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3篇
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3篇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 《理论探索年第期总第期哲学问题着力提高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庞跃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摘要党的十七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
论探索 年第 期 总第 期哲学问题着力提高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庞跃辉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深刻论断既具有丰厚哲理意蕴又富有鲜明时代特征。随着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展开我们要深刻分析其历史方位高度认识其价值取向同时正确把握其科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的自觉性。 关键词 解放思想历史方位价值取向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社会的文明进步就是在人们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而不断实践创新又是与人们的思想解放紧密相联的。解放思想与实践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深刻论断要求全党同志在“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了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的自觉性我们要深入分析解放思想的历史方位、高度认知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正确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学方法从而促进新一轮解放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在深刻分析解放思想的历史方位中促进解放思想从人类文明的演进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人们解放思想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条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方位中产生、推进和取得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与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次飞跃的历史形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㈤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实现这一飞跃的历史方位就是在 世纪 年代至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空想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的思想解放中实现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在 世纪末 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根据这一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问题上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初设想而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在思想大解放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新战略领导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实践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实现这一飞跃的历史方位就是从 世纪 年代开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在冲破思想禁锢的思想解放中南斯拉夫率先改革毅然抛弃苏联模式此后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改革由此开始了社会主义实践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历程。可见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方位中通过思想大解放得以实现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同样是在特殊的历史方位中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洗礼实现了重大转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在 世纪 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领导的正确选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大解放。 】㈣㈤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庞跃辉 男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问题。・ ・万方数据哲 《理论探索 年第 期 总第 期主义者举起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我们党开始拨乱反正进行“真理标准”大讨论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格局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年初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以非同寻常的勇气发表了南巡谈话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解放思想中加快了步伐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因而解放思想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今新一轮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展开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我们看到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围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围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准确认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新态势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纲领和方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的必然选择。二、在高度认知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中促进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作为人们在一定历史方位中的认知活动离不开价值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因为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中产生和发展的。从价值取向的规定性我们发现解放思想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价值取向也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尺度和价值目标。因此新一轮解放思想应当具有新的价值取向。新一轮解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产生和发展的其价值取向具有新的内涵和表征。对此必须首先搞清楚当前的解放思想与以往有何区别。在・ ・这方面周天勇的见解颇为深刻。他认为与以往的解放思想相比较当前的解放思想不再是对教条主义的解放思想而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文化传统形成的阻碍我们事业发展方面的解放思想不再是关于中心任务是阶级斗争还是经济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解放思想而是认清何种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的解放思想不再是要计划经济体制还是要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解放思想而是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形成更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解放思想不再是主要解决思想上的政治问题来推进经济上的体制改革释放经济体制方面对生产力发展的约束而是为了解决思想上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相结合的问题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政治体制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再是单一方面的解放思想而是更为复杂、更多方面是更需要系统和综合地就发展模式、政府管理模式、权力约束模式、利益制衡模式以及和谐社会模式进行选择是整个中国向现代化各方面的综合性道路选择方面的、关键时刻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又一次新的解放思想。【 】从价值取向的规定性和当前解放思想的特殊性可以看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价值取向的新内涵集中体现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所展开的具有新起点、新视野、新高度、新目标的思想大解放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超越小富即安温饱型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减少发展的自然资源代价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均衡发展。因此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就成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前提和根本保证具有重大意义和独特价值。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价值取向的新内涵决定了其价值取向的新表征主要体现为如下重要方面一是连续性即时间原则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从纵的方面动态地反映客观现实认知客观对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运动集合体”。二是立体性即空间原则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从横的方面多维地反映客观现实认知客观对象是具有多元、多向、多层的“多维复合体”。三是系统性即结构一功能原则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构成整体的诸元素的联系即所谓结构范畴另一方面是指整体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即所谓功能范畴。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就是从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上来认识整体性事物把握客观对象的“结构功能关联性”。四是相容性即交万方数据
《理论探索 年第 期 总第 期哲学问题融原则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不同思维方式及被认知的不同对象具有渗透、交织乃至转换的可能性否定一成不变的思维惯性认知相关事物的量和质的变化与发展具有一定内在的“协同互动性”。五是超越性即创新原则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超越“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误区消解封闭禁铜的思维定势在确立实践与创新永无止境的思维范式和行为范式中实现新突破。三、在正确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学方法中促进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作为人们在一定历史方位中的认知活动同样离不开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内在相联。只有具有科学精神并运用科学方法的人才能真正把握客观规律、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谬误、迷信、邪说以及偏见的产生固然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背、抛弃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从科学方法的规定性可以看出思想大解放必须在科学方法引领下才能取得积极成效。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坚持和运用科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目标、对象和途径 引。我们知道 年前的思想大解放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锎中国摆脱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走上改革开放的征途。 年的思想大解放阻止了“左”的思想干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 年的发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目标是什么 是通过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上半场”的改革开放还是明确改革开放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从而开始改革开放的“下半场” 我们认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目标应当是在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两者的协同互进、共同发展。第二个问题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对象是要解放谁的思想或者说是谁需要解放思想 我们认为就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而言思想解放是新的改革开放的先导也必以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制造新的利益阶层为结果。如果说新的利益阶层是思想解放的动力的话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所有者就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对象。第三个问题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途径是继续以往自上而下的方式还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我们认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途径应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互动、相辅相成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思想解放的成果集中全体民众的智慧有效推进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根据科学方法的内在要求和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目标、对象及途径我们认为在新一轮思想解放中运用科学方法应当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要树立勇于解放思想的信念和决心。要引导人们消除“五怕”意识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上级责怪、怕同级嘲笑、怕下级疑惑克服不敢突破“惯例”、不敢超越“本本”、不敢“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思维定势真正形成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的思维和行为范式。二是要有效推动全体社会成员自觉、主动、持续地解放思想。要大力营造“人人是解放思想之人”的社会风尚引导每个社会成员树立浓厚的解放思想的兴趣、养成解放思想的习惯要积极构筑解放思想的平台形成“处处是解放思想之所”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解放思想的深人发展。三是要树立理性解放思想的观念和态度。也就是说解放思想应当有正确立场和方向。要解放思想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解放思想 为谁解放思想 ”的问题。解放思想是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是为了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偏差解放思想的结果与我们的目标就会相差甚远。四是要引导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按照科学方法办事。要鼓励人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在开拓创新中获得发展在不断发展中继续创新。因此必须倡导人们崇尚科学真理、尊重客观规律、依据科学方法确定思维和行为方式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为思想大解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参考文献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周天勇当前思想解放与以住有何区别 】报刊文摘 — 中国改革编辑部关于思想解放的三个必答题 中国改革 。 责任编辑王瑞娟・ ・万方数据
篇二: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
譬鬟黧器专置研究中共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飞跃侯永亮( 开封文化艺僦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角度来看, 中共九十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 21年至19 4 9 年, 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 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创立了新中国:
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 4 9 年至19 56年底,马列主叉与中国建国初期的实际相结合, 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叉改造道路,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 57 年以后,特别是从19 7 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 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 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 伟大飞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九十年前的19 21年7 月 , 中国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党成立后, 开始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一、 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马列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际相结合。
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创建新中国1、 历史提出的新课题——如何对待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从而确立了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
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 也不同于列宁主义的故乡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俄国。要在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进行革命, 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是不行的, 但靠背诵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
也是不行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这是。
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 。
“这些任务的解决方法, 你们无论在哪一个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找不到, …・・你1门应当提出这个任务, 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个任务。
Ⅲ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遇到了如何对待马列主义的新课题。在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上, 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中国革命要不要马列主义指导; 其二是如何用马列主义来指导, 即是照搬马列主义条文还是学习其精神实质并结合中国实际。
在第一个问题上, 党成立之时起就已经解决, 但在第二个问题上党内的分歧很大。
王明等人主张照抄照搬马列条文,毛泽东等则主张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他在19 30 年5月 写的( 反对本本主义>就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1212、 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19 35年1月 的遵义会议, 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党, 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内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这为毛泽东等人正确对待马列主义, 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提供了组织保证。19 4 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 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而最主要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它解决了我们党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 也就是如何用马列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 是照抄照搬马列主义条文, 还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在整风运动中, 通过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党的文献,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吸取王明教条主义的教训, 开展了怎样对待马列主义, 怎样使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批判主观主义、 教条主义的思想斗争, 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
延安整风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变成全党的共识。3、 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新中国的建立【作者简介】
侯永亮。
男( 19 7 5一), 硕士,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系助教。如前所述, 早在延安整风和遵义会议之前, 毛泽东等就认识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个结合,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后来由于王明教条主义者的干扰, 党的实践背离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使中国革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 上述原则在全党得到确认, 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中国革命就必然走上健康发展的坦途。
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国家独立、 人民解放的百年梦想就要实现了。19 4 9 年10 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这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必然结果。二、 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马列主义与我国建国初期的实际相结合。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 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主要表现在:
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没收官僚资本,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完成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坚决镇压反革命, 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抗美援朝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
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经过三年的努力, 到19 52年底, 我们巩固了新政权, 恢复了国民经济, 创造毫史薄末/201I/0讲4万方数据
了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2、 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的合作化, 是中国共产党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合作经济的过程, 是把农民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的过程。土地改革完成后,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分散的个体经济。
这种经济极其脆弱, 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既不能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
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抵御自然灾害, 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新技术, 同时为了避免农民两极分化, 有必要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此情况下, 党中央分析了土改后农民中存在的发展个体经济和实行互助的两种积极性, 要求各级党委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按照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 采取典型示范、 逐步推广的办法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组织形式, 把农业互助合作当成一件大事去做。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三个阶段,到19 56 年底基本完成。3、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经济上是具有两面性的, 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建国初,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 但它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利于国计民生、 破坏统一的国民经济和有计划建设的消极方面。
这使得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之间, 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计划经济之间、 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及全国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
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放生产力, 给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所有制的根本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 的政策, 在经过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后, 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 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到19 56 年底, 我国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 、 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国之初的头七年, 党继续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建国之初的实际相结合, 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从此以后,我们国家在理论上是马列主义指导, 政治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 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句话,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的必然结果。三、 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马列主义与我国当代实际相结合。
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社会主义起始阶段的十年探索和其后的十二年曲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 56 年到19 6 6 年的十年间, 这种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 如< 论十大关系> 、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等, 但也出现了大跃进、 公社化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失误,最终没有找到正确的建设道路。19 6 6 年到19 7 6 年的十年“*****” , 则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给党、 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出现的曲折, 当然是坏事, 但是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 取得辉煌成就, 与科学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关系极大。2、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二十年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 7 8 年12月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此后, 邓小平带领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制定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 9 7 年党的十五大的二十年间, 形成了党在新时期的专囊研究露羹燃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二十年的实践, 以及十五大以后直!到今天的党的实践, 仍然贯穿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3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0 0 0 年2月 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 面对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 建设、 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 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江泽民指出,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20 0 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进了中央的工作报告和党章, 写在了党的旗帜上。4 、 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冬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提出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忒20 0 7 年,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呈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姜”( 下转7 页l5万方数据
民民主的国家政权的基本思想, 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理论的成熟,为建立新中国国家政权进行的政治纲领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建立人民民主全国政权的条件已经具备。三、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设计者・解放战争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 首先在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的乡村和城市, 由下而上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 并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代表大会**团自行召集, 由各级政府向代表大会作报告并提出各种议案, 使代表会真正成为解决各种重要问题的权力机关。
这个机关在制度上实行民主集中制。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范围的人民民主政权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毛泽东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了人民民主政权的政治方案和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权体制的建国方略。毛泽东设计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是人民的, 政体是民主的。早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大上, 毛泽东在讲到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 强调应采取民主集中制,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方针, 选举政府。
他指出“只有这个制度,才能表现广泛的民主, 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
又能集中处理国事, 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 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 吲19 4 8 年1月 ,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决定中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出来的各级政府。
19 4 9 年1月 上旬,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
篇三: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
的实际出 发推进思想解放口沈宝祥 摘 要: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 给我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对这些变化怎样认 识, 是当前思想解放的焦点。解决问 题的关键, 就是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 使我们的
思想和理论与时 俱进。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 拘泥于书本上的某些个别论 断或原有的观念和做法, 思想认识就会不合时宜、 脱离实际、 陷入僵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新的实际; 实践检验 中共十五届六中 全会通过的《 关于加强和
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 对党的作风建设 提出了“八个坚持、 八个反对”。其中, 第一个 就是“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反对因循守 旧、 不思进取”。
这个《 决定》 指出, 加强和改进 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 位。我们要从历史的高度和党的建设的全局,加深对这个问题的 认识。
一、我们正处在一次伟大的 思想解放进程中
任何一次伟大的历史运动, 都要以思想解 放为前导和强大的推动力。古今中外, 都是这 样。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百年来, 有四次大 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是 20 世纪初的辛亥 革命。这是一次革命运动, 但首先是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1905年, 孙中山创立了民 族、 民权、
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以民主共和的思想反对 和批判封建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
国延绵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有力地冲击了封 建主义思想,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 心。从此以后, 谁要当皇帝, 就立即遭到全国
人民的反对。袁世凯做了83 天皇帝梦, 在全 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以后, 中国再也没 有人敢当皇帝。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是 1919 年的五四运 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高 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批判封建主义, 兴起 了 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 备了条件, 推动近代中国的历史由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 是上世纪 40 年代中
国 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以实事 求是反对教条主义, 破除了 教条主义的思想束 缚, 使全党认识了毛泽东思想, 理解了毛泽东 思想。在这个基础上,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 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全党在毛泽东思想 的基础上团结奋斗, 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胜利, 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次思想大解放, 就是 20 多年前的真 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次大讨论用实践标准 推倒了“两个凡是”( 即“凡是毛**作出的决 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的指示, 我们 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破除了个人迷信, 使全 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在 哲学与文化 2001. 12唯实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这个基础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次思想大解放, 为具有 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 准备, 是实现历史大转折, 开辟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推动力。胡耀邦同
志是这次大讨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邓小平同 志是这次大讨论最有力的支持者和领导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个重要思想理论观 点的确立、 改革开放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
都是贯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 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0多年的改革开放 过程, 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 20 多 年中, 解放思想出现了若干个回合, 包括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十五大, 以及当前的
思想解放在内。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若干个回
合也可以称作若干次思想解放。但这若干次 思想解放都是破除根深蒂固的“左”, 只是其具 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所用的思想武器实际上
都是实践标准。并且, 这些思想解放的高潮,
都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一次思想解放的
继续和深入发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这次思 想大解放还要持续向前发展, 将要贯穿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一段历史进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 的 伟大事业, 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 是思想 不断解放的过程。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伟大 的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更 加坚定自觉地贯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二、 推进思想解放的关键是 要从新的实际出 发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要坚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要坚持解 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继续推进思想 解放。他要求, 要自 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 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
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 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 解放出来。解放思想,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针 4 唯实2001. 12 对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主要是破除“两 个凡是”的束缚; 90 年代初, 主要是破除“姓资 姓社”的抽象争论造成的束缚; 当前, 解放思想 主要就是破除“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三个束 缚, 实现三个“解放出来”。
实现三个“解放出来” , 关键是要从新的实 际出发, 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与时俱进。
1985年,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 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的实际”的概念, 具有 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 话中也强调要从新的实际出发。对于改革开 放, 对于经济建设, 特别是对于党的建设, 都要 从新的实际出发。
怎样认识当前的新的实际呢?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一个上百年的历 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 我们要从不发达状 态发展到中等发达水平, 因此, 这又是一个发 展变化较快的历史进程。我们就是要在这个 认识的基础上推进思想解放, 这样才能从总体 上达到实事求是。
从十一届三 中全会到现在 , 经过 20 多年 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我们的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了哪些变化呢? 我看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 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有了相当大的
改变。
20 多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78 年, GDP 才3624亿元, 而2000 年已达到89494 亿元, 居世界第 6 位; 人均 GDP2000 年已达 800美元, 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进入了小 康。
20多年来, 教育、 科学、 文化事业有了 很大
发展, 人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第二,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也有 了明显的变化, 主要是出现了各种多样化。由
于实行以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 展的方针, 出现了所有制多样化、 分配方式多 样化、 经济利益多样化、 就业方式多样化、 社会 组织形式多样化、 生活方式多样化, 等等。现 在, 我国的社会结构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复杂 多了, 这是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表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三, 社会阶级和阶层构成有了重要的变 化。工人阶级的人数增加了, 素质提高了, 工 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农民的状况也有了
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这些年来, 在我国社会中
出现了一些新的人群, 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 人员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 人员、 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 员、 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计 划经济年代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人群。
对我国社会上述这些重要变化怎样认识,
是肯定还是否定? 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是 限制还是支持? 这是我们遇到的重要的新情 况和新问题, 也是当前思想解放的焦点问题。
我国社会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历史上没有先例, 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唯一
正确的办法, 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 作出判断, 作出理论概
括 , 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政策。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创造性地将我 国社会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称为“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指出, 这些新的 社会阶层, 是在党的路线、 方针指引下进行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 他们通 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财富; 他们为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 献; 他们与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解放军 指战员团结在一起。这就是从新的实际出发 作出的新判断, 得出的新结论, 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这样的问题上, 如果 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 拘泥于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针对具体 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 或固守原来的认 识、 观点和做法, 我们的思想认识就会不合时
宜, 就会脱离实际、 陷入僵化, 就不可能与时俱 进地得出新的结论。
但是, 很遗憾,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恰恰 就是从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出发来观察新情况,
他们甚至以个别现成结论为依据, 指责、 反对 无限丰富的新的实际。这也说明, “左”确实是 根深蒂固的。邓小平同志说, 中国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 这是在推进思想解放过程 中始终要注意的。这里的关键还是在于要不 断从新的实际出发。
三、 既要大胆创新。
又要勇于 接受实践检验 思想解放要体现在理论创新的成果上。
理论创新、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各方面的创 新 , 理论创新是基础。
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坚持邓 小平理论,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这个 理论。十五大以来, 我们的理论在创新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 的思想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七一”讲话又有不 少理论创新。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 也要在总结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 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进行理论创新, 首先要有勇于思考、 勇于 探索的精神, 反对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 不思进 取。同时, 理论创新又是艰苦的科学研究。恩 格斯曾说过:
“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 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 也是一项要求多年 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 因为很明显, 在这里只
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靠大量的、 批判地 审查过的、 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 才能解 决这样的任务。
”-1
进行理论创新, 必须强调科 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原理。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 所谓理论创新, 就是 正确地认识不断变化的世界。一个正确思想 的形成, 必须经过两次飞跃。人们在社会实践 中 得到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积 累, 就会产生一个飞跃, 变成理性认识, 这就是 思想, 具体表现为理论、 政策、 计划、 办法等等。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即从实践到 认识的阶段。这一认识阶段所得到的思想, 来 自于实践, 往往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甚至是沉重 代价才取得的, 当然是很宝贵的。但是, 在这 认识阶段所得到的思想, 究竟正确还是不正 确, 或在多大程度上正确, 还没有得到证明。
因此, 认识过程还要继续推进。这就是把第一 个认识阶段得到的思想, 放到社会实践中 去,
一2001. 12唯实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时期泰朔精神的调查与思考
泰州, 既是一个具有 2100 多年悠久历史 的文化名城, 又是一个诞生才五年的地级市。
五年来, 在新泰州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 泰州 人确立了崭新的“快速崛起、 富民强市”的发展 目 标, 始终不渝地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 不 断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泰州经验”越来越多地在各大媒体亮相, 越来 越多地被推广和借鉴。其中奥秘何在? 我们
认为,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泰州市委在建市
之初, 就注意总结群众的经验, 集中群众的智
慧, 及时概括提炼出了“团结拼搏、 艰苦创业、
务实高效、 自 强争先”的 新时期泰州精神(简称 “十六字”精神) , 并大力提倡和弘扬, 在全市上 下唱响精神的凯歌。跨人新世纪, 面对各地区
口中 共江苏省委党校调研组 间竞相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态势, 摆 在泰州领导者和建设者面前首当其冲的任务,
就是弘扬、 拓展与升华泰州精神, 牢固确立创 新的发展理念, 展现全新的发展思路, 让泰州 精神的凯歌唱得更响, 使泰州这片热土更加充 满生机与活力。
一、新时期泰州精神的强大凝聚力、
感召力、 创造力及其深厚根源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放眼望去, 发展 机遇扑面而来, 严峻的挑战步步紧逼, 周边地 区发展提速, 不少地区异军突起。曾经取得骄 人业绩, 同时与先进地区又存在发展差距的泰 州, 应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实现新一轮 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看这些思想(理论、 政 策、 计划、 办法等等)是否正确。人们的思想经 过实践的检验, 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在整个认 识活动过程中, 这一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 来, 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经过这一次飞 跃, 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否正确, 此 外再无别的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办法。实践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说:
“一个正确的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 神, 由 精神到物质, 即由实践到认识, 由 认识到
实践这样多次的 反复, 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
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 论。
”l2j这就是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的过 程。一般来说, 我们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6 唯实 2001. 12哲学与文化 都是认识过程第一个阶段的认识, 还必须进行 第二个阶段的认识, 即实践检验。在我们党的
历史上, 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理解并掌 握这些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牢记过去的经验和
教训, 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
新, 无疑是十分必要、 十分有益的。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39页。
[2]《 毛泽东 著作选读>(下), 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版。
第840 页。
(作者单位:
中 共中央党校 100091) 责任编辑 :
王清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 中国共产党 解放 思想
热门文章:
- 2023年办公室主任个人思想工作总结6篇【通用文档】2024-12-05
- 思想汇报结合时事10篇(完整文档)2024-12-01
- 2023年监外执行的思想汇报10篇2024-11-28
- 2023年村官思想工作总结11篇2024-11-27
- 教师思想个人工作总结14篇(精选文档)2024-11-21
- 2023年度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情况分析记录11篇【精选推荐】2024-11-20
- 思想汇报预备党员500字大学生最新3篇【完整版】2024-11-19
- 教师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15篇(2023年)2024-11-15
- 2023年度会计年度思想工作总结7篇【完整版】2024-11-14
- 小学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10篇2024-11-14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10篇2022-08-20
-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心得体会精选4篇2022-08-18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文化必然-公文-优质网3篇2022-08-19
- 中国共产党三次思想大解放10篇2022-08-20
-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读书心得6篇2022-08-24
- 党史学习教育素材: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6月)2022-08-27
- 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精选7篇2022-08-17
- 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心得体会9篇2022-08-19
-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发言稿4篇2022-08-20
- 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3篇2022-08-21
- 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精选10篇2022-08-21
- 思想汇报4篇2022-08-18
- 思想汇报第三季度4篇2022-08-22
- 2022年在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发言(2022年)2022-08-24
- 第二季度思想汇报合集(全文完整)2022-08-27
-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之旗精神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2022-08-27