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迈文档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完整)

发布时间:2022-11-03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课堂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完整)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很高兴能来到包钢二十小家长课堂接受专家的指导。

 通过这次专家的讲解指导受益匪浅, 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 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 教孩子学会做人, 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中“德” 教育为根本, 因为“德” 是人的立身之本, 是人的灵魂, 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古代的孔子就倡导以德育人,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 . ” 对他的弟子言传身教, 乃至世人影响颇深, 甚至衍生出儒学研究的课题。

 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见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 听到的第一声是父母热切的爱的召唤。

 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 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 思路学做人。

 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 表现在学校, 表现在社会。

 学校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德” 为重, “才” 为辅, 让孩子心里健康, 道德品质好, 去适应社会和学校, 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 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 学会做事做人, 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 事、 社会, 知道尊老爱幼, 百善孝为先。

 做事情要有恒心、 毅力、 自信心, 挖掘孩子的潜能, 在困难面前“我能行” ,积极面对, 消除畏难情绪, 培养他的探索精神, 谦虚勇进。

 同时要

 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 诚实守信, 责任心强, 知错就改, 老老实实的做人, 踏踏实实的做事。

 我的孩子刘博盈一直有个胆小, 遇难而退的心里, 往常我一发现就比较急躁, 不断的对孩子指责训斥, 孩子只是低头不语, 反而我发现孩子更胆小, 通过这次老师的指导, 我首先试图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以缓和的态度, 耐心的讲, , 我们和老师教你知识文化, 变得更聪明, 掌握丰富的知识, 等长大了才能做你现在心中梦想的事情。

 孩子看到我的态度改变了, 随着她面对一心些困难也有了一些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我很欣慰。

 l、 自理能力。

 《生活与劳动》 中编写了“整理书包” 、 “整理床铺” 、 “钉钮扣” 、 “折叠衣裤” 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这些课程教学在学校, 但大量的实践必须在家里进行, 如果没有孩子父母的指导、 督促和严格要求, 则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育人的实践告诉我们, 父母包办代替过多, 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阻碍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 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2、 家务和公益劳动。

 从人生观的角度看, 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 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 从最低要求看, 劳动是每 -个人的谋生手段, 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生活与劳动》 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编写了“洗碗筷” 、 “红烧猪肉” 、 “铺路填

 坑” 、 “秋收劳动” 等内容。

 这类课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 教师在讲授目的意义、 相关知识、 操作的基本方法、 步骤提出相应要求的同时, 只能作示范性的操作或组织一般性的实践劳动。

 而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 视劳动为美德, 熟练地掌握家务和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 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 逐步养成和掌握。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使他们成为爱劳动, 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3、 动手能力。

 《生活与劳动》 课中的手工工艺制作, 如“编篮子” 、 “绣手帕” 、 “制作七巧板” 等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占总课时的 25%左右。

 中高年级占 33%左右。

 这充分说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 长知识时期, 让他们手脑并用, 理论联系实际, 不但能丰富知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就一双灵巧的手,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使机体充满活力, 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

 对手工工艺制作的学习, 学生兴趣盎然, 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意识。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 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 服务于他人。

 4、 卫生、 生活习惯。

 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

 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

 《生活与劳动》 课中的 “看电视” 、 “不挑食、 偏食” 、 “生活起居要定时” 等课, 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 每天入睡、 起床的时间, 饭前便后洗手, 衣着整洁, 勤洗头理发等等, 这些规定和要求, 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 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 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 清清楚楚。

 所以, 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 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 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2)

 :

 上周六我去中心小学听了牛平老师一堂“家长课堂” 课——“赏识教育新天地” 。

 牛平老师一开言就对家长们说:

 “家长朋友们, 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请走进‘赏识教育新天地’ 家长课堂吧, 在这里, 你的观念会得到更新, 您的心态会回归于平和,你会得到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您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

 我一边听着便不住地点头。

 回想我做过家长的时候, 孩子有时问我这道题是怎么做的, 当时我是做班主任工作, 班级 50 多名学生哪有时间给自家孩子辅导呀, 就臭嚼乱骂一顿, “你上课都干什么了, 走神了是不? 就这样小简单的题都不会, 我不能给你讲, 你自己去想去做去, 滚……” 当时, 母女俩人各自都气得够呛, 孩子临身就哭啼啼地走了。

 虽然两个女儿都进入了大学校门, 可我总感觉在孩子身上辅导有时不够耐心、 温和, 平时在她们背后还多次地偷偷掉过眼泪, 给人家的孩子都能热情耐心讲解, 一遍不会两遍, 直至会了为止, 在1976 年那一年, 在小学我曾教的那个班级初升高的时候就有 7 人升入重点高中, 当时, 一个学校升六、 七个那就是很不错的学校。

 为什么自家的孩子就不能这样呢? 不然孩子也能考上个最理想的院校。

 我听牛平老师的讲座, 确实受益匪浅。

 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 深深地体会到: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

 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 家长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孩子是第一次进入校园的门槛,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懵懵懂懂, 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多面性, 内涵的丰富生动。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家长不能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即送入了保险箱, 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单纯依赖学校教育。

 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而家长是孩子人生旅程的护航者, 家长应与学校积极配合, 相互沟通, 共同教育好子女。

 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学习、 行为习惯、 心理状态等, 并抓住时机, 适时教育好子女。

 通过家长课堂的学习, 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希望“家长课堂” 应及时召开, 经常性, 持久性, 使家长与老师沟通、 交流, 家长做表帅, 为孩子树立榜样, 正确引导孩子。

 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健康、 更快乐地成长!

推荐访问: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课堂 父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