的社会现象在青年学生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这些都需要我校团组织竭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新时期团员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单靠团内民主恳谈等形式,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服务团员学生的目的。
(四)团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学校共青团组织经费完全靠学校行政拨入而且经常处于“捉襟见肘”的处境,要组织团员学生开展活动也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时甚至要到处化缘求助,特别是阵地建设、机制建设的费用的窘迫,致使团工作难免陷于被动的困境。
二、新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对策
(一)坚持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团的自身建设是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前提和保证。在校党委领导下,我校团组织坚持 “党建带团建”,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团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根据《团章》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将学校团工作按组织机构、团组织系统管理流程、各级组织和团干职责、发展新团员、组织生活、团干选拔和培训、团代会、三会二制一课、团员奖惩、团费管理、团员档案管理、团支部工作目标考核等十余个方面结合职业学校特点作了详细规定。通过系统全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团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是创新团组织建设,确保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首先,巩固传统团组织基础,配备好团支部的领导班子,加强“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组织结构的规范化建设,整顿和改选一批后进团支部。其次,在每年离校实习的多名学生团员中,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校企(地)共建等方式建立临时团支部。再次,校团委牵头成立了社团联合会,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团组织覆盖的有益补充。
(二)坚持思想育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团委依托各级团学组织和各类学生社团,充分利用纪念日、重大事件为有利契机,通过讲座、培训、座谈、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并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点带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抓主题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学团章温团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看主题教育”、“三节教育我在行动主题活动”等等。二是抓主题团日活动。每学期结合时事形势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活动主题,开展了“我爱我的祖国”、“感恩之心”“我是青年志愿者”等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欢迎,使他们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团日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三是抓爱国、爱校思想教育。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充分挖掘和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学习,规范和养成文明习惯,以实际行动促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爱校情感。
(三)发挥共青团社会化优势,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有形化服务
团组织的基础在青年,共青团只有同广大青年保持密切的联系,根植于青年之中,正确地、忠实地代表青年利益,坚持为青年服务,才能广泛地团结青年,团的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党的要求变为青年的自觉行动,使共青团更富有活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只有让青年从团组织中得到实惠、获得帮助,青年才会真心地跟组织走,才能不断壮大团员队伍,团组织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一是多渠道收集学生需求信息。首先,我们将利用网络工具,打造开放、有效的学生需求反馈渠道。发挥每个班级qq群的作用,由团支部书记负责团员、学生的日常信息收集。开通专用邮箱,接受团员学生特殊情况反映。探索建立网上论坛,了解团员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要加强横向交流和联系,通过获取学生科、各系部等部门关于学生需求的信息,及时梳理和汇总,为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再次,是要建立团干部联系非团员学生制度。原则上每位团干部结对5名非团员青年,团干部主动关心结对联系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校团委反映。二是全力服务学生就业。针对学生最关注的就业问题,我校团委通过邀请企业老总、知名校友、学校领导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择业创业教育,举办模拟招聘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等,让毕业生端正就业思想,增强职业道德,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择业技能,这些都是为青年学生就业服务的有益尝试。学生集体外出见习时,成立流动团支部,协助用人单位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德育工作由校内向企业单位延伸。同时,校团委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真情温暖困难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团组织开展资金扶助、结对互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节日走访慰问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团委深入各班调查了解家庭困难学生情况,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四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推广建设班级、系部、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心理活动课、心理交流、心理辅导、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帮助他们疏解情绪,做阳光少年。对心理困扰学生,学校团组织发挥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师,与心理困扰学生结对,定期进行心理辅导,预防和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团委还将为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和后进学生建档立卡,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四)多渠道争取中职学校团工作经费,为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确保团员青年按时按量上缴团费。对有经济条件而不按时缴纳团费的团员,严格按照团的制度处理。
二是要使上级行政部门的团工作经费拨给制度化。校团委向校党委、校行政提出申请,拨给在校的团员青年每人每年10元的活动经费,并经由教代会讨论方案,教代会成员投票通过,使团工作经费的拨给制度化。
三是要多方位筹措社会资金资助共青团工作。加强校企合作,以开展大型活动为契机,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争取企业的经济支持。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在认真研究和分析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的同时,积极创新,寻找突破,全面地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各
种载体,创新共青团工作的观念、方式和和机制,丰富其内容,使各方面协调配合,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工作的作用,进而为开创新时期中职学校工作新局面做出重要贡献。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 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000字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00字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00字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意义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结尾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000字怎么写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021
热门文章:
- 2023年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8篇2024-12-04
- 大学宿舍调查报告9篇2024-12-04
- 创新创业项目调查报告3篇【精选推荐】2024-11-26
- 2023年度委托调查合同4篇2024-11-26
- 实用的环保调查报告4篇2024-11-25
- 2023年关于员工培训调查报告3篇【通用文档】2024-11-23
- 事故调查报告,15篇【通用文档】2024-11-23
- 2023年度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5篇2024-11-19
- 大学生暑假调查报告13篇【精选推荐】2024-11-19
- 2023年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4篇(范文推荐)2024-11-16
相关文章:
-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3篇2022-09-17
- 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调查报告【精选推荐】2022-09-24
- 关于商务局局长履职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2022-10-01
- 关于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情况调查报告2022-10-16
- 关于乡镇统战工作调查报告2022-10-25
- 2023年度大学生就业信(十四篇)(完整文档)2023-06-02
- 2023大学生就业认识误区,大学生就业认识3000字(4篇)(完整)2023-06-09
- 大学生就业个人总结热门10篇(完整)2023-10-02
- 大学生就业7篇【精选推荐】2023-11-09
- 202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15篇(全文完整)2023-11-26
- 2023主题墙现状分析(十八篇)2023-09-06
- 动漫主题餐厅的品牌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2023-09-22
- 国内服装研究现状优秀10篇【优秀范文】2023-11-09
- 2023年速录师的就业前景与现状3篇2023-11-19
- 2023关于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推荐)202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